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黄彩霞 蒙山县蒙山镇第三小学 广西梧州 546700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习惯的培养。”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一辈子受用不尽。从中可见,教育教学要努力提高学生素质,教会学生学习,必须首先重视培养学生的预习和自学习惯。学生在预习的阶段,虽然不能理解透彻,但最重要的是让他们自己有动脑筋的过程。让学生不断地思考,逐步养成预习的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整个预习过程就是学生自我不断地求知、获得、提高的过程。因此,抓好语文预习这一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对促进语文课堂效率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有非常大的帮助。
叶圣陶先生对语文预习习惯就是十分推崇的,他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
作为身处教育一线的普通语文教师,教学中也常听到对预习的重要性的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没有预习,就失去了推动课堂的助力。
那么,预习的重要性如此显而易见,我们在教学中又该如何引导学生有效预习呢?它能不能一蹴而就?南宋时的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我想,预习也应当是如此。我们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年级不同,掌握的各方面的能力也不同,我们应该由易到难地教会预习方法,培养成良好的习惯。以下是我结合教学思路与过程,简单地谈谈在各个不同的年级的一些做法,
从一年级下半学期起,就完全可以开始预习的指导。尽管学生对“预习”这个词的概念是不懂的,但我们可以明确提出要求:在学新的内容之前在家练读,把每一篇文段后面的生字认一认,借助拼音读熟生字,读通课文。这就开始了第一步。过一段时间,再去引导学生懂得“自然段”,学会怎样确定一个自然段,在课堂上和他们一起给课文标出自然段。等到学生熟练掌握以后,预习任务就增添新内容,标好新课的自然段,一段一段练读,读熟。此后,根据学生认字写字的能力有所提高,再给预习提出新的要求,给生字组词,两至三个即可。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使孩子们重视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在上新课前,教师必定要一一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做得好的马上表扬、奖励,做得不好的提出批评,要求马上补回。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坚持下来。
进入二年级后,检查预习的工作就可以交给培养出的各学习小组的组长,老师可以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时间请组长汇报本组的预习情况,然后相应的抽查几个学生。这个阶段,认读生字、组词已经是基本任务,培养的重点在朗读和感悟中。所以,我给学生定了一个“五读课文”原则。读第一遍,边读边标好自然段;读第二遍,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把生字拼读两遍,把生字的部首圈出来;读第三遍,思考课文在讲什么,简单地弄懂讲“谁干什么”或者“什么事物怎么样”就行;第四遍,找自己最喜欢的语句练读,课上要能说清喜欢的理由;第五遍,达到读得流利这个目标。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已经能将预习化为学习的一部分,自觉、主动地完成新课的预习,并且在小组学习中大胆汇报预习成果,交流预习收获。
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学生在这时已经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学生这时收到明确的预习要求:第一步,圈生字,标拼音,组词,读熟生字词;第二步,标出自然段,读通读顺课文;第三步,了解课文大意,能发现重点句或关键句,写下自己的想法;第四步,积累好词佳句,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弄懂重点词语的意思;第五步,结合课文的练习要求或者文中“泡泡语”抛出的问题,思考练习。有了前面的基础和良好习惯,学生的预习有实效,夯实了语文基础知识,为课堂上的合作展示做足准备工作。
进入高年级,良好的自主预习习惯成为必然,对学生的预习要求可以更高、更广。第一,读书预习。课前预习时,所要完成的读书任务务必要做到:对(字音读正确)、通(语句读顺畅,不加字,不漏字)。第二,工具预习。以字典、词典为工具,理解生字新词,但对于解释词语的预习,必须避免学生不动脑筋地抄袭词语解释,引导将词语还原语句中,结合上下文、结合语句理解。第三,感悟预习。结合文章中含义深刻或者感受深的语句,能够有所思,有所悟,能写下自己的感悟。第四,质疑预习。对在预习中产生的疑问,能够提出,尝试思考解决;或者是课文中抛出的需要思考和质疑的练习等,主动思索。在学生的质疑预习中,要逐步做到质疑要少而精,集中目标,突出最重要的问题来提问。第五,拓展预习。这种预习应该灵活多变,结合学习内容,不局限于课本或者工具书,该借助网络、生活等资源的,能够养成搜索、查找、探访的意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此外,预习的交流也更应该重视,针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困难,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针对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分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共同完成预习任务。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好的预习习惯也足以影响孩子一生的学习。在孩子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监督尤为重要。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方法的指导时,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原则上,由易到难,由扶到放,循序渐进,使学生通过实践进行反复训练,从而达到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挖掘出学生的智力潜能,激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