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走读生”的回想

时间:2024-05-04

程光熙

1978年1O月18日是个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走进了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圆了大学梦。1978年高校招生中继续试招走读生,因我是南京人,且家距离学校仅十几分钟,无疑具备走读条件,也就是“走读生”了。是啊,回想自己的成长道路,不正是“走着读着,边走边读”的吗?一路走来,从南京到淮安,从淮安到南京;从中学到农村,从农村到工厂,从工厂到大学,读书给了我力量,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

回想之一:走在中学校园,读了点中学教科书,对社会有所接触。我于1965年9月跨进南京十中(现金陵中学)大门,开始了充满期望的中学校园生活。遗憾的是,我们自1965年9月入学到1966年6月停课,其中还有一个月的寒假,课堂学习时间只有十个月。1966年11月到南京仙林农牧场吴家岗生产队(即四十年后我工作的南京财经大学仙林校区)劳动一个月。此后两年中,学校或老师又陆续安排我们到近郊劳动、到糕团早点店锻炼(冬天每天凌晨5:00到店)等,已经开始接触社会,向社会学习了。1969年1月,作为一名1968届初中毕业生的我,怀揣着印有“最高指示”的粉红色“南京市革命青年下乡上山批准书”,办理了户口迁移手续。当时父亲集中在南京长江大桥工地劳动,还不知此事,我却不辞而别了。我们1月14日出发,乘船到镇江,从大运河北上到淮安县(今淮安市楚州区),16日晚到达插队的范集公社陆集大队三小队。自此,结束了短暂的校园学习生活,开启了一种全新的生活。

回想之二:走在淮安农村大地上,读的是人生历练的书。刚到农村,初来乍到,与以往生活有着天壤之别,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四个十五六岁的同班小姑娘组成了知青户,从学会独立生活、适应环境到和农家姑娘同甘共苦、一起出工干活,从挑担、插秧、割麦、割稻、垄地、薅草到挑窑砖,一样不落,慢慢地都成了熟练工、强劳力。那时基本上没时间读书,而学习干农活真的很拼命,远近的村民都知道,“三队的几个伢子干活狠呢”。于是,下乡不久就评上了先进,被授予奖状。说来有一小故事,2010年的某一天,省教育厅的一位同事专门来电询问,核实我1970年是否在淮安范集插队等,原来他在朝天宫古玩市场寻宝时,偶然发现了我当年获得“五好民兵”的奖状(可能是若干年前搬家时处理的)。他随即购得并配上镜框,专门赠还于我。

星移斗转、岁月流逝,前途渺茫,时而灰心丧气,但还是坚守着自己做人的“三实”原则,即为人老实、工作踏实、生活朴实,继续拼命地干活。到后来,形势发展了,知青中掀起了学习热潮,自觉补习文化课。记得一次晚上,我就着墨水瓶改装的小油灯(因玻璃罩油灯比较耗油,得省着用)看书,由于太疲劳打了盹,不料把头发烧了,我被“滋啦滋啦”声惊醒,想想都后怕。我制订了学习计划,从练习钢笔字、毛笔字到温习初中数理化,样样不落。高中课程则安排在回宁时学,正好家里有父亲、哥姐的辅导。怎能忘记,读书上学一直是自己的梦想。插队七年半,真可谓人生甘苦初尝,世间百态略知。

回想之三:走在南京手表厂的车间,读的是生产技术的书。1976年7月我从淮安回城了。待分配期间,虽然曾在《汉语大词典》南京大学编写组里临时工作過,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很有收获,但那毕竟是临时的、短暂的。后被分配到南京手表厂表壳车间(即表壳厂,为分厂),从事量具维修工作。我先到手表厂检验科量具修理组培训。在师傅们手把手的教导下,学习了《钟表维修入门》《万能量具修理》《精密仪表》等书籍,并初步学会了车、钳、铣、刨,还自制了一套专修钟表用的螺丝起子,一直十分珍惜。

学徒期未满,传来了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带来了喜悦、更带来了希望,随之也陷入了苦恼。我的文化课是自学的,基础较差,万一考不上,面子丢了不说,工作也可能保不住。总之,信心不足,望而却步。在放弃这次高考机会的同时,自己暗下决心,要抓紧时间复习,参加来年高考。由于我的数理化基础不够扎实,还是考文科比较稳妥。当时家里姊妹(包括亲戚)学的专业都是理科,唯有我是学文科,实属无奈。于是,开始边工作,边复习迎考。我充分利用晚上和每天上下班途中的3个小时(从家到四方城厂里需乘3路转9路公交,单程若顺利得花1.5小时),晚上看书、理解,把知识点摘抄在小本子(或卡片)上,次日途中复习、背诵,循环往复。一月数月,工作照旧,认真负责,心无旁骛。直到1978年高考工作启动,我报了名,厂里的领导、同事们一片哗然,有的惊讶,“啊?你要参加高考?!”“看不出来嘛。”有的关心,“没看你复习,来得及吗?”这时反正自己迎考已公开了,班正常上,但每天中午可增加近一小时的复习时间了。这真是“走着读着”啊。

记得当年我们的考场是在华东工程学院考区(隶属孝陵卫镇考区),共设27个考场,考生约700多人。虽正值盛夏酷暑,骄阳似火,但考场内防暑降温工作做得很好,宽大的教室空气通畅,电扇不停,凉风习习。考试期间,每天下午厂宣传科都派专人送来酸梅汤,并询问上午考试情况,鼓励我们要“沉着、冷静,考出自己的水平”。考试结束后,一切恢复正常,上班下班,工作学习,静静地等待着。终于,1978年10月7日这天,厂宣传科把成绩单转送给我,通知去体检。我用颤抖着的双手从厂宣传科黄绥宝师傅手里接过“入学通知书”的时候,一时语塞,眼噙泪花,喜从心来——愿望实现了!

回想自己从1968年初中毕业走出中学校门,到1978年10月走进大学校门,十年来几多艰辛、几番感慨。幸亏一直坚持走着、读着,否则,哪有机缘遇到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78(2)班这么多可亲可爱、可敬可佩的同窗挚友啊!

(责任编辑:吕文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