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先锋与传统的融合

时间:2024-05-04

王娟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格非的《望春风》的叙事策略,作为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格非的小说《望春风》不仅体现了其先锋的叙事手法,也在此基础上,融合了传统小说的叙事风格,呈现出先锋加传统的叙事风格。本文分别从先锋与传统两个方面来分析格非的《望春风》的叙事策略。

关键词:先锋 传统 格非 《望春风》 叙事策略

从处女作《追忆乌攸先生》到新作《望春风》,三十多年的创作过程中,格非既有其一直坚持不变的创作内核,也有其不断追寻的创新之处。小说《望春风》以“我”的人生经历为线索,讲述了在“我”重返故乡之后,对故乡的人与事的回忆与记叙,并借此重回故乡之路。小说不仅在叙事方式上一改往日先锋叙事的晦涩,而且在先锋手法之中融合传统小说的叙事风格,使得小说在叙述上更为流畅自然,深刻地体现出先锋手法与传统风格相融合的叙事风格。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先鋒手法

格非以先锋小说步入文坛,同时也是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其早期的作品在形式上都极具有先锋性,比如《迷舟》《褐色鸟群》等。但是从九十年代开始,随着先锋小说的落潮,许多先锋作家们也开始逐渐转型,而随着《人面桃花》到《山河入梦》等作品的发表,很多人认为格非的小说也进入转型,但是在笔者看来,格非的小说一直伴随着先锋的影子,“所谓‘转型只是力求与现实、大众和解的造作表象。”①比如《隐身衣》中依然有大量的叙事空缺,空白跳跃的技巧,还有重复的故事情节,这些都是格非早期的先锋小说常用的叙事手法,这在《望春风》中也多有体现。

(一)元叙述因素

“元”(meta-)这个前缀是希腊文“在后”的意思。由于哲学被认为是对自然科学深层规律的思考,因此meta-这个前缀具有了新的含义,指对规律的探研。而根据赵毅衡先生在《广义叙述学》中的总结,简单地说来,关于X的X,被称为“元X”。②所以所谓元叙述,简单地说就是关于叙述的叙述,而在小说中的元叙述,主要是指那种暴露出小说叙述方式的叙述行为,这在先锋小说中是极为常见的一种叙述方式。在小说《望春风》中,格非也运用了这种元叙述的方式。

在《望春风》的最后一部分,“我”重新回到故乡,面对随时将会消失的村庄,“我”决定将村庄里的人与事都写下来。当我写完初稿抄录的时候,每天傍晚都会将当天抄录的部分一字不落地读给春琴听,而作为听者的春琴,不仅“对我的故事疑虑重重,甚至横加指责。到了后来,竟然多次强令我做出修改,似乎她本人才是这些故事的真正作者。”③ 381-382而在春琴的干涉与威胁下,“我”不得不对文章中许多地方进行了删改,比如对于更生这个人物,因为春琴的干涉,“前后删改七八处,删掉的内容,大约在七千字上下。这样一来,更生从小说中的一个主要人物,被降格为一个次要人物。”③ 384而在小说中对于更生这个人物的描写,不仅着墨甚少,而且很多地方也的确写得模糊不清,这种作者在文中直接说明自己如何创作,叙述自己如何叙述的叙述方式就是一个元叙述手法的运用。

(二)叙事空缺

叙事空缺是格非小说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在早期小说《迷舟》中,对于萧去榆关到底是去送情报还是会情人,作者始终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明。这样的叙事空缺使得整篇小说扑朔迷离,真相隐而不见,而读者期待解开谜底的愿望自然也就落空了。

在《望春风》中,作者也依然留有许多叙事空缺,比如说关于父亲的死因,小说中一直模糊其词。父亲究竟是为何而死,真的是因为远在南京的母亲的一封检举信吗?那么那个报信的女人是谁?父亲在死前离开了整整五天又是去了哪里?而最后他又为何选择在便通庵悬梁自尽呢?一系列的谜底等待被解开,然而作者却在这个地方留下了一个叙事空缺,所以读者对于真相的探寻自然也就落空了。

二、传统风格

(一)古典诗化的语言

《望春风》所描写的场景虽然是农村,但是格非笔下的农村与同时代的贾平凹、阎连科等笔下的农村是完全不一样的。虽然小说描写的是从五十年代末到二十一世纪初的农村生活,其中自然也充满了许多的斗争、运动和社会的变迁,但是格非笔下的农村却是风景秀丽,民风淳朴,如一个桃花源一样的地方。因此作者在对这样的环境进行描写的时候,很自然地采用了一种充满古典诗化意味的语言,这在文中也是处处可见的。

