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李白晚年赠内诗艺术特色

时间:2024-05-04

郑小琼

摘要:李白晚年赠内诗主要是写给妻子宗氏的,其赠内诗的文学成就较高。本文主要从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创作手法、语言特点四个方面分析其艺术特色,深究李白赠内诗价值。

关键词:赠内诗;患难与共;借典抒情;明白晓畅

天宝九载(750年),李白50岁,与宗氏成婚。[1]宗氏夫人是相门之后,故相宗楚客之孙女。与宗氏共处的时间,李白先后经历了安史之乱与永王幕府事件,此段的赠内诗分三段所作:一是安史之乱前,李白于宣州漫游时所作;二是于永王幕府事件前后所作;三是遇赦归庐山后所作。

一、思想感情:抒发对宗氏情蕴凄婉、相思盼归、心怀歉意的情意

天宝十二载至天宝十四载(753-755年),李白在宣州之青阳、泾县、当涂、南陵、秋浦等地漫游。在漂泊不定的晚年生活中,李白更觉夫妻情深,写有《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秋浦寄内》《自代內赠》等诗作。

天宝十四载(755)前后,李白辞别妻子,漫游于金陵、宣城、秋浦一带。《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作于秋浦旅所。前一二句写霜露降落,楚木凋谢,方知天气转寒,寒风凛冽;第三四句写秋天寥廓,万物逐渐萧索;第五六句写胡燕南飞,与主告别;第七八句写胡燕与主人依依不舍,三飞四回头;第九十句写难道胡燕不留恋华屋和珠帘?但是,归家比什么都重要。第十一十二句写作者很惭愧,连胡燕都不如,离开妻子宗氏已一年有余;第十三十四句写思念和牵挂都在书信中吐露,泪如雨下,信封无法封口。

天宝十四载(755年)秋, 作者即将离开秋浦,前往寻阳,《秋浦寄内》这是写给妻子一封回信。李白与妻子宗氏在天宝九载(750年)结婚,婚后宗氏居住在宋城梁苑,两人聚少离多。前一二句写作者即将离开秋浦,前往寻阳,离家千余里。第三四句写住在水中的荷花边,为你寄一封家书;第五六句写遥望异地,夫妻备受相思之苦,各自伤感;第七八句写自我离家以来,独居秋浦三年,很少收到家书;第九十句直接抒情,写妻子容颜已逝,愁思落尽,白发苍苍,忧思难忘;第十一十二句写有个客人从梁苑而来,手中提着五色鱼;第十三十四句写打开鱼肚看到锦书,喜出望外,问我有何打算;第十五十六句写江山道路虽然险阻,但是我们夫妻情投意合,不受现实的阻隔,心心相印。

《自代内赠》李白以妻子宗氏的口吻抒写相思之苦,情真意切。这首诗前一二句写用宝刀去截断流水,流水却不分开;第三四句写妻子的情意追随丈夫的前行,柔情似水,缠缠绵绵;第五六句写时间流逝,枯草转碧绿;第七八句写野草生命力极强,刚刚扫除了,它又生长出来,茂盛地铺满了小路。第九十句写夫妻情投意合,刚在一起就相隔异地;第十一十二句写像丈夫就像浮云一样,飘落到哪座山上呢?一去便再也没见他回来。第十三十四句写有个商人从大楼山而来,告知你在秋浦的的消息。第十五十六句写我独自在梁苑拥着锦被守空床,常梦见在巫山阳台与你相会。第十七十八句写我家曾三为相门,失势后离开了西秦。第十九二十句写旧歌管犹在,吹凑起来,乐曲凄凉婉转,四邻感伤;第二十一二十二句写悠扬的曲调飞入天空紫云中,如泣如诉,却见不到你;第二十三二十四句写我像深院中的桃花,开出了娇艳的花朵,可向谁欢笑?第二十五二十六句写你像天上的明月,可为什么不肯用清光照耀我一次呢?第二十七二十八句写悄悄地看镜子,却不认识自己了,因为日夜思念,憔悴不已。第二十九三十句写怎么才能获得秦吉了,用它那高亢声音,道我真心。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十二月,洛阳沦陷。李白55岁,与宗氏弃梁苑奔逃。之后到庐山,隐居庐山屏风叠。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冬,永王李磷率军自江陵东巡至九江,三次遣使上庐山聘请李白入其幕府,宗氏极力劝阻。但李白最终还是决定接受邀请,因此写了著名的《别内赴征三首》,以向宗氏告别。

《别内赴征三首 ·其一》中的“王命三征”指的是永王李磷曾三次遣使骋李白入幕。李白在《与贾少公书》云:“王命崇重,大总元戎,辟书三至,人轻礼重。严期迫切,难以固辞。扶力以行,前观进退。”可见,“王命三征”属实。李白怀有“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远大抱负,终于入幕府,与宗氏相处异地。

