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世界级机场群:长三角的新名片

时间:2024-05-04

杨慧娟

2020年4月,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将构建协同联动的世界级机场群作为重点工程。可以想见,“世界级机场群”将成为长三角努力打造的新名片。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近年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2019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要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而作为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也成为了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国最大机场群

长三角三省一市目前共有民航运输机场23座,机场密度达0.64座/万平方公里,远高于0.25座/万平方公里的全国平均水平。目前,长三角地区已基本形成以上海两场为亚太国际枢纽门户机场,以杭州、南京为区域枢纽门户机场,以合肥、无锡、宁波、温州为主要节点机场,外加一批服务本地区经济机场,形成了“2个核心+2个次中心+4个重要节点+15个第四层级机场”的机场群结构。

2019年,长三角机场群完成旅客吞吐量26557.2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69.3万吨,在全国民用运输机场业务总量中的占比分别为19.6%、33.3%,两项指标数据均位列国内四大机场群(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之首。

从具体业务量来看,上海两座机场旅客吞吐量累计为12179.13万人、货运吞吐量累计为405.78万吨,在长三角机场群业务总量中的占比分别为45.9%、71.3%;浙江7座机场旅客吞吐量累计为7015.05万人、货运吞吐量累计为89.99万吨,占比分别为26.4%、15.8%;江苏9座机场旅客吞吐量累计为5843.82万人、货运吞吐量累计为64.20万吨,占比分别为22.0%、11.3%;安徽5座机场旅客吞吐量累计为1519.16万人、货运吞吐量累计为9.29万吨,占比分别为5.7%、1.6%。

从机场排名来看,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等3座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指标均位列全国机场前10。在全国TOP10中,长三角上榜机场的数量和上榜机场的业务总量均位列国内四大机场群之首。

从旅客吞吐量来看,长三角地区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有7座,由大到小依次为上海浦东机场、上海虹桥机场、杭州机场、南京机场、宁波机场、温州机场、合肥机场。

从货邮吞吐量来看,长三角地区年货邮吞吐量10万吨以上的机场有6座,由大到小依次为上海浦东机场、杭州机场、上海虹桥机场、南京机场、无锡机场、宁波机场。

据OAG数据,2019年底长三角机场群定期航班通航50个国家/地区,278个城市,288个航点,共1333条航线。其中,国内航点165个、航线1043条(含地区航点7个、航线53条),国际航点123个、航线290条。

开通国际航线的机场有17个,其中浦东、杭州、南京三个机场的国际航线最多,分别为109条、48条、32条,往来最频繁的主要是首尔、曼谷、东京、大阪、新加坡、济州、名古屋等亚洲城市。

开通洲际航线的机场有4个,即浦东、杭州、南京、合肥,航线条数分别为45条、12条、7条、1条,往来最频繁的主要洲际城市为莫斯科、悉尼、巴黎、洛杉矶、马德里。

在长三角机场群中,有132家航空公司开通了定期航班,其中,國内航50家(含地区航11家),外航82家。

协同效应不足

长三角机场群尚未形成强劲的核心竞争力,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机场定位与航线设置不协同,存在同质化竞争。长三角地区拥有发达的高速公路网和高速铁路网,区域内城市的“同城效应”日渐显现,但优越的地面交通并没有有效促进各机场间的良性互动、协同发展,各机场在机场定位、服务范围、航线网络建设和运力引进上,都存在一定的交叉或重叠,造成了同质化竞争,长三角机场群的整体竞争力被削弱。

二是受属地化管理机制的影响,各地机场配置不均衡。苏浙两省在机场设施建设上的投入较多,面积仅10.72万平方公里的江苏省目前共有9座机场,机场密度、每座机场覆盖人口数均高于区域平均水平。相比之下,下辖16个地级市、面积达14.01万平方公里的安徽省,目前却仅有5座机场,其中皖南地区3座(池州、安庆、黄山)、皖中地区1座(合肥)、面积广阔、人口众多、经济欠发达的皖北地区仅有1座机场(阜阳机场),机场密度、每座机场覆盖人口数均远低于区域平均水平。

