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蒋虹霞
九个核桃、“银鸳”八宝粥、“椰果”牌椰汁……山寨饮料哪家强?
村口小卖部的门前,垒着一排排的食品饮料礼盒。仔细一看,全是千奇百怪的山寨货。不仅是乡镇,就连城里客流量大的车站、医院门口也已經被山寨饮料攻占。
这些山寨产品的包装与正版相似度极高,就连代言人的发型、笑容、姿势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东施效颦的背后,是一条年销售额达数十亿元的“山寨”产业链。
我被A货闪了一下腰
三月份的重庆观音桥农产品批发市场,仍旧忙碌。
郭冬梅正在给一个熟客搬货,小推车上已经垒了一摞“特仑苏”和“RIO鸡尾酒”。仔细一看,此特仑苏非彼特仑苏,包装上印的是“特仑牧场”,后面还有一排小字“风味饮品”;而RIO也多了一个点,变成了“RIQ”。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来。
除了特仑牧场和RIQ,郭冬梅的店门口还摆满了“猴菇”牌花生核桃乳、“椰果”牌椰汁……无一例外,这些都是打着品牌擦边球的山寨饮料。
山寨饮料分两种,一种是彻头彻尾的假冒伪劣产品,另一种就是像郭冬梅店里这样的“高仿货”——它们拥有食品生产许可证,有的甚至还注册了商标专利。但它们利用与大品牌相似的名字、包装、代言人“蹭”着大品牌的知名度与流量,价格却比品牌产品便宜了好几倍。
吸引批发商的是山寨饮料所带来的高额利润。批发行业都以“件”为计量单位,一件“特仑苏”(12盒)的批发价是19元,一件“RIO”(24瓶)的批发价是70元。
“这个RIO进价不到3块一瓶,零售价能卖8块。你自己算算这中间的利润有多大?正宗货的进价要9块多一瓶呢!”郭冬梅斜睨着眼睛,挑着下巴,诱哄着那些犹豫不决的买主。春节前,郭冬梅的店里有八九款山寨饮料在售,目前库房里的存货几乎都清完了。
在批发市场开店5年多,郭冬梅从不担心有关部门来检查。她的底气源自这些产品“并没有任何质量问题”,生产商都是“持证上岗”的。用她的话来说,就是“能喝,只是品牌不一样”。
话糙理不糙。品牌商降不下来的价格,也给了山寨饮料在乡镇市场攻城略地的机会。到郭冬梅这儿拿货的多是重庆周边区县的小经销商,山寨饮料的主要消费者正是那些生活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场镇,并且对品牌概念模糊的人群。
这群人可能分辨不出山寨产品和品牌产品的区别,比如核桃乳里面是否有核桃仁磨浆。但他们对产品价格尤为敏感,几块钱的价差就能让他们摇头。山寨饮料的另一个大买主,是一些自助餐厅。毕竟,低成本的山寨饮料,能为餐厅挤出更多的盈利空间。
放眼望去,全国各地的糖酒小食品批发市场,无数个郭冬梅正理直气壮地嗑着瓜子,卖着山寨饮料。
“伪装者”的自我修养
王京亮做山寨饮料已经多年,但直到2016年才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一石家庄亿旺食品有限公司,自己当老板。
工厂位于石家庄藁城区的南楼村,附近还有很多家山寨饮料公司。王京亮的厂里主要生产“新江源”果汁、“承德”杏仁露和“银鸳”八宝粥等一系列饮品,它们分别对标的是汇源果汁、露露牌杏仁露和银鹭八宝粥。不同的是,前者是用各种香精、食品添加剂勾兑的,在其产品包装的营养成分表中,蛋白质含量均为0。
山寨食品饮料公司往往会同时生产数十个单品,“哪款好卖就生产哪个”。通常,像核桃乳、杏仁露、八宝粥这类以品类命名的产品更易模仿。只需把自己的商品品牌放得很小,再把想要山寨的字体、商标放大,就能轻易地达到迷惑消费者的目的。
让王京亮最为得意的是,亿旺食品的市场覆盖范围北至东三省,南至川渝,并在河北、河南、山东和山西站稳了脚跟。2017年,靠山寨饮料起家的亿旺食品,年销售额已经近亿元。
