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在美国吃花溪牛肉粉

时间:2024-05-04

在美国待了两个月,看了两个月的洋文,说了两个月别人的语言,吃够了汉堡pizza和西餐,某日路过唐人街一餐厅,瞥见其玻璃墙上贴着几个大字,顿时热泪盈眶,这就是:贵州花溪牛肉粉。

牛肉粉对贵阳人来说,绝对是一种“神”存在。

以前只卖早市和午市,如今,从早到晚,只要想吃,马上冲出门买一碗便可大快朵颐。小时候的牛肉粉更有“仪式感”。那时候每天早上跟我着爸穿过飞山街走路去学校,路过河西路时会必经一个丁字路口,有一户人家就在路口的街边摆摊卖牛肉粉,没有名字,只有一个牌子颤巍巍地立在一边,但人来人往客不断,有时候等候的队伍还会堵住狭窄的路口。他家的牛肉汤底浓香四溢,冬天很冷,吃得慢一点汤很快就凝固成油了。牛肉有片切和肉块之分,店家一手托着碗一手掌着勺看着你总会问一句:清汤还是红烧?——片切就是清汤底,肉块就是红烧汤底。每次我爸为了激励我起床,都会在前一晚跟我约定:明天早点起,咱们吃牛肉粉去。

不记得是哪一年,河西路改造,那间牛肉粉从此消失于江湖,我跟我爸后来尝试找了好几次再没寻到,每每想起一阵叹息。可小时候那种怀揣“朝圣”之心步步紧跟着我爸走向那个小摊的心情,永远也忘不了;每次吃完,嘴上一层牛油敷着,那种满足,永远也忘不了。

花溪牛肉粉是后来腾起的一派,汤底浑厚,香味更浓,还可加入卤蛋、猪脚等一些卤食,老派牛肉粉中的酸菜改成了酸莲花白,同样吸引了很多食客常年忠实的拥簇。花溪牛肉粉最早有两家势力相当,一家叫“王记”,一家叫“飞碗”,都在花溪街上,很多人从市区开着车去吃这两家牛肉粉,一度盛况空前,不知不觉就有了名气。这两家当时离贵州大学很近,我们有时中午不想吃食堂,就三五结伴走过去,喜欢“王记”的就去左边排队,爱吃“飞碗”的就站队到右边。吃完了嘴一抹再有说有笑地散步回学校,日子真是酒足饭饱无忧无虑。

大学毕业后工作辗转了很多地方,上海、北京、深圳、澳门、香港……几乎在每一个地方都见过“花溪牛肉粉”的身影。很多人说我们贵州人无辣不欢,每次说到,我都会推荐他们试试牛肉粉,就算不放辣椒,这种美食也有着纯粹而深邃的香味。花溪牛肉粉扬名四海,连外国人也一样赞不绝口,今天不止说茅台,偶尔说说花溪牛肉粉,外国人也一样知道贵州,还不忘竖着大拇指,连连说好吃。

美国这碗花溪牛肉粉出自于这间名叫“壹碗粉”的米粉专卖店,店面位于华人区香港超市旁边,装修简洁明亮,花溪牛肉粉位于其菜单的第一位,在当地拥有不少“粉丝”。生客到店,老板总会热情接待,推荐客人首先尝尝牛肉粉,一来二去很多也成了回头客。美国当然没有贵阳特有的酸粉,选用的是米线,汤底也略显清淡,肉块很大,有点儿像卤牛肉,酸菜不算地道,还自行增加了时蔬做辅料……整体来说,手中这碗花溪牛肉粉可以说只做出了咱们正宗牛肉粉的形,元神还是相差甚远。不过,身在大洋彼岸的这头,抬起这碗粉,那心情又恍如回到了小学时期的某个早上,心里的幸福和激动根本掩饰不住。

老板见我吃得津津有味,以为我是常客。我一邊口不停地吃一边指着门口玻璃上那一排字,咽了一口再清清楚楚吐了几个字出来:我就是贵州人,牛肉粉,我最熟了!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