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人物简介
刘积仁是我国培养的第一位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33岁时被破格提拔为教授,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教授。他所创建的东软集团有限公司已成为大陆最大的软件外包提供商,在欧美外包到中国的所有软件委外业务中,占有8%的市场份额。
虽然全球经济开始回暖,但复苏的速度和程度还不容乐观。当一个社会或者整个世界的企业盈利水平不够,当越来越需要发行更多货币,当个人不再消费或消费下降的时候,政府财政、信贷,能够把这种回暖支撑多久?我认为,这场经济危机使得东软从过去高速增长的环境下,第一次被拉回到正常应该过的日子中来。如果这样看的话。我相信,我们的企业在未来应付这些困难时,还是会有很多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过去企业获得了一个快速的成长,而今天我们应该意识到那种成长有很大的偶然性。整个世界在信用宽松、消费过度,在经济保持了持续发展而资本又充足的情况下,突然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对所有的企业经营者,对金融体系的治理结构、对人们的消费文化,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我想,中国的企业应该意识到过去的这种成长方式和成长环境今后大概是一去不复返了。也就是说,我们如果不这样认识经济危机的话,我相信我们—定会迎来第二次的危机。这个危机可能不是来自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做充分准备而造成的。
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全世界的公司都到中国来了。中国企业这么多年的成熟就是因为他们来了,在战场上获胜的英雄都是因为打过仗的,没打过仗的都不会成功。所以越是平的世界,越是有更多的竞争,才越能变得成熟。我们过去不开放,所以面对开放我们很恐惧。今天我们开放了,才有竞争,我们明天要走出去,所以这个过程也是中国企业必须要走的,而且通过走才能变得成熟。
中国可能在5到10年会超越印度,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之一。中国有特别好的人力资源,全球的研发和服务向中国转移,向新兴国家转移,我们拥有了资源和市场,接下来就是我们自身的努力。我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中国在软件和服务方面一定会呈现过去在制造业方面所展现的辉煌,当然,我们需要时间。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追求,我们正在努力。
我认为,当今形势下,中国经济转型问题需要关注,但应循序渐进。全球都需要新兴市场,这是中国所引领的。中国面临诸多挑战,如果我们假设中国政府撤出了刺激计划,停止了刺激计划,中国未来会何去何从?我们面临巨大的问题,包括出口的减少,中国是一个出口为主导的经济体,我们以制造业为核心,这就意味着如果没有这样的刺激方案,我们就不可能重振出口,改变现状。
如果我们想转型,转变成一个更有创新精神的国家,这样的转型并不是一两年就可以完成的,这需要更长的时间,循序渐进才能实现,像日本、欧洲和美国四五十年前经历的情况一样。
有人说中国有很多的储蓄,希望大家有更多的收入和消费能力,但人们的观念并不是那么快可以改变的。如果人们不能确保他们未来是很安全的,人们是不会花钱的。这就是中国的文化,仅仅给农民几百元是不够的,因为他们要有医保、退休金、养老金,要有健全的保障。
中国在内需的提升和出口的减少方面还有很大的鸿沟,在中国不仅要进一步提升过去已经有的消费,而且要增加新的消费。在中国,过去有很多有形的产品,不过现在先进电子产品的发展潜力非常大。很多年轻人听音乐是通过手机和上网下载,他们会在网上购买些无形的产品,这个市场潜力巨大,下一代人对IT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巨大。我们需要有更多的IT技术和更多的创新,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多的人能在服务业工作。
中国没有办法靠一己之力来促进全球经济的复苏,因为我们需要时间来提振消费和拉动消费,这并不是一两年可以完成的。当然政府可以继续支持和继续刺激经济增长。
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恢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用老的方式开展业务,必须要改变业务模型,我们必须把出口型的业务模式变成内需增长型的,必须把过去人力资本型的模型转到新的模型,同时也希望把过去以成本为基础的发展,向创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这是唯一的出路,否则我们就不可能真正扮演恢复全球增长的角色。
这个模型基本上还是要由创新来驱动,要改变老的观念。应该有一些新东西来促进消费,新型消费可以推动经济的增长。对于今后西方国家可能提高储蓄,降低消费,我想我们需要长时间做准备来应对这种模式。中国人喜欢储蓄,希望为自己、为下一代存钱。最重要的办法就是必须创造新的消费,还需要新一代中产阶级不断成长,其数量是很大的,下一轮的经济增长将会是通过推动创新、推动新的消费来实现的。
科学技术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如果我们看过去的30年,信息技术和很多新技术的发展,确实真正地推动了世界经济快速地发展,同时彻底地改变了整个世界,因此它帮助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消费。现在有一个问题,在危机之后哪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让科学和技术真正带来价值,帮助我们创造出新的机会,推动增长7怎么样建立一个平台让科学技术真正被使用,从而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软件企业包括软件外包企业,遇到了几种值得反思的情况:第一是大部分企业,特别离岸外包企业,由于没有直接掌控市场,所以当市场发生变化时,无法控制这个市场。有很多的外包项目来自干第二包、第三包,当第一包的“水”不
核心观点
如果人们不能确保他们未来是很安全的,人们是不会花钱的。这就是中国的文化,仅仅给农民几百元是不够的,因为他们要有医保,退休金,养老金,要有健全的保障。够时,它就不会把“水”放到第二包的池子里来。所以当IT外包、lT服务需求萎缩时,所有的原来发包的企业都在以贸易保护主义来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当一个企业没有最直接的客户、没有很好地驾驭市场的能力时,危机产生就是必然的。
