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崔洁 王昌民
摘 要: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语文教育的理解过于片面化,仅仅局限于对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以及人文性的理解方面,没有深入到语言和文化的内在机理文化观照领域,导致语文教育在剥夺了固有的语言文化内涵的同时显示出工具化的特征,语言的深层文化内涵以及思想严重缺失。本文从当代语文教育的现状以及语言文化的流失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语文教育的文化使命及其文化观照。
关键词:语文教育 文化使命 分析 文化观照
社会的转型促使社会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和调整,这些变化在人们的生活中不断渗透,最终对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形成了一定的影响,观念的变化使得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生活方式都出现了变化,这些方面的隐性变化实际上就是文化上的变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我国人民的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都逐渐转变,为了保留本土文化的特色,需要构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文化体系,教育就是文化体系构建的主要渠道。长期以来,受到现代性的历史语境影响,我国的语文教育失去了发展的主方向,表现出功利教育以及伪科学教育的特征,越来越远离了教育的文化使命,同时也忽略了教育的文化观照。语文教育的目标突显出教条化、工具化以及过于理性化的特点,机械式的语言练习忽略了语义的深层把握,导致整个教育违背了其应有的发展轨道。
一、当前语文教育中文化的流失分析
我国语文教育的内涵经过多年的演变和划分,从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开始,语文教育有了其基本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讲经、读经以及小学和中学。对教育内容的划分体现了我国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突显出教育普及化以及科学化的特征。1912年,蔡元培倡导民主共和思想,取消了语文教育中的读经和讲经内容,并且将语文整体改为国文。1920年,五四运动的爆发对文化领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出现了白话文教育,高中仍然采用文言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科书的编写中将国文统一改成语文。新中国成立不久,语文又经历了汉语和文学的分化。通过对中国近现代教育变迁的情况综合来看,语文教育变迁的核心就是出现了语言和文章教育的分化,这种现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中国语文教育的文化意蕴不断被借鉴,文化内涵也是在借鉴中逐渐流失。人们对语文课程内涵的理解,观察的角度不同时,认识也会不一样,从语文的组成元素和实践性能来看,语文就是语言,因此,将语文的内涵也看成是文化的内涵。
二、语文教育的文化使命分析
(一)语文教育传承文化的使命
促进文化的传承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使命。语文教育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教育的本源,因此,决不能让这种教育徘徊于知识门庭领域,沿着工具化的曲径发展。语文教育的发展曲径应该是文化。从现代教育的发展状况来看,文化已经渗透在现代教育的不同环节中,成为语文教育的生命因子支撑着语文教学的发展。同时,现代教育中也倡导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从构建主义学习观念来看,学习就是学习者借助于教师的帮助以及人际间的协作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为了唤醒现代学生成长的内在动机,需要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规律,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将自己的现实生活与经验相结合,将多元化的因素加入到文化的习成当中,引起他们思想上的感悟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帮助他们构建独立的社会主体性人格。此外,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对语文文本知识内涵的解读往往是搁浅于文化之外,忽略了学生的生活地质层,习惯于追求一种单一化的思想形式,教条化的教学方式最终导致语文教育缺乏其应有的魅力。学生对语言作品的解读往往是看到固定版面上的功利化和政治化,看不到文化价值体系以外作者的独立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这样的解读,使文本失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了促进语文教育文化使命的发挥,教育中应该提醒学生加强对文学作品的深层次理解, 不能够单纯地寻找作品的固有标准意义,尝试去体验文学作品中富有冲击力的深意。语文教育中应该引导学生尽量避开书评和其他的解释,与作者或者是作品中的人物对话,用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将文学作品中的更多内容联系在一起,从而引发自身情感上的冲击,对作品本身获得一种新的认识。语文教育促进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是每一个个体的需求。通过语文教育使我国民族文化的生命得到了守护,这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生命发展的主要趋势。
(二)语文教育有增强文学审美的使命
文学作为一种文化产品,被赋予审美的本质。新中国成立前期,经过很多文学作家的努力,文学的审美性质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从而形成了一种文学即审美的观点。20世纪,语文教育发展中出现了多种意向,导致语文教育开始摆动于语言与文章、语言与文字以及语言与文学之间,出现这种摆动与文学的内涵有着必然的联系。作为语文核心的文学,不仅是一种独特的审美形态,同时也是文化传播的形态。关于语文的教育价值,朱自清先生曾在自己所编写的书籍中谈到,语文的讲、读任务主要有三种;其一,是语文教育能够为文章的写作提供范本,其二是语文教育能够训练人们对文化知识的了解能力;其三是语文教育对现代文化的传播起到重要的作用。
