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模仿型排浪式消费”汹涌过后

时间:2024-05-04

龙腾飞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新常态”下的九种趋势性变化“拎”了出来,并把消费问题置于首位——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

“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其内涵是什么?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一种消费主导大众选择

什么是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在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宋则看来,所谓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就是消费缺乏或者没有创新,热点比较集中,一段时间内,以一种消费为主导。

这种消费又是怎么形成的?宋则认为,对具体的时间段很难有一个精准的划分,但大概说来,几条脉络是看得到的。比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民消费史上有这么几个排浪:“老三大件”时期,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社会购买力比较集中地冲击这几样商品;“新三大件”时期,彩电、冰箱、洗衣机,又构成了国民生活新的常规需求;后来,汽车爆发式消费和家电下乡;再往后,信息消费领域比如手机、电脑等,都带有一种浪潮式的消费特征。

实际上,模仿型排浪式消费是一个历史形成过程,它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一方面,中国人口基数大,很多国民富起来的时间还比较短,模仿型排浪式消费的出现是必然的。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它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改善国民生活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消费生活方式和消费资源获取方式已经从票证化向市场化转变,人们对于物质财富的理解、对于社会形态的认识、对于个性体验的重视,使得消费总量在增长的同时,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巨大更新。中央经济工作会“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的判断,正是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清醒把握,对当代消费者的深刻理解,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路径的深刻强调。

浪潮下的产业“撞衫”

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在曾经红火一时的体育用品市场表现得淋漓尽致。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到新世纪初,正值我国积极申奥、体育运动全民关注的时代,更有经济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向中等消费人群集中这一宏观背景。在那数年之中,整个体育用品行业进入了辉煌时期,大江南北、男女老幼皆“李宁”,阿迪达斯、耐克、安踏等也是浪头的玩家。各大公司纷纷在户外、羽毛球等多个领域开疆扩土拉大战线,销售店面也不断向二三线城市下沉——浪潮之中的高歌猛进,直接为后来的困境埋下伏笔。

低谷在数年后无情地到来:这轮模仿型消费浪涌过后,“浪尖上”的众多企业开始遭遇瓶颈,李宁“以开店获增长”的道路走到尽头,高库存、关店潮等消息纷至沓来。与此同时,一系列休闲服饰接力体育用品站上“浪尖”。

排浪式消费的优点在于能够在一波大潮中获得极高的增长率,并且获得强大的市场话语权。其弊端也从上述案例中显而易见,消费不稳定、持续性差。

从2006年开始,我国居民收入的差异更加分化,随之消费需求也出现更多元的改变。个性化、时尚化的服饰消费需求不断提高。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这对于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有什么机遇需要把握?又有什么问题需要克服?在宋则看来,这样的消费趋势、消费现象、消费潮流,凸显的问题或者说机遇,就是们的制造业、服务业,我们的产品和服务,需要因时而变。

从源头满足个性化需求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副司长李朝胜表示,传统的生产消费存在跟风的特点,创新比较难。现在到了转型升级的时候,排浪式消费是有瓶颈、不可持续的,在过去消费过程中已经发现其不足和问题。“应该在后期的模仿型排浪式消费过程中给予制度性的引导甚至限制,提出解决方案使消费进入理性的、可持续的轨道。”

宋则认为,现在不少领域已经在展现不模仿、不排浪的特征了。比如,一些企业卖家电,不再只是卖东西这么简单,他们还在研究消费者,为消费者的不同需求量身打造,上门量产品摆放空间的尺寸,从源头上转向个性化服务。移动互联网消费虽然是后来居上,但已经成为引领消费、扩大内需、提振经济的新动力,成为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最明显的一个载体,快递业的兴旺,也是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时代的一种反映。

而早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当看似“小众”的产品有了相对稳定的需求基础,虽然很少赚大钱,但因为更加差异化,更精准、更细腻的表达,反而能充分满足需求,赢得稳定、可观的市场份额,进而成为大众化的品牌。同样,大众化的品牌向个性化、多样化推进时,不仅扩大了消费者的选择空间,同样也为自身带来更多的新增长点,整体上得到更加稳定的营收来源。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