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伍若兰的英名和事迹

时间:2024-04-23

路军?程春生

2016年2月2日,***总书记在井冈山听取了伍若兰等革命先辈的故事,深情地说:“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伍若兰烈士是朱德同志的爱人。1929年,在第三次反“会剿”战斗中,年仅23岁的伍若兰在江西寻乌被俘,后被敌人残忍杀害,砍下头颅悬挂于赣州城门。在红军中,她被盛赞为“井冈兰”。循着烈士的人生足迹追溯,她绚烂的年华中,受教于家风传承、立志于三湘热土、初砺于耒水河畔。家乡,是这株“井冈兰”的根。2019年,是烈士牺牲90周年,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采访烈士侄女伍德和,试述伍若兰烈士的英名和事迹。

好学上进、嫉恶如仇的正直品格

根据伍家族谱记载,1906年11月3日(农历九月十七),伍若兰出生于湖南省耒阳县城关南门外伍家大湾,伍家四子两女,伍若兰排行第五,上有大姐和三个哥哥,下有一个六弟。伍若兰从小就有一股子湘妹子的泼辣性格,伍德和回忆道:听奶奶说,这个姑姑犟得很,4岁给她裹脚,裹一次自己拿剪刀剪一次,最后家人只能作罢,姑姑成为本地同辈女孩子中唯一的大脚。

伍若兰的父亲做过私塾先生,因此对子女教育非常重视。他不仅要求家中的男孩读书知礼,更难能可贵的是对女孩也一视同仁,也供伍若兰和她的大姐、甚至刚过门的大儿媳读书。伍若兰天性好学,并受到父兄影响,学业日益精进。伍若兰8岁进入私塾,12岁考入县女子职业学校。1924年,18岁的伍若兰,通过全县仅两个名额的招生考试,考入位于衡阳的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以下简称三女师)。同时,伍若兰练得一手好字、写得一手好文章。今天,井冈山茅坪、塘南等村墙壁上仍保留有她用石灰水寫下的粗犷强劲的大字标语。朱德也曾评价伍若兰“是个作家”。

伍若兰的母亲是一位心地善良、乐善好施的家庭主妇。伍家祖上做过官,稍有积蓄,无奈家中人口太多,因此生活也并不富裕。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见到穷苦人,伍母必定要施以援手,逢年过节,更是要带着孩子们访贫问苦。眼见得地主富人恃强凌弱、穷人百姓饱受欺辱,在伍若兰心中早早埋下了同情穷苦人、嫉恶如仇的种子。多年后,伍若兰写下的革命诗谣“如今世道大不公,富的富来穷的穷,富人高楼饮美酒,穷人赤膊喝北风”在耒阳广为流传,正是发轫于此。

矢志革命、名震耒阳的“双枪女侠”

1924年,伍若兰考入三女师学习。当时,第一次国共合作局面虽已在衡阳形成,但在赵恒惕军阀政府打压下,湘南和衡阳革命形势正处于暂时的低潮,“讨赤声势嚣张,防赤命令弥严”。与伍若兰同年入学的曾志在回忆录中写道:“1925年春,新学期刚开学,学校教务长召开全校学生大会,传达省长赵恒惕的一道命令。说不许学生参加共产党,不许听信共产党的宣传。违者轻则开除,重则判刑甚至杀头。”面对生死考验,坚定选择走共产主义道路的伍若兰与夏明衡、毛泽建等一起,组织进步学生反对军阀统治,宣传马列主义,并于1924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5月五卅运动后,作为湘南学联学运骨干,伍若兰积极传播新思想,参与组织衡阳学生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号召当地群众抵制日货。1926年夏,北伐军过境衡阳期间,伍若兰等人积极开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势力的革命活动,支援国民革命。

1926年冬,从三女师毕业后,受党组织派遣,伍若兰回到耒阳从事农民运动。次年初,她被推选为县妇女界联合会主席、社会主义青年团耒阳地方执委会委员兼妇女部部长。她与县农民协会的党员一起,带领贫苦农民开展阻禁、平粜、减租减息等斗争。据伍德和讲:姐姐伍德安那时只有五六岁的年纪,也经常拎着石灰桶,跟着姑姑走街串巷去写革命标语。此时,迅猛发展的工农大革命运动,极大地打击了土豪劣绅和国民党右派的既得利益,不甘心丧失地位和权势的反动军官、旧官僚和地主豪绅私建武装、捣乱农会、杀害骨干,一时间,恐慌四起。回到耒阳时,伍若兰就用平时省下的20块大洋买了左轮手枪,还练就了一手好枪法。一次,遭遇地主武装包围,危急中伍若兰掏出双枪,左右开弓,镇住了全场,从此“双枪女侠”叫响耒阳。正如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一书中记述:“她(伍若兰)在农民里无人不知,是不怕死的农民组织者。”

