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黄 清
新中国诞生后,人民币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经历了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它的变迁历史由于数十年来一直秘而不宣,以至今天仍鲜为人知。
人民币诞生,毛泽东拒绝印上头像
中国人民银行原计划在1949年1月1日成立并发行人民币,后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故决定提前一个月于1948年12月1日正式开业,同时将各根据地8种货币统一按比价兑换人民币。新币设计任务交由晋察冀边区印刷局的王益久和沈乃庸完成。起初打算根据中外惯例,将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头像印在人民币上,但送审时毛泽东说:“人民币是属于国家的,是政府发行的,不是党发行的,我现在是党的主席,不是政府主席,怎么能把我的头像印上呢?”由于他态度坚决,设计方案只好更改为反映工农群众和生产建设的图案。人民币上的所有汉字都是请董必武用标准正楷书写的,由佳木斯东北银行印钞厂代印。为防止意外,新印的人民币不切开,不加印号码签章,印好后由大连经烟台运达石家庄加工为成品,就这样,到1948年11月底,已积存印好的人民币足有五六马车。12月1日上午9时,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发行了第一批人民币,包括伍拾圆券、贰拾圆券、壹拾圆券三种票币,其中伍拾圆券人民币第1号(ⅠⅡⅢ-00000001)由直接发行票币的石雷保存至今。这张票券132×68毫米,正面底纹为浅蓝色,花边为高粱红色,图景为黑色,中间花卉为浅紫色,分别印有矿车、水车图案,代表着工人、农民的利益。当天下午,中国人民银行第一任行长南汉宸在石家庄花园饭店设了一桌便宴,以示庆祝。第二天,《人民日报》在显著位置发布了这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新闻。
从1948年12月1日起至1953年12月止,共印制发行了有12种面额、62种版别的第一套人民币,是人民币历史上版别最多的一套,有些版别仍沿用旧币制,使用过双重纪年,且与一些地方货币共同流通过一段时间。建国之初的票币,由于战后环境原因,采取了多地区分散制版、印刷和分地区就近发行的办法,面额由小到大,从1元、5元到5万元票券不等,印刷技术也不同,纸张、油墨多样化,石版、凸版、胶版、凹版、胶版与凹版套合均有。其中1953年12月发行的正面主景为新华门的5万元券,是我国发行面额最大的人民币,流通时间不足一年半,便于1955年4月1日停止流通,是流通时间最短的人民币。本套人民币的图案集中反映了党的路线和政策,其中表现工业化主题的有23个版别,发展生产主题的有20个版别,工农联盟主题的有4个版别。这套票币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绝大部分只印有汉文一种文字,不便在少数民族地区流通,加上面额差别太大,品种繁多,纸张不一,易于造假,因而具有过渡性质,亟须加以改进。
苏联“老大哥”强行留下三种人民币钢版
1955年3月1日至1962年4月20日间,共印制发行了11种面额、17种版别的第二套人民币。设计人员考虑到苏联卢布有列宁像,英国英镑有女王像,美国美元有华盛顿、林肯的像,认为新中国的人民币应该画上领袖毛泽东像,因此原稿5元券是少数民族抬着一幅毛泽东肖像;1元券是天安门城楼正面挂毛泽东画像;2角券的火车头也挂毛泽东像。上报中央审批时,毛泽东再次坚决反对在钞票上印他的像,严肃指出:“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有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为了制止传统的歌功颂德现象,要遵守党的决议,不得在人民币上印刷我的像。”可见毛泽东不是一时谦虚,而是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对于其他票券的图案设计,周恩来一一进行了认真审查,作出一系列指示:“券面主景画农妇年纪太苍老,要画得健康一些。”“战士的形象不够英勇,手中拿的还是美式卡宾枪,不恰当。”“汽车图样是我国装配的美式汽车,要改一下,免得外国人误会。”经本套票币设计者、著名美术教授罗工柳、周令钊反复修改、调整和补充,并由总行研究员马文蔚书写汉字魏体,1955年2月21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和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的命令》,规定收回折合比率均为1∶10000,即第二套的1元等于第一套的1万元。因版面上印有“一九五三年”字样,故称“五三”版。同时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硬币,使新中国货币进入纸、硬币混合流通的时代。从此人民币的币值得到空前稳定。当时群众中流传着这样的歌谣:“袁世凯时期,一捧银元买一锅牛肉;蒋介石时期,一万法币买一条牛腿;毛泽东时期,一百元人民币买一头小牛。”
