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张乔 丁立
摘 要:本文整理了之前的学者对预测的分类,并且通过对Gerver同声传译心理加工模式、Moser记忆结构和加工过程模式以及同传概率预期模型的研究,归纳总结了过去的研究中对于预测机制的描述,提出了译员在同声传译过程中提高预测的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同声传译 预测机制 加工模式 信息处理
同声传译(下文简称同传)是人类最复杂的语言处理活动之一。从认知科学的视角来说,这是一个复杂的处理过程,同传译员要在源语说出后的第一时间完成译语的输出。在这个处理过程中,需要多任务同时处理,比如听和说同时进行,暂时的提取和储存听到的信息。另外,由于新的信息源源不断地输送进来,时间非常紧迫,会场的压力也同时存在,因此同传译员面临着时间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在此过程之中,由于同传的即时性,在宏观上,由于同传是在无法完整听完源语整个句子的情况下进行翻译,译员很难知道演讲的方向、演讲者的立场以及演讲的内容,在翻译过程中还需克服理解的困难。即使是在微观上,译员也很难了解演讲者在语法、句法和意义层面如何组织这个句子。另外,译员还必须克服各种干扰,比如确保自己听到的内容不受输出的译文的干扰,以及自己在输出译文的时候不受听力的干扰。与此同时译员还需要保证自己输出的译文是有意义的、能被现场观众所接受的话语而不是一堆相互之间没有关系、令人费解的字词或句子。此外,会场还有其他的干扰因素,比如演讲者有口音,演讲的句子结构太长太复杂,术语频繁,会场或者设备的噪音等问题,这些都增加了同传过程中的压力和负担。
一、预测的定义
在同传过程中遇到这些不可避免的困难的时候,译员需要运用一些应对策略来缓解加工处理信息的负担。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口译策略:压缩、省略、断句、重组、预测。其中,预测是一个经常被讨论的策略。狭义上,预测是指在演讲者说出字词或句子之前译员说出这些字词或句子的意思(Van Besien, 1999:51-59)。在广义上,预测是指对原文基于推理的理解(Pochhacker, 2009:133)。虽然在同传的场景中,译员在开始翻译一个句子的时候并不清楚演讲者如何组织这个句子,也不知道演讲者将要发言的内容是什么,但是他们依然可以进行预测,这是由于以下几点原因。第一、译员在接到翻译任务之前都会对发言人和会议进行研究,了解发言人研究的方向、基本观点以及会议的主旨等关键信息,对演讲的内容做一个初步的预测。第二、译员可以从上下文中预测演讲的基本结构和主旨。第三,译员可以辨别演讲类型以及修辞手段,特别是他们在翻译母语的时候,译员的分辨力会增强。第四,由于某些词组存在固定搭配,译员可以在这些句子中预测出部分词语或词组。本文中提到的同传的预测机制是基于预测广义概念上的探讨。
同传需要对信息不断地进行解码和编码,还需要用短期记忆来储存信息,这也需要付出额外的精力。然后,译员可以使用的精力是有限的,使用预测就可以帮助译员缓解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压力,并且产出符合逻辑的译文。因此,译员可以通过使用预测策略在信息解码方面少付出一些精力,从而缓解在处理信息时的压力。
二、预测的分类
1952年,Herbert首次把预测的概念引入口译研究之中,但是直到25年后人们才对口译中的预测现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Pochhacker,2009:97)。1978年,由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举办的口译与交流的研讨会在威尼斯召开,其中有几项研究就是关于预测的。Lederer(1978:323-332)认为,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说,译员在进行口译的过程中会预测将要听到的信息的意思。Wilss(1978:343-352)建议,应该训练译员预测上下文,这应该是译员必备的职业能力之一。Wilss把引发预测的暗示分为三类:语言内文本暗示(co-textual intralingual cues),语言外情境暗示(extralinguistic situational cues),以及标准交际暗示(standardized communication cues) (1978:345) 。Lederer认为预测在同传中非常普遍,不管是哪种语言的同传(Lederer, 1978:323-332)。另外,她把预测分为语言内预测(基于词汇语法形式的字词预测),语言外预测(基于意义)以及自由预测(freewheeling anticipation)(Lederer, 1978:323-332)。自由预测指的是虽然译文在演讲者说话之后紧跟着产生,由于译员已经在头脑中做出了预测,这仍被看做是预测。然后,译员听到了原文,译员可以根据原文判断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Lederer, 1978:323-332)。Gile(2011)的分类和Lederer比较相似,他把预测分为语言内预测(linguistic anticipation)和语言外预测(extralinguistic anticipation)。语言内预测是指根据语言的语法规则,固定的搭配,甚至语篇内部的起承转合对下文做出的预测,语言外预测是指对会议场景、主题、发言人等背景信息的掌握而进行的预测(Gile, 2011: 162-163)。