《别内赴征三首 ·其二》第一二句写宗氏夫人数次劝拦李白,仍无结果,最后依依不舍,为夫送行;第三四句返反用战国苏秦落魄还乡时“妻不下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战国策·秦策》)的典故,赞美宗氏夫人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行。

《别内赴征三首 ·其三》一二句想象自己出门远行后,妻子空闺独宿,彻夜难眠,伤心落泪;第三四句写李白为追求功名,离开妻子,独自忍受离别的伤痛。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早春,李白在寻阳入狱。其妻宗氏闻知后,下庐山四处为之奔走求救,李白感动不已,于寻阳狱中作《在寻阳非所寄内》。这首诗前一二句写宗氏听闻李白牵连入狱的消息后,悲痛啼哭,四处奔走求救;第三四句写以蔡琰营救丈夫董祀的心情与行为来类比宗氏的悲痛与多方求援之举动;第五六七八句写路途险阻,危机重重;第九十句写若再见宗氏,此情此景,必定内心悲叹,哭声连连。整首诗歌生动展现了一位为丈夫悲泣奔走、呼号以救的勇敢而又患难与共的妻子形象。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春,58岁的李白从寻阳出发,踏上了流放之路。宗夫人偕同其弟宗璩为之送行。李白作《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 。这首诗先介绍宗氏的家史,再写自己的经历,最后写内心的愧疚。“拙妻莫邪剑,及此二龙随。惭君湍波苦,千里远从之。白帝晓猿断,黄牛过客迟。遥瞻明月峡,西去益相思。”这几句描写了宗氏对李白不离不弃、患难与共的崇高品格。

在流放夜郎途中,李白写下《南流夜郎寄内》。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李白身在夜郎,因与宗氏相隔两地,怨恨颇深,再加之明月楼中音信稀疏,李白更加忧伤。此时,北雁归去,仍没有等到你的书信,只有独自落泪。

后李白遇放还,“去国愁夜郎,投身窜荒谷。半道雪屯蒙,旷如鸟出笼”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李白与宗氏重聚于豫章。李白与宗氏有着共同的兴趣,即访道求仙,因此可以说夫妻俩是志同道合、感情深挚。[2]不久,宗氏因求仙而上庐山,寻访女道士李腾空,李白深情送别,并写下《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以抒其怀。《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其一》这首诗写妻子宗氏去寻李林甫的女儿——道士李腾空,她住在庐山上的茅庐。她正在用水舂提炼云母以炼丹药,微风扫落屋旁的石楠花。爱妻如果喜爱她的幽静居处,就不妨住下,与她一道修炼。表达了李白晚年归隐自然,不求名利,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其二》这首诗写贤妻宗氏的背景和李腾空相似,也是宰相的后代,也喜欢求仙访道,炼丹服药,争做神仙。洁白纤细的双手掬弄青霭,精致绣花的衣裙飘曳紫烟。但愿你一到庐山屏风叠,就可以手摇白玉鞭和腾空道长一起乘鹤飞天了。表达了李白对妻子宗氏痴心学道、心地纯白的赞美,同时,也暗含了作者晚年不慕荣利,归隐自然的决心。

二、人物形象:宗氏是饱经忧患、患难与共、不慕名利的贤妻形象

李白诗中的宗氏饱受夫妻别离之苦,历尽艰辛。在李白遇难时,她患难与共,全力以赴解围。之后,求仙访道,不慕名利。“开鱼得锦字,归问我何如。江山虽道阻,意合不为殊。”(《秋浦寄内》)李白打开鱼肚看到锦书,喜出望外,妻子问我有何打算,前路茫茫。江山道路虽然险阻,但是我们夫妻情投意合,不受现实的阻隔,心心相印。 “妾似井底桃,开花向谁笑?……窥镜不自识,别多憔悴深。”(《自代内赠》)宗氏和李白婚后聚少离多,李白四处漫游,积极入仕。

宗氏寡居家中,忧思难忘,心力憔悴。“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 ”(《别内赴征三首 ·其二》)李白入永王李磷幕府,宗氏再三阻拦,李白执意为之。离别之际,依依不舍,盼君早归。“闻难知恸哭,行啼入府中。多君同蔡琰,流泪请曹公。”(《在寻阳非所寄内》)宗氏听闻李白牵连入狱的消息后,悲痛啼哭,患难与共,心力憔悴,四处奔走求救。“拙妻莫邪剑,及此二龙随。惭君湍波苦,千里远从之。白帝晓猿断,黄牛过客迟。遥瞻明月峡,西去益相思。”(《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这几句描写了宗氏对李白不离不弃、患难与共的崇高品格。“若爱幽居好,相邀弄紫霞。”(《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其一》)宗氏如果喜爱李腾空的幽静居处,就不妨住下,与她一道修炼。表达了宗氏归隐自然,不求名利的人生态度。

