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电视纪实艺术独树一帜的创新

时间:2024-05-04

胡光凡

纪录片是电视纪实艺术的一种典型形式。它在西方已有100余年的历史。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拍摄轰动一时的长篇纪录片《话说长江》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电视新技术的广泛运用,电视纪实艺术的创作理念和方法一直在探索和创新中向前发展。2008年3月以来,湖南经视金鹰纪实频道独树一帜,推出一档新型的剧情纪录片《故事湖南》,迄今已播出逾100期。一石激起千层浪,好评如潮,是这种探索和创新中的一个重要收获。

电视工作者的探索和创新,首先体现在题材的开拓上。屈原《离骚》云“沅有芷兮澧有兰”。钟灵毓秀的湖南自古以来英才辈出,新中国成立后,湖南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大道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更是创造了前无古人的英雄业绩,它成为各类型艺术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故事湖南》的策划人和创作者把目光投向这里,从湖南60年风云变幻、波澜壮洶的发展历史中取材,精心制作,把《故事湖南》办成了一档内容极为丰富的湖湘历史人文节目。从《蝶恋花》、《血沃中原》到《回乡》,从《大解放》、《大建设》、《水灾1954》、《饿虎之灾》、《青春之约》到《湖南骡子闯奥运》……一个又一个起伏跌宕、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故事,在观众面前,展开了一幅宏伟壮观、多姿多彩,充满时代精神、地域特色和红色浪漫情怀的当代湖南发展变迁史的影像画卷。它既有重点,又相对完整。既有文献价值,又有审美价值。无论从题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弥漫在许多画面中的历史的厚重感、苍桑感,以及制作的规模和播映的连续性来看,这档节目在我国纪录片领域都是罕见的,堪称大片。也不能不说是一次大的开拓和独创!

其次,创作者的探索和创新,也体现在承载这一特定题材内容的新的艺术样式上。他们为它冠上一个新颖的名词:剧情纪录片。正是这词儿,透露出了纪录片创作者的一种新的美学理念和新的创意——也就是“不走寻常路”的大胆的实验和创新。这是弥足珍贵的!

从电视美学的角度看,所谓纪实。并非对纪录对象不加任何主观处理的原生态摹写,而是一种创作方法,因为从生活真实(现实和历史)到艺术真实(电视影像)之间,存在着创作者对题材的选择、镜头的表达、信息的取舍等主客观因素的渗透,所以纪录对象影像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造的过程。如果说生活真实是第一维真实的话,那么电视影像的真实就是第二维的,而影像在观众中引起的心理的真实(真实感)则是第三维的真实。纯粹的真实在电视纪录片中是不存在的。正是基于这一点,人们才把纪录片视为一种纪实艺术。这就为创作者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驰骋自己的艺术想像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故事湖南》的创作者掌握了这个艺术规律,他们从《电影传奇》得到启发,突破纪录片固有的模式,综合运用纪录片的各种手段、手法和技巧而又加以创造性的发挥,既强调影像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又突出主持和表达的重要性,特別是把“剧情”渗透于“纪实”之中。用特约评论员取代主持人,在还原历史中求“真”,在故事演绎和评点中求“解”(解读历史),可谓匠心独运,别开生面!

章回体长篇纪录片《大解放·1949)就是其中一部代表作。它共分10回。前七回讲的是湖南和平起义的故事,后三回讲的是衡宝战役、接管长沙和湘西剿匪的故事。创作者把中国传统小说的结构艺术和现代化的电视技术手段与纪实艺术融为一体,有声有色地演绎了建国前夕和解放初期发生在湖湘这片大地上的湖南人的传奇故事,重现了当年那场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纪录片既有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具体环境和发展过程的交代,又有众多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的介绍,其中尤以程潜、陈明仁、唐生智、肖劲光、黄克诚等五位关键人物的性格形象比较真实、鲜明,并且在评价上不失其客观、公正。纪录片还挖掘了湖南和平起义过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曲折情节和动人细节,令人大开眼界。在片中担任特约评论员的郑佳明先生,以其优雅风度和广博学识,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所作的评点大都言简意赅,富于思辩色彩,它们成为现实和历史之间的一种沉思和对话,为纪录片增色不少。

正因为《故事湖南》另辟蹊径,而又找到了自己立足的根基:情节和情绪,核心已旋律和核心场景,画面和语言力求尽善尽美,既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又寄寓着动人的人文关怀和较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因而展示了剧情纪录片比一般纪录片更为鲜活生动,也更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美学特征,揭示了电视纪录片作为一种现代化纪实艺术更为本质的一面。显然,它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和成功的实验。

(作者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