当时为获得苏联技术援助,我国政府派设计人员赴莫斯科同苏联达成协议,由他们提供印钞纸张和设备。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老大哥”突然变卦,截留了从1分券到10元券11个纸币品种中深绿色3元券、紫黄色5元券、黑色10元券的三种钢版(俗称“苏三币”),于是该套纸币中的这三种票币被迫在苏联印好后运回我国。由于西方的经济封锁,我国的印钞币工业只能求助于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那时我国印钞纸全部从苏联进口,纸面的防伪水印图案也是从苏联做好后运回,油墨颜料则从香港购进。但1959年苏联突然撕毁合约,对我国施加压力,停止供应印钞纸,我国造币工人只好奋发图强,自力更生,最后在保定造纸厂试制成功了第一批满版水印钞票纸,接着又于1961年自行设计印制了黑色10元券和棕色5元券。1964年4月,第二套人民币中的“苏三币”停止流通。
“这是仅次于原子弹的绝密技术”
1962年4月20日至1980年4月15日间,共印制发行了7种面额、13种版别的第三套人民币,其中包括有名的“大团结”10元券。本套票币有的版面下端印有“一九五九年”字样,故称为“五九”版。1962年4月20日公布发行的两种面额人民币,即1956年版棕色5元券和1960年版枣红色1角券,前者系对1955年3月1日发行的酱紫色5元券的更换调整,故属第二套人民币的最后一个版券,后者才是第三套人民币的开始。设计小组成员为罗工柳、周令钊、侯一民、王式廓、陈若菊等5人。由于有了前两次的情况,本套人民币没有再提印制毛泽东头像之事。“文革”中发生过一个小插曲:印钞厂有些“革命群众”曾打电报给人民银行,声称要停止正在印刷中的1元券,提出要印制带主席头像的钞票,并限期明确表态。总行上报中央后很快收到国务院转达的意见:“主席不同意在人民币上印他的像。”此事才告结束。周恩来对本套票币设计十分关心,作了精心指导,提出三点修改意见:一是画面上的面积太大,不大像票子,色彩太鲜艳,不够协调,人像一般化,个性不突出;二是5元券背面的“石油矿井”图案应与2元券背面的“露天煤矿”对调,将1角券图案“干部参加劳动”换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三是1元券样稿中有一处汉语拼音写错了,应该改正。
第三套人民币诞生于六十年代初困难时期,原计划从国外引进高级印钞机,结果因国际关系紧张而“泡了汤”。中国青年技术员李根绪向当时在北京的苏联专家康诺洛夫讨教,结果这位“老大哥”连连摇头说:“这是仅次于原子弹的绝密技术,不能外传。”有强烈自尊心的中国制钞专家横下一条心,战胜一系列困难,反复研制最新工艺,终于使我国第三套人民币印制技术跨越20年,结束了依靠洋人印钞票的时代。
领袖头像缘何终于上了人民币
1987年4月27日至1992年8月20日止,共印制发行了9种面额、14种版别的第四套人民币。本套票币是1983年开始设计的,此时毛泽东等一代伟人已先后去世,由罗工柳负责的设计小组依然承担设计任务。起初的设计方案最大面额仍为10元,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这已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尤其在购买贵重物品时需要提上大量现金,广大群众希望发行较大面额的人民币。为此人民银行一面呈报国务院增印50元和100元的大票,一面向设计小组部署新任务。罗工柳由以往国庆节游行队伍里群众举着领袖画像引发灵感,提出要反映新中国第一代主要领导人的光辉形象。设计人员经过充分研究,一致认为应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4位领袖侧面浮雕头像放在100元券上,以科学概括“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虽然毛泽东过去反对印他的头像,但现在情况变了,在票面上印伟人头像,既是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丰功伟绩的缅怀,也是对年轻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有效途径。这种设计方案上报中央后很快得到批准,于是先由中央美术学院雕刻家司徒兆光用石膏做成浮雕,接着由中央美院教授侯一民和画家邓澍把浮雕画下来,然后由北京印钞厂凹版雕刻师苏席华花几个月时间把浮雕画刻在钢版上。此券1988年5月10日首次发行,从而开创了建国后人民币中以领袖头像作图案的先河。
