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李香玉
摘要:假设连词“饶”产生于唐代,由泛义动词“饶”发展而来,而假设连词“饶”是在“假设-转折”关系的句子中产生的,后续句的演变是连词“饶”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饶”的发展过程中,“饶”所在句子的语义由说话人的意愿,向说话人的估计判断再向假设-转折转变。
关键词:连词;饶;语法化
现代汉语中“饶”的词性主要有形容词,动词,连词,名词。主要意义有:富裕,丰足;宽恕,宽容;任凭;尽管;古地名等。张相在《诗词曲语辞汇释》里谈到了五类“饶”,文中谈到:“饶,犹任也;儘也。假定之辭。凡文笔作开合之势者,往往用饶字为曲笔以垫起之”,[1]也举出了关于“纵饶、假饶和直饶”的例证,但对连词“饶”的语法化研究还比较薄弱,它的发展脉络又如何,动因是什么? 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地探讨。
一、动词“饶”到连词“饶”的转变
(一)词义的转变
《说文?食部》:“饶,饱也。从食,尧声。”可见,“饶”最早是个形容词。随之引申出“富饶,多”等词义。如:
(1)大飨不问卜,不饶富。(《礼记》)
(2)川源饶毒雾,溪谷多淫雨。(骆宾王《杂曲歌辞·从军中行路难二首》)
随着词性的转变,“饶”具有了动词的特点。泛化就是指实词语义的抽象化、一般化和扩大化, 它是以实词的部分具体义素的脱离和词义的适用范围扩大为前提的。词义的抽象泛化会引起词语结构关系的变化。[2]动词“饶”主要指“宽恕”义,如:
(3)流民刚戆,而蜀人懦弱,客主不能相饶,宜移还其本土;不者,与东三郡隘地。(六朝《华阳国志》)
(4)桥北桥南千万条,恨伊张绪不相饶。(前蜀牛峤《杨柳枝》词之三)
(5)贵里豪家白马骄,五陵年少不相饶。双双挟弹来金市,两两鸣鞭上渭桥。(全唐诗 第二四卷崔颢《杂曲歌辞·渭城少年行》)
从上述例证中可以发现,“饶”与“相”连用,“相”本身具有两重含义:一种是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如“客主不能相饶”,“五陵年少不相饶”;另一种是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偏指一方),如“恨伊张绪不相饶”。
唐代,“饶”产生了“任凭,即使”义。如:
(6)饶君铁瓮子,走藏不得脱。(唐《王梵志诗》)
(7)饶你王侯职,饶君将相官。(唐《王梵志诗》)
(8)饶你得仙人,恰似守尸鬼。(唐 寒山《诗三百三首》)
句法位置与结构关系的改变会引起词义的变化,导致实词的语法化。同样,词义的演变、虚化,也会引起词的功能的改变,使之用于新的语法位置、结构关系上,从而产生一个新的虚词。词义的变化是影响词汇语法化的一个重要因素。“饶”由“宽恕”义向“任凭,即使”义转变,是语法化为连词“饶”的重要一步。虽然如此,“宽恕”义的“饶”一直与由此产生的连词“饶”并存,这也正符合“并存原则”,即一种新形式出现后,旧形式并不立即消失,新旧形式并存。[3]
(二)句法结构的转变
根据语法化的一般规律,动作性太强的动词很难直接虚化。泛义动词“饶”才是假设连词“饶”的直接源头。
1.主语S泛化
“饶”所在的否定句中,S是明确的人,具有意志性,直接出现或隐含在上下文中,如例(3);而“饶”所在的兼语句中,S不出现,上下文中只存在一个泛化的概念,而非明确的主体,如例(6);因而“饶”的词义泛化。
2.“主观化”增强
主观性增强是“饶”语法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观性是语言的一种特性,即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主观化是指语言为表现这种主观性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4]“宽恕”义的“饶”表明说话人的主观态度,“相饶”的连用也有所体现,而“饶”后接兼语,更强调说话人的推理判断。
二、连词“饶”语法化初期
“实词的虚化,要以意义为依据,以句法地位为途径。也就是说,一个词由实词转化为虚词,一般是由于经常出现在一些适于表现某种语法关系的位置上,从而引起词义的逐渐虚化,并进而实现句法地位的固定,转化为虚词。”[5]
唐代以后,“饶”后的成分变得复杂,有时与“纵,任”对举,如:
(9)纵你居犀角,饶君带虎睛。(唐 寒山《诗三百三首》)
(10)饶俊须遭更姓字,任奸终被变形仪。(五代《敦煌变文集新书》)
此时的“饶”与“纵,任”其后都接主谓结构,两个短句是并列关系,尚未出现表示结果的小分句。
“饶”不仅能单独使用,而且经常与“直、纵、假”合成双音词“直饶、纵饶和假饶”,“直、纵”主要是它们在词义上也有“即使,纵使”义,而且“假”本身就有“假设,如果”义,
如:
