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语法研究三个平面角度浅谈“好久”的用法

时间:2024-05-04

沈晨

一、引言

“好久”是经常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语言成分,从结构上看,“好”是一个副词,用在数量词、时间词之前,表示多或久;“久”则是表示时间的一个形容词,二者构成了一个偏正短语。而从意义上看,“好久”却可以有两种解释,区别就在于“久”这个词可以有两种理解。第一种解释,也是“好久”最常见的意义,意为“很久,很长时间”,这里的“久”表示“时间长”,例如:好久不见;第二种解释,多用于方言中,意为“多久,多长时间”,此时的“久”表示“时间的长短”,即表示一段不确定的时间,例如:好久才能干完?这两种意义在运用中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下面就试从胡裕树、张斌、范晓等先生提出的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句法、语义、语用这三个方面浅谈“好久”的一些用法。

二、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

关于语法研究该从哪几个角度入手,不同的语法学家有着不同的见解。胡裕树先生在其主编的《现代汉语》中首次提出应从三个平面来确定句子语法关系:“必须区分三种不同的语序:语义的、语用的、语法的。”此后,胡裕树先生与张斌先生相继发表文章,进一步阐述三个平面的理论思想。二者在《句子分析漫谈》中,明确地将三个平面定义为句法、语义和语用,使三个平面真正地纳入语法研究体系,并在《汉语语序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时既要把三个平面区别开来,又要把它们联系在一起。随后,胡裕树先生和范晓先生又在《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一文中,再次强调三个平面的关系:“三者之中,句法是基础,因为语义和语用都要通过句法结构才能表现,而要了解语义或语用,也往往离不开句法结构。”从此,这一理论成果便被频繁引用。本文也将从句法、语义、语用这三个方面来谈一谈“好久”的用法。

三、句法方面

所谓句法分析,就是找出构成短语或句子的各种句法成分,并对这些句法成分的类别和结构关系等进行分析。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好久”这一短语究竟能充当哪些句法成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例如:

(1)作定语:她流了好久的泪。(第一种解释:很久,很长时间)

(2)作状语:好久不见。(第一种解释:很久,很长时间)

(3)作补语:我等了好久。(第一种解释:很久,很长时间)

(4)作主语:好久才能干完所有的活?(第二种解释:多久,多长时间)

(5)作宾语:不知过了好久。(第二种解释:多久,多长时间)

从上述五个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出,(1)、(2)、(3)中的“好久”都是第一种解释“很久,很长时间”的意思,用作修饰语或补充说明语,多为谓词性成分,所以可以分别在句中作定语、状语及补语。而(4)、(5)中的“好久”则是第二种解释“多久,多长时间”的意思,相当于疑问代词中的“多会儿”,属于名词性成分,所以可以在句中充当主语或宾语。

四、语义方面

所谓语义分析,简单说就是对语法单位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行分析,体现了事物之间客观存在的意义关系,主要包括对语义成分、语义指向、语义特征等的分析。这里我们也是从语义指向、语义成分、语义特征这三方面讨论“好久”在作定语时不同条件下的区别。

先看第一组例子:

(1)流了好久的泪

(2)吃了好久的饭

(3)浪费了好久的时间

(4)过了好久的日子

这四个例子都是“VP·了+好久·的+NP”的形式,但其中的“好久”在语义指向上是不同的,我们可以通过变换的方法来区别。

(1)流了好久的泪

⋆好久的泪流了 (指向“流”)

(2)吃了好久的饭

⋆好久的饭吃了 (指向“吃”)

(3)浪费了好久的时间

好久的时间浪费了 (指向“时间”)

(4)过了好久的日子

好久的日子过了 (指向“日子”)

其中,(1)、(2)两例变换后不成立,说明“好久”并不能修饰普通名词“泪”和“饭”,所以“好久”在语义上指向的并不是 NP,而是 VP“流”和“吃”。 (3)、(4)两例变换后仍然可以成立,说明“好久”可以修饰“时间”和“日子”,所以在语义上指向的正是表时间的NP。

