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摘 要:本文以圣桑《动物狂欢节》14首室内乐为研究对象,将主要围绕作品的配器技法中最独特的三个点进行剖析,研究了该组曲在配器上的特立独行。其中,独特之一便是编制的使用,独特之二便是作曲家在配器中对于主题动机的生动模拟。独特之三是织体的使用。借鉴其独特作曲技法,描述其配器音乐轮廓。
关键词:圣桑;音色使用;《动物狂欢节》;配器
夏尔·卡米尔·圣-桑(1835——1921)是法国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钢琴家、管风琴家。从小热爱音乐并显示出对于音乐超高的天赋,年幼的他对于声音异常敏感,这似乎也决定了他之后在配器与创作上的超高造诣。在其晚期的创作中,《动物狂欢节》组曲成为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交响乐作品。
1886年2月,圣桑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和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进行旅行演奏,受其好友夏尔· 勒步克之邀 为他狂欢节音乐会创作一组交响乐,于是圣桑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平时在动物园看到过的动物用交响乐中的各种乐器的音色呈现给世人。成为后世广为传送和音乐会演奏的典型曲目。
一、编制的特立独行
(一)乐器的独具特色
整首曲目使用两架钢琴和九件乐器的结合(小提琴两把 中提琴 大提琴 贝斯 长笛 单簧管 木琴 口琴)而成。作曲家采用配器领域里极少使用的单纯的单一配置,这同时也为塑造不同动物的造型做了简化而清晰的轮廓。利用乐器单纯音响模仿的方法形成了富有个人特色的动物狂欢节组曲。
该组曲每首的乐器编制都不超过十种,给人一种简洁明了之意。而在这其中,每一首曲子都用钢琴去演奏背景或者塑造动物的造型,将钢琴和管弦乐达到一个完美的融合。他十分反感把钢琴当作刻板和机械的敲击乐器。将有些生硬的钢琴变成了一种惟妙惟肖的形象乐器。例如第六首《袋鼠》他利用双钢琴刻画出袋鼠跳跃的身影,钢琴的顿音的使用,将袋鼠这一动物活泼灵动的特点描述的淋漓尽致。
(二)音色的形象贴切
在配器特立独行的编制里,除了乐器使用方面的独特之外,该组曲的音色使用更是我们值得研究的一大特色。圣桑在该组曲中利用各种乐器音色的不同,来刻画十三种具有明显特点的动物,善于观察的他几乎将每一个动物的主要特点都刻画的淋漓尽致,例如第一首作曲家利用双钢琴的颤奏来渲染狂欢节深林中狮子登场前的威严气氛。而狮子作为万兽之王,圣桑运用提琴组的沉重长音来描述它登场的脚步,迈着堂皇的步伐带领动物们在森林中欢庆狂欢节,拉开了这场大狂欢的序幕。
例如《大象》作曲家先选择钢琴作为圆舞曲的背景音乐,而后将低音提琴作为描述大象形象的主奏乐器,低沉的音响和双钢琴圆舞曲的节奏融为一体,让人一听到这个音色便想到大象憨态可掬,笨重庞大的身躯,似乎在表达它在狂欢节这个大氛围里的快乐。选用低音提琴来描述大象,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作曲家充分发挥他独有的想象力,将音色与形象达到契合的最高点,用低音提琴的拨奏和连奏等奏法来塑造它笨重的脚步声,让人在以后的声音中听到这个音色便想到大象的滑稽和灵动。
二、动机的生动模拟
(一)节奏的形象比拟
在这14首对于动物形象的真切模仿中,动机的模拟是十分生动的,而节奏的使用便是其中典型的特征,作曲家在选择了贴合动物形象的音色之后,主题动机的发展中,节奏占很大方面的因素,似乎决定了曲目最终的效果是否真正符合动物的形象。例如上文提到的《大象》,节奏就应当十分缓慢,不能用十六分音符或者快速的震音手法来描述,几乎每一种动物的节奏,都有它独特的特点,这也体现了他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善于观察,才能在乐器选择、音色使用、以及动机生动模拟中节奏使用的形象深刻。
而节奏作为最显著和突出的莫过于最著名的第十三首曲目《天鹅》。该曲的旋律在优美的大提琴上演奏出,大提琴节奏多采用四分音符的连音,偶尔有八分音符的插入,给人一种白天鹅在湖面上翩翩起舞的唯美之感,节奏十分舒缓、平静。
三、织体的层次分明
(一)音区的分层技法
在众多配器技术的表现手法中,织体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织体所表现的形象,是塑造整个形象极其重要的因素。而圣桑的这首组曲,便采用了十分具有独特性质的织体,对于音区进行了分层的技术手法。从而显得配器简洁明了,塑造的形象也十分符合。
第十二首组曲《化石》,作曲家在音区的处理上十分具有特色。利用木琴来表现化石僵硬的形象,在中音区演奏。而弦乐在高音区使用拨奏的演奏技法来渲染气氛,两者在音区上的分层表现了圣桑曾经创作过的骷髅之舞的旋律,似乎这化石在音区的处理下而变得十分生动。而后双钢琴高八度音区的演奏似乎更清晰的表现了在音区的处理中,配器技法在中景方面的独具特色。高音区和中音区的相得益彰,简洁明了的表现了化石僵硬而又不刻板的形象。
所以在织体中,音区的使用是十分重要的,它所造成的音响效果直接对于塑造什么样的动物形象有着举重若轻的作用,比如高音区就偏于活泼灵动,而中低音区则代表了木讷和安静,十分具有特色。
四、结语
在该14首组曲中,笔者将配器中最有特色的编制的使用 动机的贴切以及织体的层次分明进行了浅析,我们知道作曲家创作的伟大不仅仅在于这几个方面,这首组曲之所以现如今脍炙人口,是因为其还有很多的过人之处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借鉴。而在配器分析中,我们所要掌握的除了他对于音色本身的处理和使用,和动机中节奏和音程的结合,讓我们所看到一种在乐器音色,动机这几个方面的高度契合之外,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细致入微的对于动物声音的观察,之后再用各种符合动物形象特点的乐器来模拟的一种成功。
作者简介:
郑佳奇(1995-09-)女,汉族,河北承德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专业。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