本套人民币纸张光洁度和坚挺度都很好,采用的是以国产棉短绒和木浆为原料的高级钞券纸,不发毛,不断裂,拉力强,耐折、耐磨、耐腐蚀。除角币、分币外,纸张内经特殊工艺处理,分别形成固定水印、半固定水印、不固定水印三种图案。其中固定人像水印图案难度最大,制作特别复杂,工艺要求极高,不仅要表现线条,还要表现明暗层次,如100元券的毛泽东侧面浮雕水印像和50元、10元券的工人、农民水印像,这些防伪水印技术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本套币的油墨分别采用荧光油墨、光可变油墨、磁性油墨、同声导谱油墨、防复印油墨、红外光油墨、珠光油墨等,墨色鲜亮,薄而光洁,耐热、耐磨、耐氧化,特别是使用前两项油墨,在紫外线下可看出字母或数字,票面倾斜时,图案颜色可由绿变蓝,这些技术都是极端保密的。此外,本套票币在纸浆中掺入的纤维丝和彩点,有的用放大镜可以看到,有的要用针尖才能挑出来。在1990年版的50元和100元券中,还设计了一条贯通上下的黑色金属安全线,供人们迎光透视时辨认真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银行相继发行了精美的金属人民币、流通纪念币和现代纪念币(章),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货币品种。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步发现本套人民币存在着某些不足:一是防伪措施简单,不利于人民币的防假;二是有的票币颜色相似,设计相近,交易中容易出现混淆;三是缺少机读性能,不利于钞票自动化处理。
国庆50华诞迎来跨世纪新版人民币
鉴于许多国家的纸币一般是七八年换版一次,我国第四套人民币流通了十多年,也应该逐步换发新版币。1999年9月30日,朱镕基签发国务院第268号令,责成中国人民银行自10月1日起陆续发行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5角和1角八种面额的第五套人民币,与第四套人民币混合流通。这是我国货币制度建设方面的一件大事,是向共和国50岁生日献上的一份厚礼。在新版币发行之前即提前三个月公布和宣传,则是新中国货币发行史上新的尝试,目的是使广大群众预先了解发行的意义,提高社会的适应能力。(下转15页)
(上接14页)庆祝建国50周年之际,建国初期的毛泽东头像独立成为第五套人民币各种券别的正面主景,醒目而亲切,了却了亿万人民崇敬开国领袖的长期心愿,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其中面值最高、分量最重的100元大钞制作精良,具有十大防伪特征:①固定人像水印;②红、蓝彩色纤维;③磁性微文字安全线;④手工雕刻头像;⑤隐形面额数字;⑥胶印缩微文字;⑦光变油墨面额数字;⑧阴阳互补对应图案;⑨雕刻凹版印刷;⑩横竖双号码。新版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完全独立设计与印制的,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其主景人像、水印、面额数字均较以前放大,群众识别十分方便。可以看出,本套票币由于应用了世界先进技术,科技含量高,在防伪性能和适应货币处理现代化方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第五套人民币采取“一次公布,分次发行”的办法,继承了前几套人民币发行的传统做法(如第四套币是分4次发行的),同时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以便让广大群众逐渐熟悉新币,有利于版别的替换与衔接。由于10元券在商品交易中负担很重,新版币增加了20元券来分担大额币的找零角色。历史记载,20元券在第一套人民币中曾发行过7种,尔后45年间再没有发行,现在又发行了,大家倍感新鲜,所以有着特殊意义。新版20元券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吸取了发行百元大钞的经验教训,成为人民币中的精品。
人民币孕育于大革命后期,诞生在解放战争的炮火中,在现代化的蓬勃建设时期得以发展。每套人民币都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体现了我国现代金融的货币文化,被称为国家的“名片”,成为中国人的“第二生命线”,其先进工艺不仅填补了我国印钞史上的空白,还承担了一部分援外货币的印制任务。1993年2月5日,我国政府颁布允许人民币限额出境的法令,从此人民币跨出国门,在海外露面,尤其在周边国家和地区“风光”起来。1994年元旦,我国政府宣布取消人民币官方汇率,实行汇率并轨和外汇制度改革,使人民币逐步登上了国际经济舞台。
人民币来到世间,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沧桑,现已走向世界,跻身于国际市场的“硬通货”行列,成为全球强势货币之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