三是各机场发展两极分化,效用未能实现最大化。受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目前长三角航空业务在主要城市高度集中,2019年上海两场、杭州、南京、宁波、温州、合肥、无锡等8个主要机场旅客吞吐量约达2.4亿人次,约占长三角总量的9成,而这些机场尤其是上海两场的容量所剩不多,发展空间有限;其他服务本地经济的15个机场业务量严重不足,2019年累计旅客吞吐量尚未到0.3亿人次,仅占长三角总量的一成,众多第四层级机场运输规模小、运力增长缓慢、机场利用效率不高、经营业绩欠佳。

四是空域资源趋于饱和,航路拥堵问题突出。由于长三角地区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高,航空运输需求旺盛,再加上该地区机场密度大、机场等级高、航路密集以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该地区空域和时刻资源趋于饱和,航路拥堵问题突出。

根据飞常准总结的2019年四大机场群的准点率数据,长三角机场群出港航班量最大,出港准点率最低。虽然,近阶段长三角地区已经就该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改革,但该地区的航路拥堵和航班延误问题亟待进一步改善。

优化航线网络

国务院最近发布的两份发展规划,以及正抓紧编制的长三角民航协同发展战略规划,描绘了“打造协同联动的世界级机场群”的宏伟蓝图,是长三角机场群建设的行动指南。对于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的建设,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在客运航空枢纽建设方面,进一步巩固提升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增强面向长三角、全国乃至全球的辐射能力;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并使其成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提升杭州、南京、合肥区域航空枢纽功能,增强宁波、温州等区域航空服务能力,支持苏南硕放机场建成区域性枢纽机场。

在货运航空枢纽建设方面,优化货运网络布局,充分挖掘航空货运能力,有序推进以货运功能为主的机场建设,加快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淮安航空货运枢纽建设,规划建设嘉兴航空联运中心。

在统筹优化航线网络方面,优化上海两场与国际、国内主要节点城市航线网络,疏解非枢纽核心功能,完善杭州、南京、合肥、宁波等机场的航线网络布局,建设全向辐射、连通性好、直达性高的空中大通道。

在提升机场集疏运能力方面,推进机场与轨道交通等交通方式高效衔接,建设一批以空铁联程联运为核心的现代航空枢纽,包括全面提升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管理水平,完善联通浦东机场和苏浙皖的轨道交通体系;研究推动干线铁路引入杭州、南京、宁波、温州机场,推动地铁线路引入合肥机场。

在促进航空产业发展方面,积极发展现代临空经济。加快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建设南京、宁波、绍兴、芜湖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促进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培育长三角地区航空经济产业群,包括:推动虹桥地区高端商务、会展、交通功能深度融合,聚集发展总部经济、创新经济、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建设中央商务区和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优化拓展国际航运服务功能。

在推进空域管理和机场协作机制方面,统筹空域资源利用,促进民航、通用航空融合发展,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

未来展望

从机场定位来看,长三角地区未来将建成由一个多机场系统(上海)、两到三个大型国际航空枢纽、若干个区域航空枢纽组成的机场群。上海浦东机场将成为全球性航空枢紐(上海虹桥机场将成为国际商务和贸易新平台、南通新机场将成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上海全球中心城市建设;杭州机场、南京机场将成为亚太地区国际航空枢纽,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建设;合肥、宁波、温州等机场将成为区域航空枢纽,服务于长江经济带与长三角地区融合发展战略。

从与都市圈建设的匹配来看,长三角地区未来将形成一个由多个都市圈、多机场体系嵌套构成的机场群。随着南通新机场的建成,未来有望形成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南通新机场、无锡机场、嘉兴机场的上海都市圈多机场体系。随着杭州、南京、合肥、宁波等区域航空枢纽功能的不断完善,未来还可能形成以杭州机场为核心,辐射嘉兴机场、义乌机场、黄山机场等的杭州都市圈多机场体系,以南京机场为核心,辐射扬州泰州机场、常州机场、滁州机场等的南京都市圈多机场体系,以合肥机场为核心,辐射池州机场、安庆机场、滁州机场等的合肥都市圈多机场体系,以及以宁波机场为核心,辐射舟山机场、台州机场等的宁波都市圈多机场体系。

打造世界级机场群是长三角地区各机场共同的目标,更是各机场实现共赢的战略路径。希望各方能牢牢把握机遇,有效推进三省一市“空中一体化、地面交通一体化、体制一体化”,在机场定位、航线设置、资源配置、空域优化、信息共享、基地航空公司引进等方面紧密合作、统筹管理,以实现各机场间的良性竞争、错位发展、共赢成长,将世界级机场群打造成长三角的新名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