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座次之礼知多少

时间:2024-05-04

之 染

《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单父人吕公与沛县县令要好,为了躲避仇人,他不仅投奔沛县县令在此作客,还在沛县安了家。沛中的豪杰、官吏们听说县令有贵客,都前往祝贺。萧何当时是县令的属官,掌管收贺礼事宜,他对送礼的宾客们说:“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刘邦平素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谎称“贺钱一万”,其实他一文钱也没带。在宴席上,刘邦还趁机戏弄那些富有的宾客,“坐上坐”,一点儿也不谦让。

正是因为刘邦在这次群豪宴会上旁若无人地坐上坐,加之面相奇异,吕公认定他日后定能出人头地,于是把女儿许配给他。刘邦就此发迹,迈出了事业成功的第一步。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得知,中国古代宴会中的座次有着严格的尊卑之分,官高为尊居上坐。官低为卑处堂下。而“上坐”乃宴席的尊位所在,亦即“席端”;“堂下”即“席尾”,较为卑微。

《礼记·内则》中记载:“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子能食食,教以右手”。可见,家庭启蒙礼教的第一课便是“食礼”。而中国宴会繁缛“食礼”的基础仪程和中心环节即是宴席上的座次之礼——“安席”。

那么,古人的座次之礼都有什么样的规定呢?

古代官室一般向南,主要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分为堂、室和房。前部分是堂,通常是行吉凶大礼的地方,不住人;堂的后面有室,住人。在室内,西南隅称为奥,西北隅称为屋漏,东北隅称为宦,东南隅称为交,奥是室内祭祀众神之地,所以奥在四隅中最尊。

一般来说,当帝王或一方的长官在堂上举行礼节活动时,座位以室的户牖之间朝南的方向为最尊,如《充礼·礼器》中载:“是故圣人南面而立,天下大治。”郑玄注曰:“南面立者亲朝。”所以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

但在室内情况就不同了。因为室东西长而南北窄,所以不管是什么活动,只要是在室内举行就以坐西面东为最尊,其次坐北向南,再次坐南面北,最次坐东面西。如人们比较熟悉的《史记·项羽本纪》中鸿门宴会的座次:“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坐。”在这里当然是项羽最尊,所以东向坐;范增是项羽的谋士,地位仅次于项羽,所以南向坐;刘邦在项羽眼里连谋士都不如,所以北向,张良就更没地位了,只能西向坐。

但是,有时会出现几个人同坐一席的情况,比如鸿门宴中项伯与项羽的座位。在军中项羽地位最尊,但按长幼尊卑来说,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地位应该比项羽尊贵,所以中和一下,他们俩人同时东向坐。

除上述之外,古人尚右,所以以右为尊,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相应的,“左迁”即表示贬官。

宴席上的“上坐”,又与坐制的饮食基础器具、几案、餐桌椅形制的历史演变而有时代性的不同。

隋唐以后,开始了由坐床向垂足高坐起居方式的转变,方型、矩型诸种形制餐桌均已齐备,座次利益也因之有新的改变:方桌以边长92.5厘米、高87.5厘米的“八仙桌”为代表,贵客专桌,等而下之可2人、3人、4人、6人或8人一桌。除专桌以外,两人以上者,一般为1:l主陪客制;圆桌是应聚宴人多和席面大的要求应运而生的,最初也让用惯了方桌的人们颇不适应,正如袁枚《园几》诗所说:“让处不知谁首席,坐时只觉可添宾。”

现代宴会座次规则

圆桌在清中叶后成为饭店、酒楼流行的餐台式样,今日家庭中亦普遍使用,尤为今日餐饮业及机关、企业食堂的会宴用桌面。其座次一般是依餐厅或室的方位与装饰设计风格而定,或取向门、朝阳,或依厅室设计装饰风格所体现出的重心与突出位置设首位。通常服务员摆台时以餐布折叠成花、鸟等造型:首位造型会非常醒目,使人一望而知。而隆重的大型宴会则往往在各餐台座位前预先摆放座位卡(席签),所发请柬上则标明与宴者的台号。这样或由司仪导入,或持柬按图索骥、对号入座,自然不易出错。

就一张餐台的具体座位来说,目前中餐通行的规范是:主人座于上方的正中,主宾在其右,副主宾居其左,其他与宴者依次按从右至左、从上向下排列。

宴席位次的设定,既属约定俗成,故其时空差异性较大,而依我国时下理念习尚,则首论职务尊卑,次叙年龄,后及性别(先女后男,以示重女观念)。当然,这都是首席座位确定之后始循行的一般模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