第二是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许多的外包企业基本上还是以廉价的劳动力为竞争优势来获得业务,而当金融危机来临时,往往我们看到海外的客户为了保持本国的就业率,或已对能节省成本来保持企业的继续生存不太在意时,就会发现我们原来的竞争优势在这时变得没有任何价值。
在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经历过许多特别诱人的浪潮,如互联网,外包等。外包实际上是在近几年才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产业,而在这个过程中,许多的企业太关注外包带来成功这样一个单一的市场,所以只拥有单一的客户。而几个客户和单一市场的企业,在经济危机面前就会受到极大的冲击。还有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把产业的发展与获得资本的支持这样一种未来发
生的事件做了紧密的结合,所有的目标都是为了上市,获得一个更好的融资机会。而今天,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我想对于许多基于这样一种理念构造的企业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事实上,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东软作为一个本土成长的企业,现在已有15000多名员工。在发展的过程中,东软特别得益于有一个健康的业务发展模式。当今天大家都在讲内需拉动时,我们感到内需的软件外包业务已成为东软业务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中国的3G、健康医疗、电力系统、交通和物流等方面,中国的4万亿投入,为东软的成长带来了很多机会,并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在国际软件外包业务上,我们聚焦在产品工程领域,尤其在手机、汽车、家电等数字化产品方面,由于合作伙伴在研发经费上的削减给了东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构造这样一种稳定,长远的业务结构和与客户长期合作关系的基础上,我们在金融危机的面前感到或者说检测到企业的一种抗风险的能力。
我们今年开始在上海、广州、天津建立新的、面向未来的软件与服务交付基地。在欧洲、美国、日本都在扩大投资。我们拥有了更多的合作伙伴,有了更好的创新技术。在这时,我们更感受到过去的投资为今天创造的价值所在,而我们今天的投资会为未来迎接新一轮经济危机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所以,我认为中国软件服务产业的不断扩大,经济的全球化,服务业、研发向中国的转移,中国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都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未来的产业繁荣与壮大,来自于这个产业文化的不断优化,来自于我们对这个产业内涵的深刻认识,来自于我们对每一个竞争能力的认真打造。我相信,只要我们这样做下去,中国一定会成为全世界在软件和服务方面一个最具有竞争能力的国家,我也期待着中国企业能够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获得成功。
东软今年比较重要的调整在于海内外的并购,今后这也将成为东软的一项常态工作。
海内外并购是东软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司发展核心业务、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东软的海外并购不分国家和地区,而是按照业务进行,其中在手机、汽车、家电等产品工程解决方案、医疗设备等领域都会有收购发生。东软
核心观点
有很多的外包项目来自于第二包、第三包,当第一包的“水”不够时,它就不会把“水”放到第二包的池子里来。所以当IT外包、IT服务需求萎缩时,所有的原来发包的企业都在以贸易保护主义来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当一个企业没有最直接的客户、没有很好地驾驭市场的能力时,危机产生就是必然的。在过去发展过程中虽然经历了几次调整,但现在各方面状况良好,正处于“腾飞前的准备阶段”。对于我们来说,通过收购兼并的成长和自身有机的成长都是未来成长的模式,已成为日常商业运行的基本选择。
有人问,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现在应该做什么?我认为,如果已经感受到了危机,现在所做的就是保证能够活下来,能够认真准备好迎接第二次危机。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能生存下来,我相信就是一个基本的能力。如果说现在为止已感觉到有压力的话,我认为这种危机还没有到最严重的时候。可能在未来的一年里,你会更缺乏资本,会更缺少外界环境的各种支持,这使得你的业务在不断萎缩,而这正是你认真检讨在创建和发展企业时,究竟在哪些方面值得你做认真的思考和做更充分的准备。
我认为中国企业培养创新的能力很重要。事实上,当我们谈到创新能力时,并不完全是技术的创新,也包括商业模式的创新。一个企业失去了创新的动力,失去了能构造当企业在最困难时还能生存的基本能力的话,而享受于一时的成长、一时的获利,我想即使今天不会出问题,未来也一定会出问题。
中国的软件和服务企业未来会面对着一个更全球化的竞争新格局。事实上,我们未来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的是来自全球的软件外包和服务企业,像IBM、埃森哲等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服务领域里变得越来越活跃,我们也看到像印度Infosys、塔塔等企业在迅速成长,并将其业务扩展到全球。中国的企业要想成功,当然也要具备你所有的能够看得见的竞争对手或者更强大的竞争对手的同等竞争能力,包括它的市场拓展能力、研发能力、业务覆盖能力等。尽管许多企业还很小,但要看到当竞争格局中有许多比你更强大的竞争对手时,如果找不到自己的创新点,找不到独特的商业模式,那将来—定不会有更好的机会。
中国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高端人员的匮乏和人力资本在不断上升,我们看到印度的IT产业在过去的十几年问有很好的成长,但他们今天也面对着成本不断上升、人力资源竞争激烈的新竞争局面。所以,我们应该更深刻的认识到这是一个需要创造系统竞争能力的产业,需要通过相当时间的耐心才能打造的产业。
采访整理/本刊记者陈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