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古戏新论——五部经典豫剧再赏析

时间:2024-05-04

吕豪爽

1.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2.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

古戏新论
——五部经典豫剧再赏析

吕豪爽1,2

1.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2.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

古装豫剧《打金枝》、《三哭殿》、《秦香莲》、《对花枪》、《穆桂英下山》传唱百年,魅力不减,在民间有广泛深入的影响。这些闪耀着人性光芒的经典剧目,充分彰显了戏剧对人的教育、感化和启迪功能。

打金枝 三哭殿 秦香莲 对花枪 穆桂英下山 人性 影响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说的是戏剧和人生的关系。“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说的是演员演出了激情,观众投入了感情。“会看戏看门道,不会看戏看热闹”,说的是戏中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只有会看者才能领悟到其中的韵味。综上,戏剧对人有教育、感化和启迪作用,特别是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芒的经典剧目更是历经百年,久演不衰,在民间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

一、《打金枝》:夫妻和睦的教科书

《打金枝》本是皇家的一件家务事,却在民间有广泛深远的影响,上百年传唱,经久不衰,其魅力何在?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故事展开循序渐进,故事情节入情入理,人物刻画细腻周到,人物言行恰如其分;二是贴近百姓生活,迎合大众心理,真心实意劝人,彰显戏剧的教育感化作用。戏剧中的人物像生活中的人物一样,该有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该做出怎样的姿态,创作者都恰到好处地进行了处理。郭子仪在得知儿子打了金枝之后,将其教训一番,绑赴金殿,这是他应该做的。李亨唱道:“郭暧儿年幼孩子气,夫妻们争吵可是常有的。自古道‘清官难断家务事’,你何必管他们少年夫妻?莫说你替王传下旨意,你动了他的皮我也不依。”充分表达了岳父对女婿的疼爱之意,同时也温暖了臣子郭子仪之心。其中,“夫妻们争吵可是常有的”和“清官难断家务事”成为民间百姓的经典之语。公主在看到父王“真”的动怒,要杀郭暧时,反而又为郭暧讲情。

本剧最出彩之处在于国母娘那一大段核心唱段。她在领了万岁旨意之后劝驸马和公主的那段唱,那哪里是在劝他们呢?那分明是在劝观众,劝百姓,劝大众,劝到了人的心坎儿上。“婆母娘我疼女爱婿都是一样的……常言说当面教训子,背地里无有人再劝妻。夫妻之间平日里,有事商量慢慢提。你欺他来他压你,谁也不肯把头低;你敬他来他敬你,知热知冷是夫妻。就是爹娘看见有多么欢喜,也免得他二老常挂心际。”这唱段几乎家喻户晓,成为民间认可和使用的经典语句,特别是老年人劝年轻人时常常使用;“当面教训子,背地里无有人再劝妻”成为年轻夫妇和睦相处所遵从的准则。

二、《三哭殿》:泯灭恩仇的润滑剂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好好的一个詹大人非要炫耀自己的权势去街夸官,顷刻毙命;好好的一个秦英非要去钓鱼,惹下祸端,若不是皇帝的御外孙,性命难逃。所以人无论再有权有势还是不张狂的好。

秦英打死了詹大人,不管怨谁,就是“死有理”。要说秦英缺乏管教也有点亏,只是将门之后养成了动拳的习惯,生性调皮罢了。但打死了人,詹贵妃是十分悲痛的。若坚持杀秦英报仇,秦怀玉还在边关打仗,怕伤了忠臣之心,影响皇帝江山的稳定;若不坚持杀秦英,则父亲之死实在冤屈,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由此詹妃陷入了两难之中。陷入两难的又何止詹妃?这样一桩大事交给了皇上,他必须做出选择,解决这个难题。

秦英,御外孙,也就是皇帝女儿的儿子。若要斩秦英,不但公主不愿意,国太也不愿意。公主哭儿子,国太哭外孙,詹妃哭父亲,这样就形成了“三哭殿”。

皇上在发愁之时,突然计上心来。好言相劝詹妃“长江水焉有那回头之浪,斩秦英也难救你父还阳”。他的办法是为詹国丈修盖庙堂,制作雕像,他秦门老和少都去焚香,皇亲国戚、龙子龙孙及所有大臣都去送葬,詹妃也落一个贤良。这种解决问题的智慧其实就是给活人面子,使活着的人得到宽慰,给活人以心灵的温暖。

皇上不但对詹妃动之以情,对公主也晓之以理。他告诫女儿“他秦门虽然是忠臣良将,打死人也应该把命来偿”,“谁的是谁的非你要商量,莫呈刚强”,“这金殿上有王法,父王我也难作主张,快去哀求你姨母娘”。公主跪地向姨娘敬献御酒,哀求詹妃放过秦英。这里有“王子犯法一律同罪”的意味,也有人情的意味含在其中,其实是把公事当成了私事来办,变成了皇家的一桩家务事处理。

詹妃接过御酒难以下咽,但考虑这是皇上之意,以后还要与国太和公主相处,更重要的是考虑 “江山”,眼下不再是金殿上“哭哭啼啼闹短长,文武百官耻笑为王”,长远是秦门安心保国,镇守边疆。想到此,便宽恕了小将。因此,詹妃也成了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贤良西宫”之一。

戏剧是用来教育感化大众的。《三哭殿》的意义何在呢?死人已经走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可活着的人还得过日子,还得生活下去,还得与世人相处。活着的人还得顾及脸面,还需要心灵抚慰。人生在世,还要讲关系讲大局讲今后讲长远。恨,使人累。宽容他人,也是解放自己。