(11)人生直作百岁翁,亦是万古一瞬中。(唐 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
(12)纵有健妇把锄犁。(唐 杜甫《兵车行》)
(13)假有斯事,亦庶钟期不失听也。(汉 曹操《与王修书》)
它们在语义上能与“饶”连用,所以形成了同义复合词。
1.“直饶”连用
(14)兼济直饶同巨楫,自由何似学孤云。(唐 李咸用《依韵修睦上人山居》之七)
(15)求利有何限,将松入市来。直饶人买去,也向柳边栽。(《全唐诗》修睦《卖松者》)
(16)师打露柱云,直饶道得,也只是个木橛。(唐《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
(17)师曰:“这个犹是儿子。”洞山云:“直饶不来也是儿子。”(五代《祖堂集》)
例句中的“直饶”后接述宾结构“同巨楫,”主谓结构“人买去,道得”和状中结构“不来”,而且“直饶”与“也”共现,如例句(15)“直饶人买去,也向柳边栽”突显出前一句的非现实性,表示纵使人买去松,也是向柳边栽。另外,“直饶”后有时也接名词来表示“即使”义,如:
(18)六者,喻如经纬,能成锦采罗纨,直饶大绢与绫,皆总因他经纬。(五代《敦煌变文选》)
2.“纵饶”连用
(19)纵饶生白髮,岂敢怨明时。(唐 杜荀鹤《下第投所知》)
(20)纵饶说得河沙道理,其心亦不增。纵说不得,其心亦不减。(《江西马祖道一禅师语录》)
(21)若未得其本,纵饶将情学他亦不得。(五代《祖堂集》)
例句中“纵饶”后接述宾结构,有时与“亦”共现。而且例(20)前后对比,从语义上来讲,突出说话人态度堅决。
3.“假饶”连用
(22)假饶叶落枝空后,更有梨团笛裹吹。(《全唐词》徐铉《柳枝词十首》)
(23)假饶身命皆将舍,未胜常持般若经。(五代《敦煌变文集新书》)
例句中“假饶”后接主谓结构,成为后面小分句的假设前提。双音词“直饶和纵饶”前一分句有了假设前提,分句之间出现了“让步—结果”关系,而且后一小分句常出现“也,亦”使分句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凑,另外,“直饶不来也是儿子”和“纵饶将情学他亦不得”两句显然为紧缩复句。“假饶”后连接的分句之间在语义上更多地表现出“假设—结果”关系,这可能与“假”表示“假设,如果”有很大的关系。此时的双音词“直饶、纵饶和假饶”所接的前一分句表现出了“非现实性”,但是在多数情况下前后分句还是比较简洁工整的对应,而且使用面积也不是很广泛。
三、连词“饶”语法化成熟期
宋代,连词“饶”继续语法化,使用频率同样是语法化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使用频率与语法化程度的高低成正比。从分布上讲,虚化的程度越高,分布的范围越广。[6]连词“饶”的出现形式不再是简单的工整对应,而是变得丰富多样,如:
1.“饶”单独使用
(24)饶他此后更思量,总莫似、当筵情绪。(《全宋词》张先《山亭宴?湖亭宴别》)
(25)饶将绿扇遮红粉,一掬蕊黄沾雨润。(《全宋词》晏殊《渔家傲》)
(26)饶君万劫修功行,又争如、一盏乐天真。(《全宋词》沈瀛 《醉乡曲》)
2.“直饶”连用
(27)直饶书与荔枝来,问纤手、谁传冰碗。(《全宋词》赵彦端 《鹊桥仙(送路勉道赴长乐)》)
(28)直饶风雨也须晴。满头插菊掀髯笑,笑道齐山浪得名。(《全宋词》郭应祥《鹧鸪天》)
(29)直饶云雨梦阳台,梦回依旧无寻处。(《全宋词》郭应祥 《踏莎行》)
(30)直饶隔水是江南,也恐一枝春未到。(《全宋词》莫将 《木兰花(吟咏)》)
(31)直饶明日便相逢,已是一春闲过了。(《全宋词》莫仑《玉楼春》)
3.“假饶”连用
(32)借寇假饶天不许,未须忙遣韶华暮。(《全宋词》毛滂《蝶恋花》)
(33)假饶花落未消愁,煮酒怀盘催结子。(《全宋词》柳永 木兰花《杏花·三之一·林钟商》)
(34)假饶真百岁,能多少。(《全宋词》周紫芝《感皇恩(除夜作)》)
(35)假饶薄命,因何瘦了,划地风流。(《全宋词》杨无咎 《眼儿媚》)
(36)假饶读得十遍,是读得十遍不曾理会得底书耳。(北宋《朱子语类》)
4.“纵饶”连用
(37)纵饶梳洗罢,朱户何曾跨。寂寞小房栊,回文和泪封。(《全宋词》赵长卿《菩萨蛮》)
(38)纵饶熟看过,心里思量过,也不如读。(北宋《朱子语类》)另外,出现了“尽饶”连用,如:
(39)尽饶别后留心别。也待相逢。细把相思说。(《全宋词》晏几道《醉落魄》)
5.“便直饶”连用
(40)便直饶、更有丹青妙手,应难写、天然态。(《全宋词》欧阳修《鼓笛慢/水龙吟》)
(41)便直饶、心似蛾儿撩乱。也有春风管。(《全宋词》杨无咎 《探春令》)
(42)便直饶、勋业峥嵘。偏他甚,泼天来大,一个好声名。(《全宋词》石孝友《满庭芳(上张紫微)》)
6.“便假饶”连用
(43)便假饶月里,姮娥见在,从他越国,有貌西施。(《全宋词》张继先《虚靖真君词》)
(44)便假饶百岁拟如何,从他老。(《全宋词》张昪《满江红》)
7.“便纵饶”连用
(45)便纵饶有道理,宁有几何!(北宋《朱子语类》)
