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欧美文学中的悲剧意识

时间:2024-05-04

杜益文

摘 要:悲剧意识是欧美文学的重要特征,从古至今的作家,都在悲情方面有所演绎。在他们的笔下,既有人类的悲,也有上帝的悲,既有硬汉的悲,也有懒汉的悲。从这些各种类型的悲情的描写中,我们可以酣畅淋漓地感受西方文学的魅力,从中体会悲情给我带来的美的享受。

关键词:欧美文学 悲剧意识 情感

在西方文学中,悲剧意识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传统,而欧美文学非常充分地继承了这一传统。由于民族的差异,欧美文学作品中的悲情的渲染也有所不同,悲情也成为外国文学的重要标签。下面让我们循着时间的脉络来感受欧美文学的悲情之美。

一、大悲之美

鲁迅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再给人们看。在欧美文学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而且欧美文学的撕碎不仅仅是简单的撕碎,而是非常惊世骇俗、令人难忘的悲情。在希腊神话的基础上成就的荷马史诗,便是在转述神话的同时进行了很多理念的进化,如人与命运之间的冲突就是荷马史诗所独有的创造,荷马史诗中人生往往会受到命运的限制与制约,人与神相比,除了其能力有限之外,还会受到命运的摆布,并且受到死亡的威胁,所以就有了人生苦短的说法。太阳神阿波罗就承认了,他不会为了可怜的凡人与裂地之神波塞东开战,因为凡人生命短暂,“就像树叶一样”只有一秋天,所以在战场上,威胁着人们生命的死亡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死神只管张开大口吞噬着人的生命。因此在荷马看来,人生就是苦难的经历,在这个经历中,人们必须不停地用有限的生命来抗拒无穷无尽的命运的折磨,包括困苦和磨难等,这就是欧美文学中的悲剧意识的源头。

索福克勒斯(最早的三大悲剧家之一)的《俄狄浦斯王》中用他独有的悲剧意识书写了一段人与命运相抗争的故事,主人公一出生就被神指示要杀父娶母,于是他被其父王派人用铁钉穿过其脚跟,并抛弃至荒野喂狗,主人公的仆人不忍心便将其送给了邻国的牧人,机缘巧合之下,主人公成为了邻国国王。主人公长大知道命运的安排之后,便离开了这个国家去流浪,坚决不做伤天害理之事,但是这种抗争并没有给其带来好的结果,反倒害其失手杀死了偶遇的一个老人,其实便是主人公的父亲。主人公在破解了“斯芬克斯之谜”之后,便被拥戴为国王,顺理成章地赢取了国王的寡妻,也就是其母亲,正是印证了“杀父娶母”的命运之言。这个悲剧表明了命运的不可抗拒和天命难违,杀父娶母是一个非常不可思议的行为,在这种惊世骇俗之中,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作者的缜密思维之下的悲剧意识。

二、鬼神之悲

欧美文学中,上帝与魔鬼是永远离不开的话题。也许是因为魔鬼与上帝在其生活的重要,所以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用这两个形象来揭示了许多寓意,其中的悲剧意识也是显而易见的。《圣经故事》中,魔鬼撒旦因为其罪恶,总是要受到上帝的惩罚;而在《失乐园》中,却赋予了故事全新的演绎,撒旦因为纠集天使作乱被打入了地狱深渊,囚禁在金刚不朽的镣铐和永不熄灭的刑火之中,但是他并不屈服,反倒用指挥引诱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致使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乐园,实现了其对上帝的复仇,撒旦成为了“革命”的典型代表,上帝反倒成为了“失败者”。《浮士德》中,大师歌德用浮士德这个人和事来揭示人性的矛盾和对立,这就是“上帝在我心中”的时候,“我”是一心向善的,是追求知识、追求爱情、挚爱艺术的,但是当“魔鬼”缠身的时候,“我”则丑态毕露,无恶不作。因此《浮士德》中,浮士德既对学问、爱情、事业孜孜不倦地追求,也沉迷爱欲、附着尘世,极好地体现了上帝也悲、魔鬼也悲的鬼神之悲。

