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贵州制造:与时代共舞

时间:2024-05-04

2017年6月,“2017贵州装备工业博览会暨全国制造业与互电源联网融合·工业云经验交年流会”在贵阳举办,博览会上展出了一大批代表着贵州装备工业整体科技水平和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产品。其中很多产品为中国的国家重大工程,如载人航天及探月、南极科考、北斗工程、大飞机等提供配套,显示出“贵州制造”的强大实力。

中国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贵州梅岭有限公司承担了载人航天工程中神舟飞船上除太阳能供电系统外所有电池的配套任务;贵州群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承担了国家重点项目齿产品研发生产,为“神舟飞天”等国家重点工程提供了可靠的对戒盒传动,“群建齿轮”被誉为中国飞得最高的齿轮;贵州钢绳股份有限公司为神舟载人飞船提供的飞船垂挂吊索钢丝绳通过有关部门检测,在神舟8号载人飞船首次使用后,一直被各飞船使用;贵州航天电器公司的宇航级连接器,在神舟1号到神舟10号上都有配套使用。

“贵州制造”也将出现在即将问世的国产大飞机上。其中包括贵州枫阳液压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蛟龙600、飞机操控、起落架等的液压、电池控制系统;贵州航空电机有限公司的二次电源设备——目前也是国内航空领域这种设备最大的供运商;以及贵州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的38项标准产品成功进入中国商飞合格产品目录。

贵阳高原矿山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万米钢缆绞车则以优越的性能,极高的性价比,一举打败国际知名科考绞车厂家,成为广州地质调查局科学船海洋四号配套产品,并跟随海洋四号科学考察船曾先后完成南极科学考察、蛟龙号深海下潜、南沙科学考察等多项海洋科考任务。

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是北斗导航工程电子元器件的提供单位之一。自“九五”计划以来,中国振华承担了包括“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等在内的国家重点工程电子元器件配套任务,提供了2000多个规格、数百万只高可靠元器件产品,填补了7项国内技术空白,创造了8项国家第一。

另外,中国许多闻名于世的高精尖军工产品也是贵州制造。例如已经在空军服役的“山鹰”高级教练机;在俄罗斯“铠甲”基础上开发出来、价格更低性能更好的FK-1000中近程低空导弹武器系统;已经远销海外的KS-1“凯山”防空导弹以及在2014年珠海航展上亮相的FK-3远程地空导弹等。这些导弹的设计制造者,是位于贵州的航天科工集团十院。除了开发防空导弹、神舟系列飞船、嫦娥探月工程等配套产品外,近年来,航天科工集团十院还研制了森林灭火导弹等民用产品。

中航力源是中国液压泵排名第一的制造企業。目前国内90%的军机和95%的导弹使用的都是这家公司生产的液压泵。

省经信委军民结合处处长许骏说,贵州的军民融合年总产值能达到293个亿,年均增速达到10.8%,同时带动全省110家左右的中小企业协作配套。

同时,贵州的一批老企业也焕发了活力。贵州机电集团由险峰机床等4家企业重组而成。现在,贵州机电集团又开发了新型数控磨床,它的磨削精度可以达到一根头发丝的七十分之一。企业的订单也已经排到了明年3月份,产品不仅在国内同类市场的占有率达到四成左右,还销往德国。

“贵州制造”能够与时代共舞,三线建设功不可没。

三线建设的背景,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央对国际形势判断之后,从备战目的出发,把中国按照战争纵深分为三线。沿海地区为一线,中部地区为二线,后方地区为三线。并在三线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以国防工业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贵州处于三线腹地,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有利于备战,又具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成为了国家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之一。

三线建设期间,大量冶金、机械、电力、化工等工业部门搬迁到贵州,或在贵州新建。国防工业更是按照“山、散、洞”的原则向三线搬迁转移。贵州这才有了著名的三大基地:生产歼击机和教练机的011航空基地,生产防空导弹的061航天基地和生产电子元器件的083电子基地。上文提到的“山鹰”出自011,航天科工集团十院的前身即061,振华的前身即083。

贵州柴油机总厂是1965年将上海柴油机厂部分迁到贵阳成立的,工厂早期生产的135系列柴油机,是曾于1964年荣获国家新产品一等奖的我国自行设计的多用途移动高速柴油机,其性能先进,安全可靠,可供车用、船用、发电、工程机械及农业灌溉作动力配套等。1992年,贵柴专门为中国南极长城站设计研制了3台120GF36(N)余热利用发电机组,该机组热、电两供,可隔室遥控,具有并联运行、不停电切换等性能,经受住了南极的严峻考验,为考察队员提供了充足的电力和热能。从那时起,贵州柴油机为中国南极科考站服务了30多年。贵州柴油机总厂2009年政策性破产倒闭,重组成立的贵州鑫汇天力柴油机成套有限公司继续为南极提供发电机组和技术服务。