“便直饶、便假饶和便纵饶”中的“便”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纵然、即使”如:
(46)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唐 杜甫《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
从上述的例句我们发现,无论是单音词“饶”还是多音节“直饶、便直饶”等,它们引领的前一分句都是指一种假设的事实,并姑且退让一步承认这个假设的真实性,后一分句提出的结果却是不合常理的,在语义上与前一分句形成转折关系。连词“饶”最终在宋代完成语法化。
四、连词“饶”的发展和衰退
元代以后,“便直饶、便假饶和便纵饶”出现的频率减少,没有发展下去,主要是因为汉语主要以双音节为主,三音节适应不了人们说话的习惯,但连词“饶”的主要形式依然存在,如:
1.“饶”单用
(47)饶你有拿雾艺冲天计、诛龙局段打凤机。近来论世态,世态有高低。(《元散曲》钟嗣成《南吕?一枝花?自序丑斋生》)
(48)饶他白发簪中满,老景康宁便是仙。(《全元曲》柯丹邱 戏文《荆钗记》)
(49)伏兵四面一齐起,饶你有通天武艺,怎施威。(《全元曲》元杂剧《关云长千里独行》)
(50)若是每常间赵元帅这一鞭,饶你是个人,打得你无情妻嫂笑苏秦;饶你是个鬼,打得你落花有意随流水;饶你是个怪,打得你鬼头欠下阎王债;饶你是个精,打得你扬花落地听无声。(明《三宝太监西洋记》)
(51)饶君纵有万千般,不如跟着虔婆走。(明《今古奇观》)
(52)饶君就是金钢体,遇水粘身顷刻亡。(明《封神演义》)
连词“饶”出现在排比的复句中,增强了表现力。如例(50)。
2.“假饶”连用
(53)假饶人心似鐵,怎逃官法如炉?(《全元曲》萧德祥《小孙屠》)
(54)好痴迷,假饶染就干红色,也被傍人讲是非。(《全元曲》徐田臣《杀狗记》)
(55)假饶是线断风笋,落谁家也要个明白。(《全元曲》马致远《商调?集贤宾》)
(56)假饶那花主人要取一枝一朵来赠他,他连称罪过,决然不要。(明《今古奇观》)
(57)假饶方寸难移相,饿莩焉能享万钟?(明《喻世明言》)
3.“总饶”连用
(58)总饶你事业伊周,文章董贾,少不得北邙山下。(《全元曲》未知作者《小石调?归来乐》)
(59)总饶你似马相如赋《子虚》,怎比的他石崇家夸金谷。(《全元曲》元杂剧《朱太守风雪渔樵记》)
(60)总饶你泼骨顽皮,也少不得要还他本和利。(《全元曲》元杂剧《玉清庵错送鸳鸯被》)
(61)总饶你满园春,万花新,争如得见当乡人。(《全元曲》元杂剧《罗李郎大闹相国寺》)
“总”作为连词,用法同“纵”,“纵然,即使”义,如唐代李益的《度破讷沙》:“莫言塞北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
4.“直饶”连用
(62)直饶封涉不生心,便是鲁男须动念。(《明《初刻拍案惊奇》)
(63)直饶百万将军贵,也须堂下拜靴尖。(明《喻世明言》)
(64)直饶揭帝也难当,便是金刚须拱手。(明《水浒全传》)
另外,在多重复句里有“假使”和“纵饶”对举,如:
(65)假使官程担仗,结队火劫了均分;纵饶挑贩客家,独自个担来做已有。(《全元曲》九山书会才人《张协状元》)
清代以后,连词“饶”的用例明显减少,这种情形可能是由于清代产生了能表示此意义其他连词有关。这也符合语法化的“择一原则”,即能表达同一语法功能多种并存形式经过筛选和淘汰,最后缩减到一二种。[7]但是与之并存的动词“饶”出现的次数反而明显增多,如:《红楼梦》:“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人就难管,不如现开发的好。”
五、结语
假设连词“饶”产生于唐代,由泛义动词“饶”发展而来,而假设连词“饶”是在“假设-转折”关系的句子中产生的,后续句的演变是连词“饶”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饶”的发展过程中,“饶”所在句子的语义由说话人的意愿,向说话人的估计判断再向假设-转折转变。
参考文献:
[1]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上)[M].上海:中华书局,1977:125-131
[2]鲍尔?J?霍伯尔,伊丽莎白?克劳丝?特拉格特著,梁银峰译.语法化学说(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22-129
[3][6][7]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4):17-24.
[4]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268-32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