三、预测的机制
Gerver(1976)提出了第一个同传心理加工模式,Gerver(1976:165-207)的实验是关于记忆结构、译员对口译过程的监控以及时滞,并设计了一个流程图模式来解释实验结果,主要侧重于语言加工以及语言输出的心理信息结构和步骤。Gerver的模式没有从语言学角度来描述口译的过程,没有涉及口译信息处理过程中的语言问题,而是侧重于从心理学角度对其进行描述。但是,他也承认句子结构的区分和梳理在口译的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这个模式没有对预测的加工过程进行描述,但是他认识到这一过程的重要性,他的心理加工模式对下文提出的Chernov的模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一)Moser的记忆结构和加工过程模式
20世纪70年代, Moser(1997:176-195) 提出了记忆结构和加工过程模式。Moser的模式是基于心理学的话语理解模式,以流程图的形式解释了同传的四个步骤理解、储存、处理和产出。它主要关注短语和句子层次的源语输入加工阶段,并且也关注同传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的关系,以及源语输入与储存在长期记忆里的知识(即背景知识)的互动。Moser模式还研究了“概念基础”(conceptual base),以及利用各种知识(比如概念知识、语境知识、常识)对预语言结构的构建。概念基础的形成可以激活目标语中的相关语法结构和语义词汇,从而产生译文。Moser的模式假设了许多决策点,这些决策点决定了信息的加工处理会进行到下一步,还是会倒退到上一步。其中的一个决策点是关于预测的,强大的预测会直接激活目的语的相关内容,跳过中间的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Moser认为在信息加工处理过程中,自上而下(top-down)和自下而上(bottom-up)的过程之中存在着高度的互动,它们在口译各个阶段同时存在。Moser的模式肯定了预测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了各种知识(如概念知识、语境知识和常识)对预测的重要性,但是对预测的机制缺乏具体的实证性的描述。
(二)Chernov的同传概率预期模型
Chernov(2011:91-104)提出的“同传概率预期模型”认为以预测为基础的加工处理过程是口译的基础。该模型继承了Gerver的从心理语言学角度研究口译的路径,认为由于译员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概率预期,才使同传成为可能。“概率预期模型”是一个包含音节、字词、短语、话语和语篇多个等级的等级系统。在演讲开始之前,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过程就已经开始并发挥作用。在译员接到会议安排之时,译员就已经开展准备和研究工作,熟悉会议主题,演讲内容,以及演讲目的。当会议开始之际,更多的情景信息的输入使译员对演讲内容和目的做出进一步的推理。当译员开始翻译之时,他们便可以结合之前的准备和观察对听到的信息的意义做出一个大致的判断和假设。这发生在意义层面,因此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当演讲继续进行,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过程同时展开,它发生在音节层面,进而扩散到字词、短语、话语和语篇层面。在信息处理的不同层次,比如音节、词汇、短语和话语层以及文本层次和情景语境都存在着可能性预测机制。整个过程是多个层面的整合和重叠。
他认为自然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冗余,因此以语言中的冗余为出发点,强调了新信息(述位的)和已知信息(主位的),并且认为译员应该关注语篇中包含新信息的部分(Chernov,2011:107-113)。在信息不断输入的过程中,信息不断地累积,冗余也越来越多,译员头脑中会存留语篇的意义,并促进其作出合理的预测。遇到信息密度高的语篇,译员通过对已有知识进行排列整合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在Chernov的模式中,以冗余为基础的预测是理解过程中的一种根本性机制,它发生在语音层面,语法结构层面,语义结构层面,和信息意义层面。在语言输出方面,他提出了一种预测合成机制,和基于知识的理解过程相呼应。基于各种知识的预测体系解释了信息意义的建构,说明Chernov的模型和释义理论以及认知科学的知识结构理论为指导的模式(如Moser等人的模型)是兼容的。Chernov的模式说明了同传译员对源语不断地进行预测,促使了口译活动的顺利进行。预测离不开强大的语言外信息的支撑,也就是说译员要掌握足够的背景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才能有效地进行预测,完成翻译任务。口译任务的成功,不仅仅是译员熟练掌握两门语言的结果,而且是译员积极进行会前准备,熟练相关术语和背景知识,不断获取语言外信息进行有效沟通的结果。
四、结语
