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菊英的出嫁》中看冥婚习俗

时间:2024-05-04

常毓峰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冥婚习俗自古有之,至今在中国许多地方都继续沿袭。《菊英的出嫁》一文是作家王鲁彦以家乡浙东一代的乡村图景和风俗为背景,以家乡独特的民俗事项——“冥婚”为载体,文章虽以“冥婚”习俗为背景,但作品中展示出浓郁的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通过菊英娘为逝去的女儿菊英寻找夫家结冥婚这一简单的故事情节展开,进而对浙东地区传统封建冥婚习俗仪式进行细致的描述,从而展现出冥婚这一不简单的封建传统习俗对于生者的悲剧性。

小说主要讲述的是菊英在去世十年之后,菊英的母亲因思念女儿,认为女儿在另一个世界一定非常寂寞、孤单、没有趣味,于是菊英娘便决定为女儿找一个丈夫。通过媒人的介绍找到了同样是死了许多年的女婿,在看到女婿6、7岁时的照片很满意后,两家人严格按照当地的婚嫁习俗完婚,嫁妆、彩礼、迎娶这些一样不少。吹吹打打的迎亲队伍由远而近,但在丰厚的嫁妆、蜂拥的观礼人群、火红的花轿后面,却是一口黑漆漆的棺材。

一、对冥婚传统陋俗的批判

《菊英的出嫁》这篇短文就是将这一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鲜明的地方色彩风俗画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也揭露出种种封建恶习。

(一)愚昧思想葬送菊英。菊英在去吃喜酒后受寒得了“白喉”,菊英娘一直认为是自己的过错,毕竟是她鼓励菊英去的。后来更是由于她对西医的偏见而延误了医治时机:她只求中医,还迷信带上香烛和香灰去万邱山求药,纵容菊英的病情,只在走投无路时她才去请西医,最后导致菊英遗憾离世。

(二)对迷信观念的揭露。作品中描写了众多“冥婚”之害,冥婚代表着人民的愚昧落后,死后生存的迷信思想奴役着生者的生活。这一虚无缥缈的风俗将菊英娘禁锢在其中,腐蚀她的灵魂。菊英娘平日里生活俭朴,舍不得吃一点好东西,但却大肆的为菊英准备嫁妆“自己是不要紧的,不论多病或不寿,她以为要紧的是赶快给女儿嫁一个好老公”。文章中用大段篇幅写到菊英的嫁妆:各类金银首饰,四季的衣服,各种被子枕头还有家具一应俱全,甚至还有十亩良田。细数这些丰厚的嫁妆,就是现世寻常百姓家嫁女儿也不过如此,甚至还要更甚。

但在送亲的队伍中还有一长排精制的,逼真的,各色纸童,纸婢,纸马,纸轿,纸桌,纸椅,纸箱,纸屋,以及许多纸做的器具,还有一顶青色的花轿。作者毫无保留地对这场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的婚礼运用大量笔墨,从而达到讽刺效果,让读者对菊英娘这种对毫无意义之事倾注的无限热情和可以说是浪费的排场为之一笑。这场大肆铺张、劳心伤财的婚礼其实不过是一场毫无意义的闹剧。

二、《菊英的出嫁》中的人性关怀

《菊英的出嫁》中虽揭露了种种旧时乡村陋习,批判冥婚婚俗,但在荒唐可笑的闹剧中更应体会到作家的人性关怀。我们更应从人文心理方面阐释冥婚至今仍生生不息的原因。透过冥婚这一古老的习俗,深入探寻到人们的心灵,进而探索隐秘的文化心理和内涵。

(一)传统礼教的束缚。中国自古以来封建礼教的观念一直根植于人们的心中,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虽然五四时期推行启蒙思想、反封建礼教,但传统礼教对普通平民百姓的影响并未见消减,依旧渗透到人们的内心深处,影响着日常的社会生活。正如作品中菊英娘为菊英筹备婚事时的重视和阔绰。在具有先进思想的人眼中这是如此荒唐可笑,但菊英娘在准备嫁妆时的认真和虔诚却又人为之震撼。

(二)痛苦精神的慰藉。冥婚代表着另一个世界,是生者的心灵寄托。现世生活的无奈、黑暗使人们将希望寄托于来世,希望现世的苦难能在另一个世界中得到解脱。从作品中也能看出,菊英的父母对于女儿的这场冥婚是十分重视的,他们也一直把女儿的婚姻大事看作是自己个体生命存在的根本意义。文中写道:“如果儿女的婚姻草草的了事,他们的心中便要生出非常的不安。因为他们觉得儿女的婚嫁,是做爹娘责任内应尽的事”。 菊英娘自决定给女儿找丈夫开始,便耗费了很多心血,每当听说“某人要给儿子讨一个老婆,她便要冒风冒雨,跋山涉水的去东西打听。”只为给女儿在阴间找一个适合、称心的丈夫。

(三)幸福缺失的悲凉。菊英爹常年漂泊在外经商,时常“半年六个月没有家信,四年没有回家,也没有边烂钱寄回来。”菊英娘可以说是一个“活寡妇”,她独守空房,精神和身体的欲望都得不到纾解,菊英则是她唯一的安慰,菊英娘与菊英相依为命。菊英娘本应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双重身份因为菊英父亲常年在外而使其妻子身份的缺失。母亲作为菊英娘的唯一身份,于是菊英便是菊英娘的全部寄托。而女儿的早夭,将菊英娘母亲的身份完全抹去,对菊英娘的打击是巨大的。在菊英去世的十年里,菊英娘一直凭借着菊英在世时的回忆而生活。而菊英娘为菊英寻找夫家表层是为了给死去的女儿谋求幸福,而更深层也要给自己以心理安慰。菊英娘身份的缺失导致她个体生命存在的无意义,她的悲剧性正是体现在这里。

三、结语

当菊英娘风风光光将女儿嫁出去,菊英娘却在家里哭昏过去了,她“从此连心肝儿的棺材也要永久看不见了”。她心中仍是悲苦的,由于她将自己的生命单一化,为菊英寻一个好夫家这一支撑她十年的信念在完成的时刻,菊英娘以后的生活便不再有意义。于是她又陷入了对菊英深深的回忆——“菊英幼时是何等的好看,何等的聪明,何等的听娘的话……”菊英娘的生命意义在哪里呢?为女儿操办婚事所带来的短暂的欢愉转瞬即逝,留给菊英娘的只有难言的哀怨和更深的孤寂与空虚罢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