三、《秦香莲》:反面教员的警示牌

《秦香莲》塑造的几个典型人物,在民间有广泛深远的影响,这也正是该剧永葆艺术青春的魅力所在。第一形象当属老包。包拯不但不畏权势,刚直不阿,铁面无私,秉公执法,更可贵之处,在于替百姓说话。秦香莲,一个乡下弱女子,不能给他带来任何好处,而他却能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惩治邪恶。由此老包成为百姓爱戴、敬仰、期待的官员。第二个形象就是秦香莲,她的可贵之处不在于寻找丈夫,讨回公道,而在于面对权势不卑不亢,不怯不颤。她面对公主慷慨辞言。这种不畏权势的精神突破了传统的“怕官”思想,尤其值得赞赏。第三个形象就是陈世美。陈世美是一步步走向罪恶深渊的。假如他一开始就认下香莲,就不至于有以后的结局。他命韩祺杀妻即是他一错再错,走向灭亡的终点。多亏韩祺舍生取义,香莲母子的性命才得以保全。陈世美,这个抛弃前妻、忘恩负义、贪图荣华富贵的典型成为警示男人的一个反面教员。多少年来,人们一直把背叛结发妻子的男人称为“陈世美”,骂谁谁是“陈世美”成了对忘恩负义男人的最好谴责,“陈世美”成了一个符号,一个标签。由此可见,不只是正面典型人物给人树立榜样,文学中的反面典型人物也一样会产生深远影响。

四、《对花枪》:中原性格的好榜样

《对花枪》讲姜桂枝去瓦岗寻找丈夫罗艺的故事。经四十年岁月沧桑之后,姜桂枝率其子罗松及孙儿罗焕去瓦岗寻找罗艺。而此时的罗艺已经再婚,并有一子罗成。罗成武艺高强,一杆银枪誉满天下。罗艺有心去认姜桂枝,可恐罗成一时难以接受,而迟迟未敢下山认亲,惹出“对花枪”。姜桂枝的到来,给山寨增添了意外的热闹,意外的喜悦,意外的狂欢。这狂欢的带头人就是山大王程咬金。

剧中程咬金的形象颇值一提。当有人禀报山下来一娃娃时,作为山大王的程咬金叮嘱,“不要带那么多人马,吓唬吓唬娃娃就是了”,这说明程咬金是个好心人。当程咬金下山观阵,看到罗成被罗焕打败时,又根据“花枪使得一个样,三人长相差不离”断定认亲是真,这说明程咬金粗中有细。当罗艺不肯下山比武时,程咬金又使出激将法,并与罗艺老伯父开玩笑,这说明程咬金性格诙谐幽默,而又狡黠。程咬金虽外号“程愣怔”,却豪爽、粗犷、仗义、勇猛、乐观、幽默、潇洒快活、粗中有细,与中原农民的性格相符,所以深受中原百姓喜爱。

五、《穆桂英下山》:爱情、理想的结晶体

戏剧《穆桂英下山》,又叫《双射雁》或《辕门斩子》,不同地域不同剧种有不同的名目,但内容都是穆桂英山寨招亲,杨延昭要斩宗保之事。

爱情上,穆桂英见宗保英俊潇洒,威风凛凛,艺高胆大,一见钟情。久闻大名,见真人果然是名不虚传,心中充盈爱慕之情,致爱情之火燃烧,爱情之花绽放。“爱情”是对对方的喜爱和倾慕,是婚姻的基础。

理想上,穆桂英属忠良之后,而其父遭人陷害被逼固守穆柯寨。穆桂英虽有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一心想将一身武艺发挥在为国抗敌上。而杨家将的威名正是她所向往和仰慕的,所以她在见到宗保之后,便产生了“一杆银枪”和“绣绒宝刀”联合上阵杀敌,为国建功立业的想法,可以说这种美好的憧憬是建立在理想之上的。共同的理想是双方产生共同语言的基础。爱情和共同的人生目标,是渴望成婚的根源。

勇气上,既然有了对宗保的爱慕和崇高理想,那么就要大胆地表达出来,这正是穆桂英在山寨多年养成的豪气。这种豪气鼓舞着她不顾女儿的娇身,表露出自己的心声。当她向宗保描述了二人并肩上阵杀敌的想象之后,宗保觉得很有道理,便同意二人的婚姻。所以说,正是穆桂英有了这种勇气,才使山寨招亲得以成功。看准了,有勇气去争取,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这也是机遇,有时机遇会稍纵即逝。

综上,杨宗保、穆桂英的婚姻是爱情、理想、勇气融合的结晶。那么这个喜事的发生,也是有天意的。“天意”在婚姻里叫做“缘分”。天意,就是杨家需要这个媳妇,或者说宋朝需要这员虎将,需要这个元帅。如果没有天意,怎么偏偏会有“双射雁”呢?在以后的对敌作战中,不仅有“大破天门阵”的首功,还有“挂帅”,“五十三岁又管三军”。

分析了穆桂英、杨宗保得以婚配的成因之后,我们必须提及杨延昭的“辕门斩子”。杨宗保押运粮草、山寨招亲,违反了军令,为严肃军纪,杨延昭必有斩子的决定。但他也知道这是杨门的唯一之后,实在不忍下手,可事情就摆在那里,真让他怒不可遏。两难之中,老娘佘太君来讲情讲不下来,八贤王讲情也讲不下来,二人还争吵起来。“解铃还须系铃人”,还是穆桂英“包打天门阵”才讲下人情。杨延昭这种大公无私的行为,在民间又广泛传颂。

吕豪爽,女,文学博士,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