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宋文彬 新都西街小学校教师 四川成都 610500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预防学生溺水事故切实做好学生安全工作的通知》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迅速将本通知精神传达到每一所中小学校、每一名学生、教师和家长,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笔者经过对以上定义、各种来源相关提法进行分析,结合自己在学校20年工作的感受提出,群体性校园安全问题就是:发生在校园内外的,主要伤害对象为学生的群体性安全事件。如2014年9月26日,昆明市北京路明通小学发生因楼道拥挤而造成6人死亡,22人受伤,2人重伤的事件就是典型的群体性校园安全问题。
1.事件发生的普通性
群体性校园安全事件发生时间很“平常”:都是老师不易监管的时间
地点也很“普通”:主要是孩子们“经常出现”的地域 诱发因素也很“简单”:调皮捣蛋的学生,做了小小的游戏将楼梯口堵住。看似“普通”的事,在特定的场合和时间出现,就成了无情的群体性安全事件的“着火点”。
2.缺少“领袖”人物而陷入恐慌
孩子们在遇到了群体性事件的诱发因素以后,因为对事件性质、事件具体细节无法立即给出清晰的判断,从而产生了过度恐慌,恐慌又使得他们丧失了“基本的生存活动”能力,传播了情绪,扩大了悲剧。
3.事件发生后通常缺乏心理成因的分析
事件发生和处理后,有关单位和媒体通常没有深度地对事件进行反思研究,特别是与事件本身相关的心理因素的必然性分析,用现代心理学等先进工具对事件进行探讨,促进各大校园从公共群体性安全事件中找出心理辅导的关键点,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疏导,鉴于事件的经验和教训,制定更完善的安全防御措施。
1.用群体心理的形成机理去解决源头
改变每个人内心的一切使自己与他人联系在一起的东西,改变人与人之间相联系的东西,使它们忠实于个人内心的理性,而避免在群体带动下很快就与群体融为一体,做出缺乏想象力、判断力和理性的判断来,就可以改变群体在发生群体性事件时的反应方式,从而防止群众性事件的发生或减少群体性事件发生时的损失。
群体心理的形成机理:第一,情绪激发 第二,情绪传递第三,建议接受 。也就是说,要想防范群体性校园安全问题,可以从控制和减少这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入手,如果能够成功切断或转移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将带来群体性事件的转机。
2.关注孩子的潜意识需要,防患于未然
我们必须把学生看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没有成熟的、知识经验还不丰富、有着深刻叛逆之心的、心理很压抑需要随时找发泄点的、一旦有“新鲜事”就会好奇的、一遇到慌乱就更加慌乱的人,抓住学生心里真正的“根”:潜意识,找到造成这些群体性安全问题的“压力点”,在教师或家长人为操控的情况下,安全地充分释放,才能真正从根源上“防患于未然”。
(1)加强心理关护,释放学生的心理压力
从心理分析和读心术角度入手,加强对学生个体行为的观察、把握和分析,对于一些有被长期压抑的未解的困扰,发现和个别心理辅导处理。并进行备案,随时跟踪改善的情况,防止这样的学生的心理压力在学校找到转移点或在校外进行任意的释放。这里需要进一步区分的是“心理安全”可能是很多校园安全问题之所以发生、发生后之所以会短时间内不断强化成严重事件的源头,但不是“校园安全”的全部。
(2)运用“过度满足”提升学生的应对技能
在家长或老师的严密组织、密切保护之下,让孩子们充分体会一些可能会成为群体性校园问题诱因和使问题放大的“危险游戏”,如果有的孩子特别想“玩”的,就创造机会让他充分玩够,在孩子们“玩”的过程中,教会他们相应的知识,练就相应的技能,培养在突发意外的情况下,如何思考、怎样决策和逃逸的能力。激发对有危险的事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从而降低他们在无大人保护的情况下,擅自去探索的可能,同时又“仿真”地培养了他们应对群体性校园安全问题时的处置方法,从而从根源上防范群体性校园安全问题发生。
(3)健全校园危机干预机制
培养全校所有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心理分析意识和心理分析能力,及时发现各种心理危机现象并能够直接实施良好的心理干预或交给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处理。并有随时跟踪这种心理危机可能出现安全隐患的趋势,如果出现苗头,要能够在任何情况下进行专业有效的处置,以此形成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机制。
(4)加强心理常规工作
A学校心理咨询室长期对学生开放,随时接待各种访问者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释放学生的心理压力,建立学生合适的心理宣泄渠道。每学期在全校组织心理剧比赛,用心理剧的形式,呈现各种个体和群体心理现象,启发师生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欲望和情绪,防止应激情况下,做出不冷静、不理性的判断和行为,带来恶劣的后果。
C安全疏散演练也不可少。
冷静,快速,清醒,准确。是学校在安全疏散演练时的原则,
稳定自己,尽力将自己靠在侧面的墙上,贴得越紧越好,防止被推倒,要快速弄清情况,撤离得越快,越远越好。
笔者认为,群体性校园完全问题之所以发生,根源在于:心。对于教师来说,要有心、细心、耐心 对于学生来说,要稳定心、放松心、警惕心。才能从各个环节真正“对症下药”,从而实现我们预期的目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