1927年5月长沙马日事变后,国民党右派把持的湖南省政府当局发出电文称:“耒阳共匪之多,为湖南之冠。”6月底,国民革命军的叛军进驻耒阳,耒阳全境在叛军的武装控制之下。7月,成立耒阳县救党委员会,原逃窜在长沙、衡阳等地的土豪劣绅纷纷返回耒阳,聚集在“救党委员会”的旗下。接着,又很快建立起反革命武装——县、镇、乡挨户团,在全县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党的各级组织被破坏殆尽,耒阳经历着一场血雨腥风。令反动派闻风丧胆的伍若兰,被反动政府列为“要犯”,重点通缉。但几次严密布置的抓捕均扑空,最后证实是由于在政府工作的二哥伍万春提前通知,才得以让伍若兰屡次虎口脱险。后来,伍万春因通共罪名被逮捕,在南京坐牢三年。1928年1月春节前后,由于同学出卖,伍若兰在村中被敌人逮捕,她拼死反抗,此时全村人听到消息,倾巢而出,团团围住敌人,伍若兰得以顺利逃脱,离家去寻找前一年(1927年)9月刚刚重建的中共耒阳县委。从此,伍若兰再也没有回过伍家大湾。

永不凋谢、历久弥新的兰花之爱

1928年1月12日,朱德、陈毅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配合湘南特委,智取宜章,揭开湘南暴动序幕。2月16日,工农革命军攻克耒阳县城,伍若兰写出“驱逐县团丁,喜迎革命军”、横批“赤遍耒阳”的对联,并写了一篇宣传革命的文稿,这引起时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长朱德的注意。三天后,工农革命军选举成立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伍若兰任妇女部指导员兼女子联合会主席。在开展革命工作的过程中,伍若兰与朱德慢慢由相识到相知,这位年轻的湘妹子对革命军师长朱德的感情也由崇敬渐化为爱慕。

2月26日,桂系军阀部队直扑耒阳,朱德率部主动撤离。3月1日,工农革命军与耒阳农军配合,二打耒阳、再占县城。朱德和伍若兰虽然只有耒水河畔前后十几天的匆匆接触,但经历的却是战火的生死考验。几天后,经邓宗海、刘泰等出面介绍,在段子英主持下,朱德与伍若兰在耒阳东江兵工厂附近土屋结为夫妇。婚礼上,伍若兰对朱德讲,自己脸上有麻子,配不上他。满脸大胡子的朱德笑呵呵地说:“你是麻子,我是胡子,我俩马马虎虎过一辈子。”段子英的爱人王展程顺口说道:“麻子胡子成一对,马马虎虎一头睡。唯有英雄配英雄,各当各的总指挥。”

新婚刚过,3月上旬,蒋介石调遣湘粤桂军阀对湘南革命力量进行南北夹击。3月26日,朱德抵制住湘南特委“守土有责”“与敌硬拼”的错误指示,在毛泽覃的接应下,率部移师井冈山。伍德和回忆说,她的父亲(伍若兰的大哥伍元章)常常讲起幺妹离开家乡的那一幕。之前,伍元章曾有次说道:“二弟伍万春是黄埔二期毕业,如果在汉口结婚,那蒋介石是要来参加的。”就因为这一句话,伍若兰出于对反动派的无比憎恨,多年未与大哥再说过一句话。但在即将奔赴井冈山的那一天,伍若兰跑到县城大哥家,含泪说道:“哥,我要走了,回不来了,你们照顾好自己,照顾好父母!”她又劝随军转移的三哥和六弟回家孝敬父母。之后,伍若兰陪伴朱德会师井冈山、建立红四军,血战新七溪岭、经历“八月失败”,三次反“进剿”、两次反“会剿”,在战火患难中凝结出深厚的革命真情。萧克将军就曾在井冈山为这朵绽放于耒水之滨的革命爱情之花作诗道:“朱伍才貌正相當,邂逅相逢于耒阳。”1929年2月12日,年仅23岁的伍若兰牺牲于江西赣州。朱德听闻此消息,悲痛万分,据《粟裕战争回忆录》所写:“我们看到朱军长把伍若兰同志为他做的一双鞋子一直带着,很受感动。”自此,朱德独爱兰花。1962年3月4日,朱德重上井冈山,作诗一首:井冈山上产幽兰,乔木林中共草蟠。漫道林深知遇少,寻芳万里几回看。

伍德和回忆,伍若兰牺牲多年后,一支国民党部队驻防伍家大湾,看到当地居民都姓伍,就问:“伍若兰是不是这里人啊?”又说:“她已经被我们砍头了,肚子里还有个三四个月大的孩子!”直到这时,家乡人才知道伍若兰的下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却尸骨无存、片影未留。当井冈山茨坪雕塑园塑立伍若兰烈士铜像,其音容笑貌只能取自多年前二哥伍万春按照耒阳风俗为其母烧制的陶瓷半身像。冥冥中,“井冈兰”终又魂牵梦回耒水耒土。(编辑 叶松)

作者:路军,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地方工作处主任科员;

程春生,北京市纪委市监委驻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纪检监察组正处级纪检监察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