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宋代正书式微的原因及文化背景

时间:2024-05-04

杨健

摘要:宋代的正书出现式微,在社会中已不再占据重要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行书、草书两种书体,所以,与其说宋代正书的式微,倒不如说宋代行、草书的兴起与发展。

总结其式微的原因无外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几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阐述宋代正式微原因概述及文化背景。

关键词:宋代正书;概述;式微原因;文化背景;

一、前言

在宋代,崇文抑武的环境下,很多的文人在宋朝受到重视,生活自在、逍遥、对文人的一切管理皆自由、轻松。在这样的条件下,宋朝文人自由、洒脱的心性对书法的写作有直接的影响,苏轼赞赏作书有所托,要自乐而忘忧。

宋代书法在延续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一是突破了唐人重法的束缚,形成了以自我为主,以意代法的艺术现象。其二是有意,将书法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结合起来。 宋人轻法,尚意,还表现在对那些“不堕俗低昂”,“真率可爱,即使法不甚工,或乏笔力,他们也予以肯定”。

书法在宋朝的发展,还与宋朝的宗教思想有关,宋代宗教以佛教为最盛,佛教派系林立,市里最大的是禅宗,其他如律宗、慈恩宗、净土宗等也有相当影响。

二、宋代正书式微的原因

(一)宋代正书式微,行、草书的兴起

北宋统一后,宋太祖对书法并未给以重视,更没有像唐代那样采取各种措施促进书法的发展,因此,一些士大夫也就漠然对待了,欧阳修曾感慨:“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书之盛”无非说的是法度森严的楷书在唐代的盛行,而“废于今”,即宋代正书的式微。

在宋代正书出现式微,已不再占据重要的地位,取而代之的为行书、草书,所以,与其说宋代正书的式微,倒不如说宋代行、草书的兴起与发展。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著名的宋四家:苏、黄、米、蔡。

(二)宋代书法轻法、尚意的原因

宋代书法轻法尚意,乃朱倡理学所致,宋代在我国古代文化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宋代已经逐渐从汉学转变为宋学,以程朱理学的各流派纷呈,书法也受到经学的影响,在书写过程中做到了“轻法”。 [1]

其一是宋代书法以作者性情为主,以意代法。努力追求能表现自我的意志情趣,形成“尚意”书风。在于昌黎的《送高闲序》中评价米芾说:“米芾书写得自在,情随性法,字由情来。情性,艺之至,未始不与精神通”。米芾的“随意落笔”不正是当时书法的真实体现吗?宋人尚意,把日常生活的心态表现于书法之中,达到了一种“信笔拈来”的境界,而在宋代,这种“随意落笔”是各大书家都具备的一种境界,也可说是整个宋朝书写的风气。

苏轼的“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的“凡书画当观韵”,强调“观韵”,皆是此意。

其二是有意,将书法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宋代书法大家,同时又是大文学家、画家的苏东坡说:“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把诗、书、画融为一体,各显其能,各尽其通。词、诗、书还与音乐紧密联系,在宋代,从城市到乡村,茶楼酒肆,以唱歌为娱乐的情况非常普遍,词的内容也大体离不开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境界。[2](《二十五史新编·北宋史·南宋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书法之妙,妙在笔墨生动有趣。比如说歌唱家,他们不像一般人那样直白地唱,而是唱得生动有趣,而生动有趣往往来自于对音乐旋律的深刻理解、感受,以及把这样的理解、感受通过自己独具的技巧表现出来。同样,书法的生动有趣也是这样的,书法家的书法技巧對书法的理解感受决定了书法的生动有趣。书法与音乐是相融相通的。

在这样一个异常浪漫、自由的社会里,法度森严、结构严谨的正书慢慢式微,正书风格的严谨,同时也是对作者心情的一种拘束,在宋朝这个繁荣、热闹的时代,面对风流、浪漫、自由的情景,不自觉地就书写了笔意连贯,书风自由的行草书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正如《诗·大序》中所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咏叹之,咏叹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因此楷书 在宋代也慢慢式微。

三、宋代正书式微的文化背景

(一)宋代学术风气的变化

北宋前期沿袭汉唐的经学,学术思想很不活跃,宋仁宗时,刘敞撰《七经小传》,开始对儒家经典重新解释,开创了新的书风,一时疑古或惑经成风,如:欧阳修、司马光、苏轼、苏辙等公开对儒经和《孟子》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质疑,学术风气大变,完全不同于唐朝。[3]

(二) 宋代宗教对书法的影响

书法在宋朝的发展,还与宋朝的宗教思想有关,宋代宗教以佛教为最盛。

宋代的书家以苏轼为例来说,苏轼的思想、或谓儒、释、道兼而有之,而他论述则以道家思想为主,他主张作书随意所适,自然天放,曾赞张旭草书:“颓然天放,略有点画处而意态自足,号称神逸。”自然天成,当然不合成法。他赞赏的是“无法之法”。

同时黄庭坚则明确地以佛教禅论书的,主张以高洁的“韵胜”,无世俗之“俗气”。米芾的思想未见有论述属谁家,只谓其资性旷达不羁,风神潇散,好洁成癖,古雅脱俗。论书亦如其为人,倡导自然,主张有“真趣”,大不以法度为然也。总的使人感到他不是道释又胜似道释。宋人对书法的审美意识,就这样明显地与当时的思想潮流密切联系。

(三)宋代世俗文学的审美效果对书法的影响

文学的世俗也影响到了书法的“轻法”,反映生活、反映市民的感受成了宋朝书法的一大特征。

在宋代,崇文抑武的环境下,很多的文人在宋朝受到重视,生活自在、逍遥、对文人的一切管理皆自由、轻松。在这样的条件下,宋朝文人自由、洒脱对书法的写作有直接的影响,苏轼赞赏作书有所托,要自乐而忘忧。这与欧阳修“学术为乐”有相通之处。

四、结束语:

中国书法的发展并不是单纯的书法家的书写,而是与当时的伦理、政治以及文化等存在密切的关联。由此可见,我国书法作品能够对当时的民俗、朝代审美等进行真实的反映,同时也能够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风俗等的考察和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与依据。

参考文献:

[1] 《宋代书论》[A]. 上海书画出版社.

[2] 周宝珠,王曾瑜.《二十五史新编·北宋史·南宋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312-316.

[3]李修生.《中国文学史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4-5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