三、创作手法:借典抒情、比兴手法、夸张手法

(一)、借典抒情

李白晚年赠内诗沿用早年赠内诗的创作手法,主要体现在借典抒情上。《秋浦寄内》“结荷倦水宿,却寄大雷书。”中“大雷书”出自于南朝宋朝诗人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该书云:“吾自发寒雨,全行日少。加秋潦浩汗,山溪猥至,渡沂无边,险境游历,栈石星饭,结荷水宿,旅客辛贫,波路壮阔。始以今日食时仅及大雷。涂发千里,日逾十晨,严霜惨节,悲风断肌,去亲为客,如何如何。”《太平寰宇记》载:“舒州望江县(今安徽望江县)有大雷池,水西自宿松县(今安徽宿松县)界流入雷池,又东流经县南,去县百里,又东入于海。江行百里为大雷口,又有小雷口。……宋鲍明远有《登大雷岸与妹书》,乃此地。”李白借大雷书的典故表达对妻子宗氏的热切思念。 “有客自梁苑,手携五色鱼。”“五色鱼”指书信。古乐府云:“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据此诗,古人尺素结为鲤鱼形,即信封。李白所谓“手携五色鱼,开鱼得锦字”,即指妻子托人捎来的书信。

(二)比兴手法

《自代内赠》“宝刀截流水,无有断绝时。妾意逐君行,缠绵亦如之。”用不断的流水比喻妻子的心意随着丈夫一道漂泊,情意缠绵。“别来门前草,秋巷春转碧。扫尽更还生,萋萋满行迹。”用门前草生长变化比喻丈夫离家时间之长,归期未定。“鸣凤始相得,雄惊雌各飞。”用凤凰鸟因受惊就各自飞奔比喻夫妻各奔东西。“游云落何山?一往不见归。”用“游云”比喻在外的丈夫,不知在什么地方停下,也不知归期。这些比喻都生动地道出了妻子的切身感受,打动人心。“妾似井底桃,开花向谁笑?”宗氏用“井底桃”比喻美好的年华,桃花虽艳,但开在“井底”,又能得到谁的赏识和爱抚呢?自己犹如桃花,本为丈夫而开,可是夫君远在异地,无法观赏。“君如天上月,不肯一回照。”用“天上月”比喻夫君,因为井底太深,明月连一次也不肯照到“井底”,照到自己身上。写出妻子的冷清孤寂之感。

(三)夸张手法

《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我不及此鸟,远行岁已淹。寄书道中叹,泪下不能缄。”春燕思家,南归去了;游子思乡,不得北返。胡燕春来秋去,尚急切欲归,游子离家已多年,还是归期未定。作者把对妻子无尽的思念和哀伤写成诗文,寄给远方的妻子宗氏,涕泪纵横之时,泪眼打湿书信,连书信的封口都无法封住。这里用夸张的手法把当时内心的痛苦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给人艺术的真实感。

四、语言特点:明白晓畅,朴实自然

《秋浦寄内》全诗采用自述或诉说的语气,如话家常。一开始就说:“我今寻阳去,辞家千余里。”语言平白如话,十分简朴,和口语没什么区别,平实而意蕴较深。如“虽不同辛苦,怆离各自居”,说妻子虽然不曾和自己一样奔波,一样辛苦,但二人相距千里,各自感到独居之苦是一样的。一个“怆”字将离别之苦写的悲伤凄然,牵动人的情感。又如“红颜愁落尽,白发不能除。”诗人抓住妻子的“红颜”,自己的“白发”,写一个因愁悲而红颜落尽,一个因忧伤而白发拔掉又长,两颗悲伤已极的心是同样的。写得情深意切,耐人咀嚼。

还如“有客自梁苑,手携五色鱼,开鱼得锦字,归问我何如。”一封家书,难得一捎,内容一定不少,诗人却只引出一句:“归问我何如。”这显然是妻子说一千道一万中最关心的,也是诗人最盼望的,因而也是最能反映夫妻之间的情感的。诗歌的最后不是让妻子如愿,而是诗人继续前行:“江山虽道阻,意合不为殊。”虽然行程在继续,道路阻隔,相距越来越远,但两人都在经常思念对方,两颗心永远连在一起。

参考文献:

[1]安旗.李白简谱[c]//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成都:巴蜀书社,1990.

[2] 伍宝娟.论李白赠内诗中的妻子形象[J],绵阳: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7).

四川省哲學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李白文化研究中心课题一般项目,项目有名称:论李白的婚姻及爱情观,项目编号:LBl9—B1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