同传是一项复杂的信息处理活动,会议口译译员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同时完成听和说两项任务,并且同时对信息进行复杂的加工处理。为了缓解认知的压力,译员经常会对源语进行预测。预测不仅仅是一种同传的策略,而且成为一种同传机制。Gerver提出的口译加工模式便指出了预测对于口译中信息处理的重要性,但没有提出预测是如何作用于口译信息处理的过程的。Moser 的记忆结构和加工过程模式虽然也有关于预测机制的描述,但并没有完整的构建口译的预测机制。Chernov认为以预测为基础的加工处理是口译加工处理的基础,并在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了“同传概率预期模型”。这些机制相对完整的展示了预测在同传中的语言心理学机制以及预测的过程,证明在同传的过程中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过程的密切互动,并且认为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过程在其中起到了主导性作用。因而承认了同传中语言外知识对语篇理解的作用。译员可以通过对会议主题和内容进行背景知识的调查和研究,进行语言外的推测,把存在大脑里的背景知识(即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连接起来,从而促进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的进行。Chernov的模式提供了一个综合的、跨学科的方法来描述预测在同传中的机制。因此,在同传的过程中,译员不仅要重视语言内因素对预测的重要性,更要认识到语言外因素(如背景知识)对预测的重要作用,要对周围的事物和发生的事情保持兴趣,广泛的了解各方面的知识,扩大自己的背景知识,从而更好地进行预测,减轻口译中的认知负担,促进口译活动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Van, Besien F. Anticipation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J].Meta,1999,44(2): 51-59
[2] Pochhacker, Franz. Introducing Interpreting Studies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97,133.
[3] Wilss W. Syntactic Anticipation in German-English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A]. D. Gerver & H. W. Sinaiko (ed.) Language interpretation and Communication[C]. New York, Plenum Press, 1978: 343-352.
[4] Lederer, M.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 Units of meaning and other features [A]. D. Gerver & H. W. Sinaiko (eds.). Language Interpre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 New York: Plenum Press, 1978: 323-332.
[5] Gile, Daniel.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 (Revised Edition)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1::162-163.
[6] Gerver, D. Empirical Studies of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A review and a model [A]. R. W. Brislin (ed.). Translation: Applications and Research [C]. New York: Gardner Press, 1976: 165-207.
[7] Moser-Mercer, B. Beyond Curiosity: Can Interpreting Research Meet the Challenge [A]? J. H. Danks et al. (eds.). Cognitive Processes in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C]. Thousand Oaks, London, and New Delhi: SAGE publications, 1997: 176-195.
[8] Chernov, Ghelly V. Inference and Anticipation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1: 97-104,107-11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