三、懒汉的悲与硬汉的悲

19世纪的欧美文学中,有这样一群的“多余人”,他们往往胸无大志、无所事事,最终被社会唾弃。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被称为“第一多余人”,奥涅金出身贵族,既拥有财富也拥有智慧和教养,但是其对周围的现实却深深不满,而他又对改变这种现状没有什么实际的想法,缺乏信念,所以他就把自己关在家中,打着哈欠,想要写作,却为难不前;试着去读书却感觉书中全无道理;沉湎于爱情游戏,却爱情事业一事无成,难以正确找到合适的位置安置自己的才华和智慧,最终成为了“聪明”的“废物”。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与奥涅金几乎如出一辙,也是贵族出身,但是不愿随波逐流,对周围事物充满批判,渴望新的生活,但是却无所事事,找不到生活的目标,最终成为了第二个“多余人”。这一类人的悲剧就在于其骨子里的软弱和懒惰,对事物缺乏理性的判断,只知道看不惯却不知道如何去改变,最后非常忧郁甚至愤世嫉俗,却不知该从何处下手去改变,甚至有的“懒汉”根本没有想到去改变,所以这类人不管在何时都是“多余”的。懒汉的悲剧之外,硬汉也有着深深的悲情,如海明威笔下的《老人与海》便是最好的代表,书中对主人公桑提亚哥与鲨鱼搏斗的情节的描写和结果,让我们深深地品尝到了人生奋斗的悲哀。桑提亚哥是一个经常梦到狮子的老头,年轻时是一个掰手腕的大将,故事发生时桑提亚哥已经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了,第85天的时候,桑提亚哥来到一个很远的地方,结果捕到了一条非常巨大的鱼,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之后才把鱼弄死,正当他准备满载而归时,却引来了大群鲨鱼的争夺,桑提亚哥赶走了一条又一条鲨鱼,这次搏斗却是无休止的,桑提亚哥“鱼叉断了用刀、刀断了用桨、桨断了用舵,一定要把鲨鱼击退”,他与鲨鱼的鲜血染红了海面,最后鲨鱼终于被赶走了,但是他也筋疲力尽,此时的大鱼已经只剩下了空空的骨架。桑提亚哥这一“硬汉”具有人类难能可贵的坚韧,但是在他与大自然的较量中,却失败得很彻底。从懒汉与硬汉的悲剧当中,不难看出,不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保持生活的信念,但是有时人的力量和勇气也改变不了悲剧的命运。

四、从古至今之悲

欧美文学中,不仅古代有悲剧故事,现代作家中这种对世界、对生活的悲剧意识也是扑面而来的。英国的现代诗祖艾略特将现代社会描写成了一座罪恶丛生的荒原,人们完全丧失了爱情和信仰,变成了一个一个麻木的《空心人》;奥地利作家卡夫卡①在其作品中将人的精神世界描绘成了任人摆布、无法独立决定、非常飘忽、似真似幻的一种可怕处境,在这种背景下,公司推销员格里高尔于一天早晨变成了一只大甲虫,无奈地生活着。尤奈斯库笔下的《秃头歌女》则是描写了两对荒诞不羁的夫妇的故事,两对夫妇之间互相不认识,且夫妻之间也不认识,但他们却在莫名其妙地交谈;加缪的《局外人》则是描写了一个对世界、对亲情、对爱情毫不关心的主人公,他莫名其妙地杀了人并被判处死刑,而其自身却无动于衷,糊里糊涂地死去。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描写了两个流浪汉的故事,他们不知道戈多是谁,也不知道为何等他,却一直在等待,在等待中又无所事事、无话可说,却没事找事、没话找话,就这样他们等了一天又一天,一直等下去。海勒的《第22条军规》通过黑色幽默的笔触书写了一连串的军事命令给人们带来的迷失和哭笑不得,但是军规又是人们无法摆脱和难以越过的困境和障碍,这样的描写是不同于古代文学的写法的,这种书写方法的悲剧意识往往更加明显,给人更加强烈的感受。杰姆逊②曾说过,人类越是发展越是人性分裂。现代文明在给人们带来丰富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将人性中的一些最丑陋的东西暴露出来,所以这种悲剧需要我们去认真思索和体会的。

五、总结

时光飞逝,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碰撞和交流,世界文学变得日益“一体化”,加之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地球村”模式已经逐渐被人们接受,中外之间的差异逐步缩小,中外文学互相渗透,通过对欧美文学中的悲剧意识的学习,在给我们带来深刻的触动和艺术美的享受的同时,也让我们发现欧美文学中有着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写作思路与情怀和有益的启示。

注释

① 卡夫卡被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之父.

② 美国著名理论家.

参考文献

[1] 赵升平.论欧美文学中的悲剧意识[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2] 张乾坤.乔治·斯坦纳的“悲剧衰亡”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2.

[3] 章池.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生成流变[D].苏州大学,2005.

[4] 彭松.欧美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向度和张力[D].复旦大学,2008.

[5] 张华英.德莱塞长篇小说的悲剧意识[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6] 李昱.论京派小说的“故乡”意象[D].辽宁大学,2013.

[7] 石萍萍.悲剧之美——论海明威文学作品创作中的悲剧意识[J].科技信息,2011.

[8] 郝二涛.论西方古典悲剧中的死亡之美[D].南京师范大学,2013.

[9] 张黎明.中西方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之比较[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10] 陈爱华.论菲茨杰拉德的悲剧意识[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

[11] 黄露露.现代悲剧意识与二十年代乡土小说[D].南京师范大学.201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