有一次“我”在王曼卿家的天井边睡着了之后,做了一个梦,“我梦见自己走入了一个山中小院。山间苍翠阒寂,小溪淙淙,屋宇修洁。门前桃杏繁丽,杂以细柳和天竺。野鸟格磔其中。”③ 74短短几句话所描绘出来的山中小院,恍然间让人觉得就是陶渊明笔下那个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再比如有一次“我”独自走在雨中,看到“肥硕的杏子和梅子在雨中悄然发了黄,看到斜雨在河塘里腾起一片濛濛轻烟,看到远处田野里雪白的麦花向天边伸展”③ 126,这分明就是贺铸笔下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情景。作者用这种古典诗化的语言来描写记忆中的故乡,营造出一幅世外桃源一般的乡村图景,这也是作者在这部小说中所要追求的,沿着记忆的河流逆流而上,最终走入这样一个乌托邦式的美好地方。

(二)指点干预

中国传统小说中常常会有许多的指点干预。所谓指点干预,指的是叙述者在叙述的过程中,对叙述形式进行议论,而中国传统小说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指点干预,是因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常规叙述方式是制造一个假性的口头叙述场面,仿佛是叙述文本在书场中把说书人的叙述照实记录下来写成的。为了制造这种效果,叙述者(他自称为‘说书人)一有机会就想显示他对叙述进行的口头控制方式,其目的则是诱使读者进入书场听众这叙述接收者地位,以便更容易‘感染读者。”④ 33而发展到后来,在逐渐形成了一种程式之后,则变成了一种风格特征了。而《望春风》在叙事上带有明显的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风格也体现在小说中多处的指点干预。

在小说中,作为叙述者的“我”在叙述的过程中常常跳出所叙述的内容,直接与读者对话。比如在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亲爱的读者朋友,我相信诸位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随着情节的逐步展开,心里也许会出现这样一个疑团:你已经给我们讲了不少故事,各类人物也都纷纷登场,可是为什么我们一次也没有见你正面提到过自己的母亲?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啊?”⑧这一段话就是一个典型的指点干预,叙述者“我”在叙述的过程中,突然跳出来对叙述的形式进行议论指点,而在紧接着的文本中,则自然而然的是对“我”的妈妈的一段叙述。这样的指点干预在文中还有许多,不过《望春风》中的指点干预的目的与传统小说的目的已经很不相同了,其目的更多的是追求传统小说的这种叙事风格,而不是真的要去指点读者,或者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三)预叙悬疑

所谓预叙悬疑,是指提前预叙一部分情况,而让后文在事件的正常位置上说出全部的情况,这也是中国传统小说常用的一种叙述方法。④ 204-205而在传统白话小说中,预叙是时序变形的最主要方式,“实际上所有的长短篇小说,楔子中都点出了故事的结局,故事尚未开始已知结果”⑤,而在小说《望春风》中,作者也常常运用这种预叙悬疑。

“我”在小的时候非常讨厌梅芳,甚至是没有什么原因的厌恶,而父亲在教育了我一番之后,无不同情地告诉“我”说这个人的命不好,紧接着便出现了一段预叙,“很多年以后,到了梅芳人生的后半段,当霉运一个接着一个地砸到她头上,让她变成一个人见人怜的干瘪老太的时候,我常常会想起父亲当年跟我说过的这句话。”③ 10对于梅芳后半生的悲惨命运,作者在这里先提前预叙了一部分,用以印证父亲对于梅芳命运的推算,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说明父亲作为算命先生对于命运推算的准确。而梅芳人生的后半段所要遭受的霉运,则会在后文事件发生的正常位置上加以说明。这样的预叙在小说中并不算少见,而作者用这样的预叙,一方面当然是为了通过预叙一些情节来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同时也是为了行文方便。而另外一方面,这样的预叙也是为了追求传统小说的这种叙事风格。

总的来说,在小说《望春风》中,格非在叙事策略上,既有其早期先锋小说的创作手法,又融入了传统小说的叙事风格,呈现出先锋与传统相结合的风格。这使得这部小说既耐人寻味,又引人入胜。

注释

① 李丹梦.文学的现实态度——聚焦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J].文艺研究,2015(4).

② 赵毅衡.广义叙述学[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292.

③ 格非.望春风[M].译林出版社,2016.

④ 赵毅衡.当说着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M].四川文艺出版社,2013.

⑤ 赵毅衡.苦恼的叙述者[M].四川文艺出版社2013:13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