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加快建设民族地区开放合作新高地

时间:2024-05-04

翟占一

党的十八大指出“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把发展开放型经济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提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支持成都创设西部内陆自贸区”,奏响了四川内陆扩大开放的时代强音。

着眼全面小康建设迫切需要,凝聚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共识

凉山地处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腹地,是四川南向大通道和连接东盟“桥头堡”,既有蕴藏丰富、便于开发的优势资源,又有民族团结、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既有区位突出、连接周边的地缘优势,又有彝族聚居、文化独特的人文优势。

在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扩大内陆沿边开放中,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内陆开放型经济格局,是凉山州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拓展更大发展空间的战略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现实需要。凉山州一定要树立和强化大开放、大市场、大招商、大发展的观念,坚持扩大开放与深化改革相结合、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结合、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更加注重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发挥区域特色优势,更加注重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更大范围寻求发展机遇,在更宽领域聚集发展要素,以开放促改革、促转型、促发展,努力走出民族内陆地区开放合作、转型发展之路。

务实推进对内对外交流合作,拓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新空间

推进国际产业合作,打造对外经贸交流平台。深化区域经济合作,构建区域共赢发展格局。抢抓成都创设西部内陆自贸区机遇,落实成都经济圈“8+3”区域合作协议,积极探索双边多边合作新途径,推动成凉互为产业链上下游产品开发生产消费基地和旅游目的地。加大与攀枝花的区域合作力度,携手共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加强川滇黔12市州区域合作,巩固和深化与浙江、广东珠海的东西扶贫协作,与泛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区等沿海发达地区建立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区域协作关系,构建紧密承接、相互融合、互利多赢的新型区域发展格局。

增强招商引资实效,提高直接利用外资水平。重点围绕培育经济核心竞争力,策划推出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源精深加工和制造业发展等招商项目,抢占国家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制高点;围绕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三化”联动,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引资引智并重,注重管理、技术和人才等要素的引进,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

加快构建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强化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支撑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内陆开放型产业集约、集聚、集群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地。认真落实凉山“7+3”产业发展规划,瞄准电力、矿冶、农业、服务业等行业高端,做大做强战略主导产业,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产业,以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优势资源科学开发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千亿水电、千亿矿冶、百亿绿色农业、特色旅游文化“四大产业集群”,加快建成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钒钛稀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优质烟叶花卉蚕桑特色农产品基地和四川旅游次中心。

加快建设重点产业园区。按照“开放立区、整合建区、创新强区、提升兴区”的发展思路,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增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吸引力和聚合力,真正把产业园区打造成培育特色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平台,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培育壮大优势骨干企业。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倍增计划,分产业选择和确定重点培育的优势骨干企业,加大项目安排、要素保障、环境配套等倾斜力度,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竞争力强、引领产业发展的大企业大集团。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通过上大项目、兼并重组、上市融资等实现超常规发展,打造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与出口为一体的企业“航母”。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利用自身比较优势,与大型骨干企业开展配套协作,走“精、专、特、新”的特色优势道路,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

推动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育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提升。积极开拓国(境)外市场,在巩固东南亚、日、韩、港澳台和欧美传统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扶持企业加大对东盟、中东、拉美和非洲等国家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充分利用国家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支持战略性主导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外向型发展,打造出口品牌,构建外贸出口产品高端化发展新格局。

科学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坚持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依托凉山资源、区位等比较优势和现有产业发展基础,积极承接带动作用大、产业链条长、配套能力强、产业集聚效果明显的产业转移,注重承接配套企业转移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积极吸纳资本、技术、人才、品牌等要素,努力实现装备制造、生物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产业承接的重大突破。注重承接现代物流、工程设计、信息咨询和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承接发展国际服务离岸外包,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坚持吸收外资与对外投资并重,充分发挥优势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凉山州矿冶、水电、地质、建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有条件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到境外投资。鼓励和支持外经贸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国际认证、境外商标注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到海外设立营销机构、营销网络,拓展国际市场。

加快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平台

加快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按照“围绕西昌、对接成昆、突出南向、畅通北向、连接东西、完善路网、提升服务”的思路,深入推进交通大会战,加快建设现代立体交通体系,打造四川南向大通道。

加快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建设一批物流市场和物流产业园区,加快构建第三方物流体系,推进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使物流业成为凉山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依托西昌区域性交通枢纽优势,瞄准成都、重庆、昆明三大城市经济区,以成凉工业集中区为平台,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提高现代物流业服务水平,把西昌建成川滇结合部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

加快构建开放型城乡市场体系。促进资源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吸引更多市场主体把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到凉山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建立完善内陆沿边开放市场体系,推动重点商贸乡镇建设,加快建立“农商、农批、农超”对接平台,大力实施乡镇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大力推进城镇综合体、商圈、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和重点商品交易市场培育,努力打造功能更完善、覆盖更广阔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和城乡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商贸一体化发展。

优化完善对外开放社会环境,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新高地

营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加快建设法治凉山,推进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秉公办事,依法保护投资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让外商外企放心投资发展。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打击违法经营行为,切实保护知识产权,为经营主体创造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加强对区域发展定位、发展布局的规划研究,制定涉及招商引资、要素保障、促进外贸、建设园区等一系列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政策,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网上审批和电子政务对接,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强化“超常规服务、零障碍推进”的项目服务理念,着力打造诚信政府、阳光政务,不断增强对外开放的吸引力。

营造才尽其用的人才环境。加强对全州开放型经济工作人员的系统培训,有计划地选拔一批优秀的干部充实到开放型经济发展一线。加强既有人才、潜在人才和后备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真正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

营造良好宽松的舆论环境。加大凉山对外宣传力度,统一制订外宣规划,利用各种传媒、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和塑造凉山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新形象。充分利用火把节、彝族年及省专项招商活动、西博会等交流平台,扩大凉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