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千里为官只为钱

时间:2024-05-04

◎ 浦江客

千里为官只为钱

◎ 浦江客

孙中山曾经说起清朝的选官体制:“在中国有四种进入官场的途径—科场出身,兵弁出身,保荐贤才,捐班出身。”按说,清朝的入仕途径是有着严格限制的,但在实际施行中尤其在晚清时期,这四种求官途径发生了变异。

科场出身,本来是最好的做官道路,到了晚清却完全被铜臭所污染。考生可以花钱请枪手冒名代考,可以花钱派外援传递答案。同时,门生关系在晚清科场绝不可忽视,不然成绩再好也白搭。《官场现形记》第二回中,举人赵温上京参加会考时,只给主考官封了二两银子。主考官早就打听到这个土财主门生的家私,打算收上二三百两的贽见,不料赵温不会巴结,结果只能从哪儿来回哪儿去。

那么,兵弁出身的官兵们是否按军功就可升官了呢?也不一定。无论什么人,只要有“大帽子八行书”就可当官,而“大帽子八行书”只要有钱就可以弄到。《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中提到,一批从前打“粤匪”“捻匪”,立过汗马功劳的功臣,战事平定以后,却无差事可做。一个叙功历保至花翎副将衔、尽先候补的湖南人竟无家可归,流落街头,只得将饬知、奖札沿街兜卖。而一个善于钻营的冒得官,以30块钱买得几张形同废纸的饬知、奖札,却当上了江阴炮船的管带。

“保荐贤才”则更糟了。因为“保荐贤才”必须有官员的记录,而这些官员都不干净,于是想升官的人想方设法用黄金来开路。书中,候补知府时筱仁从未到过广西,却仗着钱多和有关系,便买通提督军门在广西边防案内保举上来,以试用知府进京引见。尤为骇见的是,胡统领去浙东严州剿匪,其随员为他策划了将乡民当土匪的胜仗。胡统领居然以“异常劳绩”在报功单上首列该随员名字,随折奏报。

至于第四条做官的道路,那就是纯粹的购买了。第五回中,江西何藩台与兄弟三荷包失和,三荷包吵着要算分家账,报出账目:“当初为你捐知县,捐了一万多;后来捐知府,连引见走门子,又是两万多……”第二十六回中,河南臬台之子到京之后,走钱店掌柜的路子,意图拼出大价钱买得一个肥缺。他先后报效修盖园子工程两万两,孝敬大太监七万两,孝敬四位军机两万两,再以两万两作为一切门包使费、经手谢仪,五千两作为在京用度。

买官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那些求官者花钱买了官,就会想方设法用权敛财,快些把钱赚回来:投资一倍而来,挟资百倍而去。那位绰号叫“荷包”的江西盐道何藩台,闻知不久就要回任,就抓紧时机公开出卖差缺:“其中以一千元起码,只能委个中等差使;顶好的缺,总得二万银子。”他甚至大言不惭地说:“谁有银子谁做,却是公平交易,丝毫没有偏枯。”

晚清官场流行一句话—“千里为官只为财”,将为官的本质概括无遗。做官,就是为赚钱,小说中的每一个求官者都非常清楚这种潜规则。不论是来自“正途”的科举和军功、保荐,还是来自“杂途”的捐纳,人们之求官,都是出于为钱的动机,而取得官职的手段,也就是金钱的贿赂和收买。卖官鬻爵,毒害了社会风气,为官吏侵贪提供了途径,加重了劳动人民负担,激化和加深了社会矛盾,整个国家的吏治被彻底腐蚀了。

编 辑 / 子 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