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巡按御史:正义化身or腐败渊薮?

时间:2024-05-04

◎独孤雪亭

巡按御史:正义化身or腐败渊薮?

◎独孤雪亭

在传统惩贪戏中,伸张正义的,常是巡按御史。在真实的历史舞台上,巡按御史们真的也这般有正义感吗?

早在秦始皇时期,就有监御史,而到了朱元璋一统天下时,这位少年时吃够贪官污吏苦头的铁腕帝王,结合了秦汉至宋元的历史经验,打造了一款专属大明王朝的反贪利器:巡按御史。全国划分为十三道,都察院每年派监察御史按期出巡,监察地方吏治。

巡按御史虽是七品官,但实力却是真硬。三品布政司以下的地方官员,全由他们来考核。只要发现问题,小问题可以当场拍板解决,大问题立刻上章弹劾,只要证据确凿,分分钟就能把贪官拉下马。自朱元璋起,每次巡按御史出去,都能扫倒大批贪官。

巡按御史不但对贪腐零容忍,自家规矩也严格:首先绝不能讲排场,只能带个书吏悄悄出行。而且别看他们能影响地方官的仕途,但尊卑一定要讲,见了地方上的官员,照样要以下级礼节参拜。最重要的是工作任务重,巡按一趟,各类工作大小39项,回来后上司一条条查,哪条不达标,就等着倒霉吧!

因此,担任这个职业的官员每人都有一把辛酸泪:时间紧、任务重、规矩多。能扮演如此正义使者角色的,必须是反贪战线的顶级强人。明初不少巡按御史,都是后来名垂青史的政坛名流。

明英宗时期的巡按御史李纲,官场人送绰号“铁御史”,他只要出去巡按,想抓贪官几乎不用查,只要报上名号,所过之处的贪官们二话不说,赶紧扔下官印跑路。

可再往后,巡按御史就变了。

明朝中后期,从上到下都腐败,官职都明码标价。晚明的内外交困里,官员们依然赚得盆满钵满,可怜崇祯耗尽国库,悲愤自尽,打进北京的李自成仅从京官身上就压榨出七千万两白银。而这点钱,也不过是大明帝国贪腐状况的冰山一角。

那么在这个加速腐败的年代里,担当反贪大任的巡按御史们呢?他们正带头腐败着呢!

巡按御史的腐败,从16世纪起就开始冒头。一开始,他们还是收一些贿赂,考察时给点方便,但在嘉靖年间,巡按御史还没出巡,哪些官员该给什么样的考核成绩,早就按照收钱多少排好,考察也成了走过场。

嘉靖年间的巡按御史陈志先,回来路上遭了贼,官府寻回来的失物中,不但有他收的黄金,更有记录行贿数额的账本,破案后惊倒一片。当年的反贪使命,已经成了发财手段。

明末时,巡按御史中烂人辈出,鱼肉百姓的事情屡见不鲜,而且出入也十分讲排场,基本都是宝马香车,高头大马。本来按照明朝制度,巡按御史出行都应低调,可到了明末,这帮人每到一地,都是大张旗鼓。地方官高接远迎,有些竟朝着比他们品级低得多的巡按御史们下跪。

明朝最初设立巡按御史制度,考虑的是以小制大,巡按御史们品级低,却有独家权力,但在礼仪规格权限上,却也要受当地官员制约,两家互相牵制,才有反贪效果。可随着时间推移,明朝政治制度几经变革,巡按御史的权限却是越发扩大,连考核推荐地方官都成了巡按御史的自留地。既然一家独大,那排场、派头就都大起来,既然无人制约,当然就带头腐败。

编 辑 / 灯 火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