第二组例子:

(5)刮了好久的风

(6)下了好久的雨

(7)跑了好久的步

(8)跳了好久的绳

这组例子也是“VP·了+好久·的+NP”的形式,“好久”的语义指向也相同,都是指向VP,但由于NP所充当的语义成分不同,这四个例子又显示出了细微的差别,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变换的方法来区分。

(5)刮了好久的风

风刮了好久 (风:受事)

(6)下了好久的雨

雨下了好久 (雨:受事)

(7)跑了好久的步

⋆步跑了好久 (步:表方式的当事)

(8)跳了好久的绳

⋆绳跳了好久 (绳:表工具的当事)

其中,(5)、(6)两例变换后成立,变换前“风”和“雨”充当的语义成分是受事宾语,变换后仍然可提前作受事主语。而(7)、(8)两例变换后则不成立,因为变换前“步”和“绳”充当的语义成分分别是表方式和表工具的当事宾语,不能无故变换提前作主语。

再看第三组例子:

(9)走了好久的路

(10)做了好久的菜

这两个例子同样是 “VP·了+好久·的+NP”的形式,“好久”的语义指向也相同,都是指向VP,NP所充当的语义成分也相同,都是受事,但由于NP具有不同的语义特征,这两例又与(1)-(8)例有所不同,它们都有歧义。

(9)走了好久的路

路很长,走了好久 (路[+长])

路很短,走了好久 (路[+短])

(10)做了好久的菜

很多菜,做了好久 (菜[+多])

一盘菜,做了好久 (菜[+少])

可见,“好久”只限定时间,表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动作一直在延续,但动作的结果却是和宾语NP的语法特征有关。(9)、(10)两例之所以具有两个意思,正是因为“路”和“菜”同时具有两种语法特征。同样是“走了好久”,但路可长可短;同样是“做了好久”,但菜可多可少。速度不同,效率不同,表达的意义也不相同。而前面(1)-(8)例中的 NP(如泪、风、雨等)却没有这样数量、长度、大小或形状上的区别,所以造成不了歧义。

五、语用方面

所谓语用分析,主要是对语言符号与它的使用者、使用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分析。而“好久”这一成分在使用上的区别主要在于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以及书面语与口语的区别。第一种解释“很久,很长时间”的意义在普通话及书面语中经常出现,没有异议。而第二种解释“多久,多长时间”则较多地出现在方言(如西南官话、中原官话等)及口语中。由于此时的“好久”相当于一个疑问代词,所以多用于疑问句中。例如:

A:快干完了,等我一会儿。

B:还要好久?

A:两分钟。

另外,疑问代词也有非疑问用法,所以这第二种解释在陈述句中也有出现,但多用于否定句,用来指称不知道、不确定或说不出来的一段时间。例如:

不知过了好久,他终于醒过来了。

当“好久”充当主语时,通常又是全句的话题和焦点。例如:

A:好久能到?

B:马上就到。

而当句中有主语时,“好久”则会退回到状语的位置,且要重读。例如:

A:姑姑好久回来?

B:下个星期。

一般来说,主语是全句的话题和焦点,应该重读,但因为疑问代词在句子里是重读还是轻读,往往会影响句子的意思,所以在该例中,虽然主语是“姑姑”,但要想强调对时间长久的询问,重读的音节还是应该落在状语“好久”上。

六、结语

总之,“好久”的两种意义在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用法,丰富了口语表达,但在使用时也要注意其中的差别,避免混淆和歧义。

[1]胡附,文炼.句子分析漫谈[J].中国语文,1982(3).

[2]胡附,文炼.汉语语序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语文,1984(3).

[3]胡裕树,范晓.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J].新疆师大学报,1985(2).

[4]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5]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6]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