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陈伯吹与我父亲的友谊

时间:2024-05-04

周允中

我父亲周楞伽与陈伯吹先生结识,大约是在1931年,当时,陈伯吹在陆费逵创办的中华书局编辑《小朋友》杂志,通过投稿关系,他们开始认识。初次见面,陈伯吹盛赞我父亲的字写得好,娟秀流畅,别具一格。我父亲告诉他,因为自己的父亲毕业于梁启超创办的神州法政学校,是位律师,他在父亲的管束下从小就练习毛笔字,抄写状子,日积月累,练就了一手好字。

陈伯吹向父亲谈及现在人们对儿童文学不太注意,缺少这方面的成名作家,希望父亲能够持之以恒,不断努力,成为创作儿童文学的巨擘。对于陈伯吹的鼓励和支持,我父亲虽然没有成为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但还是孜孜不倦地在这个园地里耕作,出版了多部儿童文学作品。陈伯吹还诚意邀请父亲编写两本《小朋友物语》,父亲当即答应了。后来这两部有关儿童文学的小册子也由当时的中华书局出版了。

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庆祝《小朋友》杂志创刊70周年,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出版了《我和小朋友》一书。父亲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当年陈伯吹编辑《小朋友》杂志,颇具匠心,那时候的刊物都是直排本,唯有《小朋友》用四号字排印,每页红蓝颜色变换,是自左至右的横排版,最有意思的是封面题字‘小朋友,也请小读者和小作者题签,并且刊登照片。”我父亲也在这本杂志上登过照片,题过字。只不过,当年陈伯吹编辑的《小朋友》是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刊物,不像现在出版的杂志,已经成为低幼儿童的读物了。

后来陈伯吹转而去北新书局编辑《小学生》杂志,在他的热忱相邀下,父亲又发表了一系列儿童文学作品。其中有《小泥人历险记》《红杠子先生》《巨人国》《两个小学生》《小猫儿》《田园里的谈话》《橱窗里的谈话》《幺幺乎小姐》《少年爱国者》等,还结集出版了儿童文学作品集《小泥人历险记》《两个小朋友》《月球旅行记》《敏儿苦学记》等。

父亲在《小泥人旅行记》这本书的自序里,深情地告诉广大读者:“说到我写儿童文学的经过,我就不能不感谢陈伯吹先生,这是一位特别可以纪念的朋友。他是鼓励我写作儿童文学的第一人,也就因着他的鼓励,才使得我于文学事业心灰意冷之余,重新又提起笔来。而也就从这基础上,再次踏入文学的领域。说起来是很不敬的,我对儿童文学的贡献,就只有这么一些,也许不免要被人批评,说我是把儿童文学做垫脚板,敲门砖,然而,对于首先提携起我来的陈伯吹先生,我是永远也不会忘怀他的。”

抗战爆发,上海沦为孤岛和沦陷区,文人的生活极为拮据,正当我家无米下锅时,陈伯吹派他的弟弟陈汝惠,来慈淑大楼寻找我父亲。父亲当时正住在那儿的512房间,替国民党三青团宣传部长毛子佩编辑《小说日报》,陈汝惠转交一封陈伯吹的亲笔信,邀请父亲为顾冷观编辑的《小说月报》写稿。那时陈伯吹也用夏雷的笔名,替《小说月报》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并创作散文和小说。这种困难时期的友情和关怀,父亲是永远不会忘却的。

“文革”结束,通过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编辑包启新介绍,父亲开始创作儿童文学作品《哪吒》和《岳云》,時任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陈伯吹闻讯后,叮嘱有关编辑要抓紧书稿的编辑。当时,父亲由于琐事缠身,约稿不断,于是陈伯吹和有关编辑商量,先出版《哪吒》上册,并且作为当时少年儿童“红领巾”读书活动的推荐书目,由此一炮打响。后来上海、武汉等多地广播电台进行长篇连播,天津、北京、石家庄等少年儿童出版社,也相继出版了《哪吒》的连环画和快板书,尤其是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17册连环画,一度成为一版再版的畅销作品。《哪吒》还翻译成朝鲜文和维吾尔文,流传在少数民族地区。

陈伯吹还很关心父亲的另外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岳云》的创作和出版,通过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著名民俗民间文学专家姜英的审读,决定予以出版。后来,陈伯吹叮嘱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编审黄亦波,催促父亲写《岳云》的续集《岳雷》,可惜天不假年,父亲夜以继日地写了十章,仅5万多字,就驾鹤西去,留下无尽的遗憾。

陈伯吹已去世多年了,他在推动新中国儿童文学事业发展方面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他与我父亲的那段交谊,彼此相互成就,佳话流传。

(责任编辑:刘跃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