随着教育的发展,新课标教育要求逐渐被提出,语文教育新课程标准对文化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应该在参与教育的过程中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尤其是需要通读一些经典名著,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学会思考人生的价值,以此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学生整体文化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此外,课标要求语文教育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以及外来文化,通过审美价值观在文化选择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文化的有效传承。综合上述观点可知,学习语文就是学习一种文化,形成一种文化素养和审美观念。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并且这些文化都会通过一些经典的著作表现出来,语言和文化之间一直以来有着紧密的联系,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教育中应该综合语言和文化两者同步发展,才能够促进语文教育整体效率的发挥。
三、语文教育的文化观照分析
语文不仅是语言和文学的统一,更应该是语文和文化的统一,教育本质特征就是教育主体之间的文化传承。语文教育的文化观照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对文学内容的提升和概括,其次是不同切入点的文化观照。
(一)文学内容的提升和概括
人们在充分感受文学形象的基础上将这种感受植入到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在分析文化语境的情况下,人的心理和行为就会受到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全语境的影响,这些影响会以一种常态化的方式出现,文学作品中就会反映这种常态的行为和情感。文学的阐述实际上就是从现象中还原本质。比如,在学习鲁迅的作品《孔乙己》时,需要学生通过不同角度解读作品中的主人公孔乙己,在此之前,需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的固有思维模式,用新的理念和思维方式解读该人物。从金钱、文化以及地位三个方面对孔乙己这个人物的主要特征来进行解读,从而能够给予文本一种文化的观照,能够体现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时代特征。文学课堂教学中需要打破一元论思维,提倡人文解读的活力和灵性。首先,文化的解读应该体现文学对象的符号化,例如,通过孔乙己身穿长衫能够看出古代读书人的文化标志;其次需要对文学中的符号进行文化阐述,例如,文章中丁举人的长衫则是权利文化的象征,短衣帮则是下层劳动人民的标志,掌柜是商人的标志,通过这些特定符号的阐述,能够体现文化的本质特征。通过多角度分析孔乙己的形象,能够折射出当时孔乙己所生活的时代以及社会特征,是一个缺乏对他们宽容对文化尊重的社会,同时也是一个悲哀的社会。
(二)不同切入点的文化观照
由于不同的文本内容能够体现出不同的文化取向,语文教育的文化观照也会有所不同。有表现人物精神状态的文化观照,有体现作品事件的文化观照,也有体现作品主题的文化观照。例如,文学作品《信客》中阐述了受到外来文化冲击下的农耕文化出现了嬗变甚至是扭曲的感伤。又如,作品《台阶》中主要通过修台阶的事件反映出一个民俗的价值取向问题,也折射出人类追求价值异化的问题,经过努力奋斗之后获得的东西最终却成为约束人类发展的东西,该作品通过台阶的主题还反映出农耕时代人们之间的等级划分。
四、结语
语文教育的文化使命以及文化观照实际上就是还原作品的文学形象及其本身存在的意义。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文化的传承,因此说,教育的最终使命就是将传统优秀文化以现代的文化理念和文学教育方式传承给下一代,在此过程中,需要对优秀的文化发展形势以及文化传播的核心内容进行选择,剔除影响人们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的文化,利用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文化的传承,从而促进文化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发展。文化观照就是进行符号性的社会学、文化学以及伦理学等众多意义的关照,这种关照并不是对个别文学现象的阐述,而是对文学作品中一些典型性形象价值的关照。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转型,人们盼望通过教育的方式培育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语文教育作为基础型教育,应该发挥其自身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特质,构建一种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文化体系,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文学知识。
参考文献
[1] 陈发明,崔建萍.试谈语文教育的文化使命与文化观照[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02-106.
[2] 陈弦章.论语文教材的文化使命[J].龙岩学院学报,2014,(5):82-86,105.
[3] 苏使如.论中职语文教师的文化使命[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3,(6):87-88.
[4] 余国源.试论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文化使命[J].科学咨询,2013,(1):76-78.
[5] 张毅.语文课程的全“象”观照[J].语文建设,2014,(2):25-26.
[6] 李凌云.苏教版语文教材的文化观照[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2,(11):75-7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