在收割山寨饮料带来的丰厚利润的同时,王京亮们也时刻面临着法律风险。2017年,六个核桃的商标所有者——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侵害商标权为由,对亿旺食品和作为法人的王京亮提请诉讼。事实上,这种事在山寨饮料行业已经司空见惯了。截至目前,在养元饮品的990条法律诉讼案件中,至少有一半都涉及商标权纠纷。但品牌商的维权过程并不轻松,不仅付出高昂的人力成本和财力成本,诉讼周期也可能会长达几年。
输了官司后,王京亮虽然改变了核桃乳的名称和包装,但他手里还有好几个不同的“六个核桃”包装。据说,王京亮在今年还要推出两款新品。
通常,山寨饮料生产企业都能够敏锐地捕捉市场变化。除了核桃乳、八宝粥这样的长线产品之外,还会根据当下的流行饮品推出一些短线产品。但不论是长线产品还是短线产品,它们的商标都是在时常变化的,以便与品牌商“打游击”。
俏货不俏了
在生产商和批发商们活得滋滋润润的时候,开小卖部的肖权却发现“山寨”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这一点与一级批发商门祎的观点相反。从某种角度而言,产业链上各个环节之间的距离,决定着他们对终端认知的差异。
“乡镇一直都是这样的,做杂牌子 (山寨品牌)生意。”肖权坐在柜台里侧抿着烟,眯着眼说。肖权的老家在重庆石柱县农村。春节前后,他在跑货的那里拿了6~8批山寨货,仅“王老先生”(对标王老吉)和“九个核桃”(对标六个核桃)两种产品,每次都要拿20多箱。要知道,他的小店也就十来平方米。
山寨饮料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卖得最好,也只有这时候才卖得好。上午刚拿的货,下午就卖光了。在乡镇,许多人走亲戚都会提上1箱牛奶,而“经济实惠”的山寨饮料就成为了礼品首选。
但这货走得再俏,也并没让肖权感受到郭冬梅所描述的那样有“油水儿”,事实上,卖1件仅比大品牌多赚2~3元。“我们赚啥了?利润都被跑货的拿走了!”小卖部的拿货量并不多,去县城少量多次地进货,成本价太高;一次性拿太多又担心积压,导致货物过期。所以,肖权店里的货,主要来自那些奔波于各个乡镇的送货商,它们是类似于三批商一样的存在。
坐等送货上门是要付出相应代价的。1件山寨版六个核桃的出厂价按照19元算,加上出来流动作业的车油钱,1个驾驶员和1~2个装卸工人的工钱,以及三批商自己的利润,等货到了肖权手里的时候,就该是30~40元1件了。这个价格已经接近大品牌的进货价,留给终端的利润空间已经没剩多少了。
同样感觉到山寨货不“俏”的,还有在重庆做外卖的王柏。她在一次给副食店送餐的时候,被老板“忽悠”,顺便拉了几十箱的“猴菇”牌花生核桃乳去乡镇卖。但一个月的时间,仅仅卖出去了几箱,无奈之下,王柏只能用来当外卖的赠饮。在好几个顾客都反映不好喝之后,王柏已经打算换掉“猴菇”牌花生核桃乳了。
究其原因,跟城市一样,乡镇市场也在消费升级,随着大家品牌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的逐步提高,山寨饮料的目标客群开始不买账了。另外,品牌商也加大了维权力度,以及央视“3·15晚会”对山寨饮料的曝光,可以预见的是,山寨饮料的市场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
因此,采取高仿、山寨等模糊战术“蹭”大品牌流量的做法并非长久之计。企业应该旗帜鲜明地去“山寨基因化”,建立品牌运作能力,真正提高产品端、品牌端的竞争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