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谭仲池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响应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号召,按照湖南省委、省政府开发大湘西的战略要求,湖南省文联于2015年11月9日至13日,组织了“武陵追梦”湖南省文艺家采风创作活动。来自全省的120位文艺家分成四队,深入花垣、泸溪、怀化、邵阳等地进行采风创作,演绎武陵山片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生动故事,叙写当地政府和扶贫工作队引领脱贫奋勇前行的赞歌。文艺家们通过采风,在现场找灵感,在一线找素材,在日常生活中找艺术的源头,为创作精品力作积聚能量。活动续写了当代中国梦的湖南传奇。本刊选发一些优秀篇章,邀君同赏。
立冬后的第三天,我来到了湘西花垣县排碧乡采风。
清晨,太阳还没有撩起笼罩在群山的银色面纱,我们乘坐的车,便急速地穿越矮寨大桥,沿着盘山公路旋上700多米高的十八洞村寨。
十八洞村确是别有洞天。
这里属高寒山区,冬长夏短。高山溶岩的造化,给这片崇山峻岭巧夺天工地雕刻出神奇独特的自然景观。沿途放眼这些名叫蓬台峰、黄石岩、乌龙一线天、背儿山、擎天柱的峰峦景致,都形神并茂,撩人目不暇接。特别是相传古夜郎国时,就发现的十八溶洞群,最大的溶洞能容纳数千人。这真是天成之作,奇妙无比。进入洞洞相连的溶洞,你突然会被洞中形态各异、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晶莹亮泽、引人遐想的,耸立在洞中大小不一、远近有致、相映相呼、如闻其声、似入天堂的钟乳石和镀着白色光泽的洞顶岩石铸造的宫殿、琼柱、瑶台、金梁、玉池、梯田震撼。岁月流逝,直到现在,因交通不便,山道狭窄,这个这被誉为“亚洲第一奇洞”的十八洞村如一位美丽的少女养在深闺人未识。
沿着层峦叠翠的峡谷前行,我们看到从山顶飞流而下的高山的瀑布,倾泻出的万朵雪花,仿佛有湿润的水珠凝结在自己的头发上。心里顿时掠过一片清甜。路边站立的老树,极精神地擎起葱绿的树盖让缠绕枝干的古滕更呈现出僻远深山的古典神韵。路边摇曳的荆棘、野花小草和林间飞鸣的鸟雀,都在向我们歌唱招手。仿佛在告诉我们,十八洞村现在越变越美了。是的,我们走在新修的宽敞而平坦的弯曲公路上,就能看见绿树竹林掩映着的修葺一新的苗家新居和整洁干净的屋场寨落。还不时听到从苗寨传出的鸡鸣狗吠猪叫,这是一幅何等美丽而鲜活的画卷。就在这幅画卷里,居住着225户人家,共939人。2005年,由飞虫村和竹村合并为一村,当时为了发展乡村旅游,故以洞名作为村名,十八洞由此得名。
正当我们欣喜地走进村头的老乡家时,迎面碰到了一群从长沙城里来的老年妇女摄影团,看到她们那种兴奋的神情,我被深深感染。有人认出了我,是省文联主席,便嚷着要一起照相。这时,闻讯而来的村长施进兰便兴奋地带着我们走村入户,去真切地感触老乡的生活状况。他告诉我们,就这两年的时间,十八洞村真的变了。现在自来水通了,房屋改造了,青石板路通到了家门口,开辟了一批种养殖项目,村子美了,村民开始富了,来这里旅游的客人也多了。接着,他就给我们讲起两年前习总书记来十八洞村的故事。
那是2013年11月3日下午,阳光明丽,群山泛彩,***总书记就是沿着这条狭窄的青石板山路辗转来到十八洞村。这是一个极富苗族民居风情的寨子,一栋栋土屋呈梯形依山筑台建屋。一色的黄泥糊的墙壁,平展而厚实。用木条木板做的窗棂、门楣,经年久风雨吹打,闪耀着金黄的光泽。青石板铺的巷道和台阶氤氲着深山洞天的清润之气。步行二十分钟就能从村口走到寨尾。当***总书记走进村子,乡亲们站在家门口惊讶地望着他。***总书记向老乡们挥手致意。连连对老乡们说:“乡亲们,我来看你们了!”这时,大家如梦初醒,方才明白,眼前这位和睦可亲的客人就是总书记。于是大家欢呼着簇拥过来。紧接着,他走进了特困户施齐文家,他握着老人的老伴石爬专的手问她年纪多大。听老人回答64岁了,他亲切地说:“你是大姐。”接着他又问:“吃得饱吗?”“有果树吗?”“养猪了吗?”老人一一点头,脸上始终露着幸福的笑容。这时,习总书记站起来,缓缓走进两位老人睡觉的小木房,用手摸了摸被子的厚薄,问冷不冷;又揭开米仓盖子察看,问够不够吃;当他看到老乡家里只装了一只五瓦的节能灯时,知道这是为了省钱,顿时脸上浮起了不易察觉的愁容。这就是人民的总书记啊!万家忧乐记在心头。习总书记的一举一动,亲切询问,让大家如沐艳阳,感到十分温暖,此刻,冬天的寒冷已经走得无影无踪。接着就在老人屋前的地坪里,围着桌子亲切地和村民交谈,从水、电、路到教育、医疗、发展生产、低保一一问到。他还动情地说:“我今天来,目的很明确,就是看望湖南少数民族乡亲们。我说了,要看真正少数民族的村子。不要临时收拾,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真正了解大家的生活状况。”村长动情地对我们说:“我们也就这样做了,说句不好意思的话,当时村边路上的牛粪我们都没有扫掉。”临时行,习总书记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了十八洞村的扶贫模式“可复制、可推广”的六字原则与“不能搞特殊化,但不能没有变化”,防止扶贫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的13字要求。
