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周耒:书写民族独有的感情状态

时间:2024-05-04

“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这个命题被提出来,应该是基于这样一个认识,即我们认识到中国是有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样貌存在。作为一个生活在边疆、远离主流文化的少数民族作家,我更愿意退到我这样一种弱小的身份和所处的边缘地带,谈论如何参与到书写中国故事这样一个话题。

在我生活的广西,一直有这样一种说法在一定的范围内流传——没有特点就是广西人的特点。当这一说法被广泛认可后,我内心很是惶惑。我去过新疆和宁夏,我看到那里的人无论是在饮食或者服饰这样的表象上均有鲜明的特色,而在精神层面上,他们对本民族形成的信仰有着不可改变和动摇的坚守。这让我不解的同时也心存敬畏。

我所在的崇左的左江边上,在延绵100公里的崖面上,有壮族先民在两三千年前画的花山岩画,这一巨大壮观的文化景观有望在今年7月份通过联合国的审批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我经常有机会去花山,我问花山岩画对面居住的村民,为什么他们的祖先绘就了花山岩画?没有一个村民能回答这个问题。花山子民不了解3000年前自己祖宗的精神。整个广西对被誉为广西文化根祖之地的花山的认知也莫衷一是。广西将花山文化景观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时候,联合国的专家问花山文化景观的来由和意义,大家一时回答不上来。为了确保申遗成功,广西因此组织了若干个课题组,努力对花山岩画的来源和文化价值作出清晰明确的解释。这仿佛是一个巨大的隐喻,我们如何解读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内部传承给我们血脉里的文化密码和精神取向,成为了讲好本民族故事或者说讲好中国故事首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聪明的广西人,他们叫周氏兄弟,他们在80年代就去到花山下写生,后来他们去了美国,他们以花山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的画作,震惊了整个西方画界,画作价格位列全球在世的前十名画家。他们的成功在某些方面对文学创作带来一定的启示。

我曾经有一段时间不太愿意接受自己是一个少数民族作家这样的身份。现在我意识到,过度强调自己是一个少数民族作家,或者刻意回避自己是一个少数民族作家,这都不是很好的心态。作为一个生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作家,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或者说如何让中国故事走向世界,我想我们应该在遵循文学普遍的价值观和规律的基础上,找出我们这个民族独有的生存方式和感情状态,审视他们解决生存中各种困难和问题的独特方式,书写他们处理生与死、爱与恨这样重大的人生课题上表现出来的各具差异的样貌,让它们成为中国故事这个多声部乐章里面的音符,能做到这一点就很好了。

责任编辑 安殿荣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