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探馆

时间:2024-05-04

伶星

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在建立地跨欧亚非大帝国的军事行动中,把搜集和掠夺来的珍贵的艺术品和稀有古物交给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整理研究。亚历山大去世后,他的部下托勒密·索托建立了新的王朝,继续南征北战,收集来更多的艺术品。经年累月,公元前三世纪托勒密·索托创建了一座专门放置这些文化珍品的缪斯神庙,希腊文“缪斯(Mouseion)”演变为英文Museum,这也被公认为是“博物馆”的起源。

此后近两千年,博物馆作为富人收集珍奇异物的展示空间,从属于贵族、皇帝、教会等特权群体,凝聚为权利与财富的纪念碑。直到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后国会宣布卢浮宫属于公众,随后大英博物馆也对普通人开放,市民阶层的发展成了博物馆公共化的开端。

19世纪后半期,美国私人艺术博物馆在世界崭露头角。与欧洲贵族化收藏不同,美国的艺术资本完全是市场化的。富人们踊跃将财富转化为文化趣味,私人买家的收藏与捐赠,构建了美国强大的艺术收藏体系。1929年洛克菲勒家族出资成立了MoMA(当代艺术博物馆),没有文化负担的美国人,甚至用资本抹平了桀骜不驯的现代主义的棱角。即便是大型公共博物馆,也皆由个人或机构倡议,成立专业委员会,借助民间资本及政府资助逐渐扩大规模,从创建之初,就走上专业化、服务公众的路线。

20世纪的博物馆成为大城市的标配,建筑师、策展人和资本家共同努力,提供舒适的观展环境、免费的艺术课程,使其更具互动性,也让走进博物馆成为城市人的日常。

来到互联网时代,“谷歌艺术计划”带着全球70多个国家1000多座博物馆馆藏,跨越古今、贯穿中西直接住进你的手机。最近来到深圳的全球巡回数字化梵高展,将梵高的作品以数字形态放大数倍,投射在连续的巨幅屏幕上。被放大的梵高,比“原作”更为震撼,成为媒介化的视觉奇观。越来越多离不开手机的人们,开始在博物馆里自拍然后上传社交媒体。随着时间的累积,博物馆大多都确立了自己明晰的风格。

从展品数量的维度,大都会、卢浮宫、大英博物馆……这一类的超级博物馆,主打博览功能,提供“一眼”看世界的机会。

就运营而言,波士顿的伊莎贝拉美术馆在独立的庭院展出所有者的私人收藏,成为了一个封闭的系统。而古根海姆选择连锁经营,保持开放,资源共享。

从展览空间上区别,有的沿用宫殿式的展厅,继承了其严肃、安静的传统;但新成立的博物馆在建筑本身上就独具匠心,丰富了观者的空间体验。

总之,从体现少数人对知识的野心、精英主义收藏癖的纪念碑,到公众教育、分享和消费的场所,现在它日益变成活的、开放的空间。博物馆凝聚本地文化的同时对全球游客形成号召力,在技术化、全球化、多元化的协力下,也越来越有趣。

耶鲁大学

美术馆

一生都在寻找的几何

耶鲁大学坐落在静谧的小城纽黑文,它的美术馆原本是一个哥特式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因为展品太过丰富而需要扩建。1951年,耶鲁大学建筑系教员路易·康大胆采用了灰砖、混凝土、玻璃和钢这样的现代材料成就了这一经典之作。

扩建部分整个朝向街道的公共立面全是实的砖墙,没有一扇窗户。建筑稍稍向街道突出,突出的侧面为全玻璃,成为非常谦虚的入口。如此,人从南向北沿着街道行走时,会觉得老的美术馆立面像是美丽的长卷和布景,自然而然地进入新美术馆的入口,新建的建筑则消隐在人的空间体验之外。楼梯间在顶部以天窗采光,一个圆的内切三角形支撑着混凝土屋盖,光线则从侧壁的玻璃砖墙漫射进来。圆形以及内切等腰三角形成为路易斯康的建筑创作中反复出现的视觉符号。

亲临其间,其屋顶的三角形看起来就像漂浮在空中一样,而筒灯、布展装置又沿着混凝土线条排布,所有的设备管道和电缆都被隐藏起来。这种建筑结构则使得展览空间开敞而纯粹。

古根海姆

博物馆

建筑就是一件艺术品

古根海姆博物馆是艺术的集群,始创于1937年的古根海姆基金会,在全球共有5处博物馆,分别位于纽约、威尼斯、毕尔巴鄂、柏林和阿布扎比。其中,最早创立的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简洁的白色外立面、优雅的弧线在“博物馆英里”上非常抢眼。

美国国宝级的建筑师赖特期望新的建筑不仅能够打破曼哈顿岛建筑形式上千篇一律的平行正交体系,而且还能打破人们对美术馆固有形式的观点。他构思了一个弯曲连续的空间作为“精神殿堂”,打破了传统博物馆迷宫一样散乱的布局,展品就布置在螺旋形墙体上,人们形成了一种新的观赏模式。六层的陈列空间是一个圆形大厅,总长431 m的螺旋形坡道的展览廊。螺旋坡道环绕大厅而上,一层坡道宽约5 m,直径28 m左右,以上逐渐向外加大直径,到顶层直径39 m,坡道宽约10 m,可同时容纳1500人参观。这座建筑在空间处理上不同于一般隔断的陈列空间,它是用连续的坡道自然连接了每一展段。人们沿着缓缓上升的弧线,不错过任何一个展品。

伊莎贝拉嘉纳

艺术博物馆

文明与人生的萃取物

创立于1903年的“伊莎贝拉嘉纳”是一座城堡,一座地道的、16世纪威尼斯风格的大宅,一个小且美,绵延着虚构气息的奇观。在昏暗的回廊上行走,仿佛进入时间的洞穴,幽深、古朴、神秘。中庭花园是这座城堡的心脏,百花常开,花卉每6周更换一次,即使冬季也保持盎然的生态。小花园被威尼斯回廊与老窗子环绕,中世纪石狮子、罗马石棺,宋代观音、阿拉伯墓碑、东魏佛碑、中东瓷砖,散落在步道两侧。

上下总共3层,每一间房间都有大小几十件展品。丰盛、杂糅的艺术品陈列非但不突兀,还被赋予新的秩序感,特别的趣味源自局促的时空压缩。罗马地砖、希腊雕像、印度埃及神像等等,聚合成的是诗意。

伊莎贝拉钟情意大利,从展品挑选、布置都有很深的意式风格,单个展品虽各有辉煌的历史,聚合在一起,形成趣味独特的“场域”。私人博物馆堪称主人人生的“萃取物”,漫游者入此地,如见伊莎贝拉本人。

大都会

博物馆

对世界的热忱

成立于1872年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位于中央公园东面,是纽约第五大道80到84街的一栋庞大建筑,内有5大展厅,欧洲绘画、美国绘画、原始艺术、中世纪绘画和埃及古董展厅。馆内的陈列室共有248个,常年展出的几万件展品,仅是博物馆总库存的冰山一角,大都会博物馆的所有展品数量已达300万件。

随着藏品的不断增加,该馆经历了多次扩建,整幢大楼凝聚着各个时期不同的建筑风格。1965年,埃及政府赠予的丹铎神庙被移置馆内,也因此有了为神庙量身定做的巨型玻璃房,令人叹为观止。

每一天大都会都会迎来数万名游客,大都会之大,容纳世间的万千文明,也让每一个来访者都有机会在展品中窥见自己的生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