贵州现代工业的第一次高潮是抗战时期。在此之前,贵州现代工业基本是空白。虽然已经初步有了印刷业、纺织业、火柴业、制革业、玻璃制造业、瓷器制造业和酒业,但规模小,发展艰难。如1915年,为解决文通书局书籍出版的纸张问题,华之鸿创办永丰纸厂,筹集5万两白银请刘显世派兵护送出山购买设备,银两却被士兵直接拉到省长公署吞没。华之鸿只好另筹60万银元从日本进口机器生产,是当时贵州最大的企业,却在两年后被军阀征用而停产。

1937年“七七事变”后,爱国实业家纷纷将工厂内迁,川、滇、黔、桂湘、陕成为内迁工厂的主要接收地。贵州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优势,成为内迁工厂的重要接收地之一。1938年10月,武汉和广州沦陷后,从武汉、衡阳、桂林、长沙各地迁来工厂近百家,构成贵州工业的主体,其中不乏西南印刷厂、德兴机器厂、利亚卷烟厂、一中卷烟厂等有实力的企业。内迁企业以制革厂数量最多,达72家。但是,这些企业抗战一结束便回迁,贵州工业迅速回落。

在大量企业内迁的同时,贵州也开始建立本土工业。贵州企业公司就是抗战期间贵州本土创立的最大工业企业。公司按照股份制形式建立,股东包括国民政府经济部、资源委员会、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等。初创时有分厂13家,1945年达到28家。经营项目有工矿业、农林业、金融业、运输业和商业等,是当时贵州最大的垄断企业,在贵州经济发展史上具有一份重要的地位。遗憾的是,这一时期的贵州工业除了茅台酒和水银,没有叫得响的产品。endprint

水银是朱砂冶炼出来的产品。前文曾经提到,朱砂自古就是贵州的主要对外输出品,唐代就有了貴州水银作为贡品的史料记载。贵州铜仁万山则是朱砂主要产地,宋代沅洲通判朱辅著《溪蛮丛笑》中有“辰锦砂最良,砂出万山之崖为最”的记载。万山汞矿的储量和产量均居国内之首、亚洲之冠,列于世界前茅,素有中国汞都之称。民国时期,万山汞矿由国民政府经营,虽然万山水银名声在外,但采矿和冶炼方法都比较落后。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接管矿山。1951年成立万山汞矿公司,1952年成立贵州汞矿。为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曾先后组建和调集中国有色地质一总队、贵州冶金建设公司、贵州十九井巷公司、贵州汞矿等中央和省属县级企业集中在万山勘探,当时矿工人达数千人。因为万山汞矿的特殊地位,1966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国内最早的县级行政区——万山特区。

万山水银,曾为新中国做出过巨大贡献。

1960年,中苏交恶。从1960年至1965年,中国偿还苏联债务23亿元,平均每年还债4亿多元。根据当时的中苏联合公报,中国还债是“供应苏联有色金属朱砂、水银、铅、锡和生铁、水泥、桐油、化工品、羊毛、生丝、茶叶、呢绒和绸缎、缝制品和针织品,以及其他工业品和手工艺品”,万山朱砂和水银成为偿还前苏联债务的主力。新中国万山汞矿成立之后,生产的朱砂、水银主要通过新疆口岸,早就担起了以物易物的还债责任,1959—1962年连续3年产汞上千吨,全部用于偿还债务,累计担负起了对苏还债的半数款项。1963年10月,周恩来在接见万山汞矿的相关同志时说:万山汞矿生产的汞是“爱国汞”!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汞矿资源逐渐枯竭,汞矿生产日益萎缩,贵州汞矿于2002年5月实施政策性关闭。

生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们,应该对改革开放之初贵州出现的一大批工业产品耳熟能详: 风华电冰箱、华日电视机、山鹰摩托车、飞蝶洗衣机、玉兰电饭锅……可惜的是,这些贵州名牌都没能成为那一代的“黔神作”,却因为各种原因消失于历史中。刚刚步入市场经济大门,出山之路才刚刚开启的那个时代,贵州的步履不得不带着些许的沉重和蹒跚。也正是那个时代筚路蓝缕的积累,才有了21世纪多彩贵州高速发展的光芒四射。

今天的贵州,已经是一个完全融入世界的贵州,一个朝着“大数据、大生态、大健康、大旅游”产业目标不断奋进的贵州,一个GDP增速位列中国前列的贵州。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无数“贵州制造”的“黔神作”出现在中华大地上,出现在地球人的生活中。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