为了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从实践中探索“精准扶贫”的新路子,花垣县委迅速召开常委会,提出了一系列“精准扶贫”的措施,并派出精准扶贫工作组和第一支书驻村落实工作要求,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精准扶贫路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十八洞村就因地制宜地兴办了具有历史传统的洞腊肉、酸鱼、酸肉、野菜、包谷烧等多种绿色食品加工业。同时又重新发挥传统手工艺优势,创新开发了苗绣、蜡染、花布、古花蚕丝织布等具有苗家风俗的文化旅游产品。活生生的现实,让我们看到了原来“精准扶贫”这个理念付诸实践就是从十八洞村出发,向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拓展,为全国所有的贫困地区,点亮了“精准扶贫”同奔全面小康的明灯。到这里采风后,我才真正明白了“精准扶贫”的深意和可操作性、复制性、推广性。这就是要做到“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两年过去了,“女大十八变”,昔日苍凉贫寒的孤寂的十八洞村出落成端庄秀丽、姿色动人的美丽苗乡姑娘。施村长告诉我们,总书记走后村上按照“精准扶贫”的路子,首先做到精准识贫,确定了扶贫对象,制定了扶贫目标、扶贫措施,安排了帮贫干部和党员,然后我们树榜样,抓典型引路,立足山区资源优势,拓宽发展空间,先后创建了特种养殖、商品蔬菜、湘西黄牛、优质烟草、特色水果五大产业示范工程,形成优质农业绿色发展新模式。村民陈兴贵就加入了村里的金惠种植专业合作社,他用土地、人力入股,种植桑叶40亩,预计三年后,收入3万多元。我问村长,今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可达多少。村长说:“2013年是1668元,去年是2518元,今年预计可超过3000元。”村长还告诉我,今年2月17日《人民日报》二版“行进中国”、精彩故事栏目刊发通讯:《资源贫瘠的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产业扶贫带来喜事连连》。眼前的现实情景,也让我看到了这篇报道的真实可信。激动时刻,村长突然跑进老乡家,拿出一本新出版的《***治国理政》,翻开书中的一页,指给我们看:“这就是习总书记在这里开座谈会的照片。”我认真地端详这幅充满亲情、乡情、喜悦温暖和轻松愉快气氛的照片,禁不住泪花在眼眶涌动。这就是我们的总书记啊!他的心,他的情,他的话语,他的笑容,和老百姓贴得这样近,这样紧,这样深。村长无限深情地说:“我们苗族在这里居住了几百年,没有想到今天总书记会来到这里。乡亲们说,这是做梦也不敢想的事。”接着,村长满怀激情地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发表的公报,明确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到2020年要摘掉贫困帽子,我们更加看到了希望。我相信十八洞村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一定会变成现实。那时,鸟儿回来了,鱼儿回来了,虫儿回来了,打工的人儿回来了,外面的人也来了。十八洞会‘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村更古,人更美,情更浓。”村长越说越兴奋。
“这就是中国梦里的桃花源。”我如是接着说。
中午的太阳很温暖、很灿烂,把十八洞村的山山岭岭,座座苗寨照耀得浮金跃彩。望着这片蕴含美好期待和灿烂前景的高山洞天,我不忍离去。于是我打开了画夹,拿起手中醮满墨水的钢笔,我要把连绵苍山,峭岩云彩,头上的艳阳天,用诗性的表达雕刻在心灵深处的记忆里。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