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李雕 四川传媒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成都 61174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是在我国的特殊国情下形成、发展和完善的,从"两个文明"到"五位一体"的发展和调整,体现了我党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化认识.总体布局历史嬗变的形成轨迹充分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执政兴国的时代使命,深刻地饱含了一个古老民族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不懈追求.对其历史嬗变的形成轨迹进行总结,提升和系统阐发,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之上继续发展和完善的.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是由多种要素和关系所构成的有机统一体,这些构成要素和关系是处在同一平等序列之下,并在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存在和不断向前发展."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每一个有机整体都是这样".社会有机体是按照一定的方式构成的统一体,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实践性和再生性的特点,在其内部的主要构成要素和部分,无论是出于主要位置还是次要位置,都是组成社会整体的有机构成部分.而且,社会有机体的构成方式也表明社会的有序性和规律性.所以说,在社会有机体中,社会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对内部的各要素和部分进行全面的规划和部署,优化组合,使其发挥最大功效,这就包括了基本构建和非基本构建在配置状态和配置效果等方面的内容.而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形成,在实质性层面从结构——功能的视角去厘清和部署复杂的社会系统,而在技术操作层面对社会有机体作结构性的解剖和分析,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对有机体各要素和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的再认识,从而实现对社会有机体系统的优化组合."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的形成和运行机制,都是按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构成方式设定的,一方面强调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与其他等基本构成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求社会组织结构、利益结构之间的协调发展,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有机体构成要素、构成方式以及各要素间相互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
首先,加深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进程,而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发展理念的倡导下,我们走上了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不但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而且也丰富和发展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统一的、有机的和结构性的整体,由多种关系要素和关系部分构成的,这些关系要素和关系部分处于平等的发展序列之中,社会就是在他们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存在并向前发展的.社会有机体是由"前提性构成部分、基础性构成部分、上层性构成部分和观念性构成部分"等组成的.而且,这些构成要素和部分处于平等的发展序列之中,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削弱和不平衡发展都会使社会的正常健康发展受到削弱和威胁,这就在真正意义上无法形成一个运行良好、合理有序的社会发展生态系统.而在具体的实践领域,人类社会的发展只是片面的追求经济领域的高增长,一味的强调对物质财富的占有,而占有的背后是对物质财富享受欲望的增强,这样使其处于恶性的发展循环之中,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在社会发展的深层问题上总是找不到解决之道.与此同时,这种模式却引发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即社会阶层分化和贫富差距日益严重、社会道德伦理失范、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正是单纯的追求经济高增长,忽视社会其他方面的配套发展,尤其是忽略了生态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社会生活领域的建设和管理所造就的恶果.当然,这些问题和矛盾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将始终制约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为立论基础,经过几代领导集体的不懈探求,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使社会发展处于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其次,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带领全国人民从重视物质文明到提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个文明一起抓";从"三个文明"并列的"三位一体",到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再到增加 "生态文明建设",最终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从现实条件出发,深化认识主要矛盾,抓住经济建设这一重中之重的中心工作,逐步形成了各个阶段具体的战略布局,从而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建设得以形成,其目的是倡导全面协调发展,不断完善总体布局."这是我们党对执政所面临的历史任务深刻认识、科学把握的结果,它是党对执政规律和执政经验科学总结的产物,鲜明地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精神.所以说,中国共产党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认真探索和掌握执政规律,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全面规划和重点部署,在实践中深入研究、科学认识、遵循党的执政规律,才能有效地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前进.同时,也是我们党对于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不断深化和执政理念升华的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一边建设,一边在摸索中前进,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正是在不断的改革中持续推进的,因为社会主义社会是非常注重改革的社会,这就关系到整个工作布局的调整和战略任务的部署.在某一阶段、某一层面不断持续地改革才满足了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总体布局只是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某一方面、某一阶段的具体构想和指导方针政策,它具有时效性、地域性的特点,缺乏宏观全局层面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进一步深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对于未来中国的发展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将产生深远影响."这就在本质上要求必须提升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境界,打开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发展的新视野,为从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提供新的思考向度和路径选择,从而在宏观全局层面予以科学正确的指导.所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是开放的、包容的布局,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丰富.当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创新,这个总体布局还会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要求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要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从实际出发,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摆在突出的位置.诚然,这也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探索过程.从逐步突破"一大二公"、计划经济模式,到"四个现代化"单一经济建设布局的确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再到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两个文明"建设布局,到"三位一体"总体布局形成,到和谐社会构建的社会建设融入的"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再到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五位一体",这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在实践基础上得以不断的发展和丰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局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总体布局中每一"位"的增加都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都是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回应和解答了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其最终的奋斗目标就是"两个百年"的实现.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前提条件,是现阶段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的伟大成就就是在立足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取得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就是准确把握和认识中国国情的开始,始终要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为总依据,来思考和解决当代中国的一切问题.只有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总依据,才能制定和实施其他的一些战略策略.新时期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现的新问题和面临的新情况层出不穷,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而言与30年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影响我们对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判断.总布局的构成要件之间是紧密关联、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而且,总体布局中各构成要素在基本序列之中有着不同的地位和身份,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因此,要牢牢把握总布局,使五大建设融为一体,全面推进,以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指明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明确了我们努力的方向和所承担的历史责任.所以,总依据是实现总布局的基础,也是完善总布局、实现总任务的根本依托,发展和完善总布局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总任务,而总任务的确立也为总布局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方向和路径选择.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是处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具体国情和战略选择的不同分工,表征着在时间序列上的发展和完善程度,更从本质上考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首先,指明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正确路径.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口均衡型"三型"社会建设目标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要走生态文明之路,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求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其他四大建设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增强它们之间整合的力度,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美丽中国的建设涵盖了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指中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是美的,绿水青山,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二是指中国有美丽的人文环境,人民安居乐业,幸福美满,社会和谐稳定.这在本质上要求中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达到和谐统一的高度,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所以,我们既要注重保护自然环境、修复已破坏的自然环境,还要追求人文环境的改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整体,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思想.而且,美丽中国的建设,必须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要转变政府职能,打造生态型政府,推进生态民主建设;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将生态理念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其他四大建设的整个过程和具体方面,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
总之,在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使所有成员牢固树立科学而又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并用其规范人们的行为,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期实现人与自然共生、共存、共融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在此基础上描绘美丽中国的建设蓝图.
其次,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路径选择.2012年,***在参观国家博物馆时,第一次阐述了"中国梦"的概念.2013年,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对"中国梦"进行了更明确的阐述.他指出,"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国家富强梦、民族振兴梦和人民幸福梦,归根结底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从本质上看,"中国梦"不仅是主体性意识的思想活动,更是处在尘世中的现实运动.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一定要把"中国梦"置身于文化积淀、制度基因和身份认同的世界结构方位中进行总体性思考,要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全球化视野重新审视"中国梦"的内在规定性和价值规律性,为"中国梦"的世界向度创造条件.中国梦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中国梦"就是把国家、民族、个人紧密联系为在一起的命运共同体,同时也要求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而且,"中国梦"绚丽多姿的美丽画卷就是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具体展现.要真正实现"中国梦",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国家机器的完善、社会意识形态的提升,同时还要必须重视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倡导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只有各方面的条件达到和谐统一才是实现"中国梦"的必备要素,才能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强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并把美丽中国的建设作为"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这就充分地说明了中华文明发展的格局开启了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全新里程,所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是实现"中国梦"必然的路径选择.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