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苏清涛
“本事不大,脾气却大得不得了。”在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的人。他可能是你的同事、客户,也可能是你的同学、老师,还可能是你的恋人、配偶。
遇到了麻烦,他第一时间做的不是想办法来解决问题,而是发脾气。有点能耐的,只要发发脾气就有人来替他把问题给解决了;没有能耐的,不管发多大脾气都没什么效果,甚至还可能因为发了一通脾气,使得原先可以轻而易举解决的问题变得十分棘手。
这些脾气暴躁的人,通常都有一个共性:如果是跟一些不能理解或包容自己的亲友发生冲突,尽管百般不情愿、百般委屈,但在经过一番挣扎之后,他们最终还是会选择迁就对方。但倘若是跟个别能理解和体谅自己的人发生冲突,他们绝不轻易让步,而是通过各种无理取闹和坏脾气来迫使对方向自己屈服。对亲密的人很凶,而对那些习惯于伤害自己的人却很柔和,实际上这跟“欺软怕硬”是同一种德性。
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是,久而久之,前一类人有恃无恐,继续通过得寸进尺或“低智商的善良”来伤害他们,而后一类人却渐渐被吓跑、被逼走。再然后,“当事人”继续哀叹着没人能够理解自己,继续痛苦。
此外,一个人如果脾气比较坏、易怒,则他周围的人便都知道他“惹不得”“气不得”“伤不得”,因而便会在说话做事时十分注意照顾他的情绪。但如果一个人的脾气特别好,别人便会认为他有某种钝感、对伤害有很强的抵抗力,进而会觉得让他受一下伤害也不要紧。
所以,脾气越坏,越容易保护自己免于被伤害;而脾气越好,反而更容易受到伤害。然而,这就会形成一种“反向激励”:那些脾气好的人会发现自己容易吃亏,因此,他们也会朝着坏脾气的方向“转型”。
但这批人的“转型”,会导致原先那批坏脾气者所独享的“福利”被稀释。竞争的结果是,大家的脾气都变得更坏了,但其实谁也没捞着什么好处。
脾气坏,最大的受害者不是你发火的对象,恰恰是你自己。
尤其当你频繁地为同样级别的小事情向同一个人发脾气,以希望他能朝着你所期望的方向做出改变,短期内或许能起到些许效果,但从长期看,失败率会不断接近100%。很明显,缺乏创造性的方法重复运用很多次后,被教训者一方就会对其产生免疫力、抵抗力,而对于发火者来说,则是“边际效用递减”。老师用这种方式教育学生,父母用这种方式教育孩子,女人用这种方式hold(抓住,掌控)男人,都只会让自己发火的“威慑力”下降。
如那些惯于用很恶劣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伴侣的人,他们能够把伴侣逼得只要遇见一个稍微献点殷勤的异性都能产生“相见恨晚”的感觉,这到底是谁的损失呢?
很多惯于“作死”的女人,只要跟男朋友稍微闹点别扭,都会以分手相威胁,但她们压根儿就没有搞清楚,不是每一句“分手”都能换来一次挽留。这种做法,最不理智的地方在于,先断定“他绝对离不了我”,然后再将别人对自己的感情当成向人家示威的筹码。这样的招术偶尔用用倒还可以,但如果用得太多,反而会让被示威的一方意识到“原来我对她的感情都成了我的软肋”,然后,他便会采取措施弥补这一软肋——一旦他在她的逼迫下以实际行动向她证明了“我其实也不是绝对离不了你”,她就再也没有筹码了。
所以,要发展创造性思维,寻找多元化的筹码,不到万不得已,分手这样的筹码别滥用。
当然,从实践来看,那些脾气暴躁、经常对亲近的人发火的人,在发过火之后通常都会后悔、自责、期待和解;反而那些脾气比较好、很少发火的人,一旦真发火了,非但不会后悔,反而会为“我刚才没有发挥好”感到遗憾。
为什么会这样呢?脾气坏的人大多心地单纯,也不记仇,他们的发火跟“激情犯罪”有点像;而后一种人虽然不轻易发火,其实也未必真是因为脾气好,倒更有可能是因为“那些小事不值得我为之生气”,或者是城府太深,他们往往是在“憋了很久”后才会发脾气。
也就是说,脾气坏的人内心并不坏,但他们的外在表现却又像是坏人,这其实也“挺冤的”。不过,他们也不必感到委屈,更不必以“刀子嘴、豆腐心”来为自己辩护——你既然是豆腐心,又何必要用刀子嘴来表达?
记住,恶语永远要比“刀子心”更容易伤人。
去年春节,在老家,我表弟说起村里很多人为了一点家长里短的小事就大动干戈,他问我:为什么有些人动不动就为鸡毛蒜皮大点儿的事情争吵,甚至大打出手?
我说,这其实与道德没有半毛钱关系,甚至跟性情脾气也没有多大关系,而是因为,他们的人生格局太小了。对你这种有追求、人生格局比较大的人来说,别人为之吵得不可开交的那些事,在你人生中的占比不足0.1%,当然是屁事一桩,不值一提;但对于某些人来说,这样一系列的屁事,占据了他们人生的90%甚至全部。所以,在你看来是屁大点的事,但在他们眼里就是天大的事,因此,当然有必要大动干戈了。
与“越是格局小的人,脾气越大”相关的是,越没本事的人,脾气往往越大。
我以前在制造业的工厂待过,经常发现一些生产线上的小领班比董事长的脾气还大;在农村,你会发现一些村支书的脾气比有些高级干部的脾气还大。
同样,在企事业单位,有本事的领导,当下属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时,他们会帮着解决;没本事的领导,当下属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求助于他们时,他们只会发脾气。在电影里的黑社会中也是这种情况,真正的大boss往往都是一副文弱书生样,看起来文质彬彬,而那些脾气暴躁的人充其量只能充当老大手下的一名傻×(无论在文学作品、影视剧中还是历史上,都是如此)。
总体上,脾气大的主要是这样几类人:没钱的、没文化的、没有崇高追求的、没有性高潮的。你如果不发脾气,尚可掩饰一下自己在人生上的失败;但一发脾气,就把一切都暴露了。
“人的一切痛苦,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我觉得,王小波这句话说反了。真相应该是,人类的一切愤怒都是对自己无能的痛苦。
因此,告别坏脾气,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个有格局、有本事的人。
我自认为还算得上一个“有格局”的人。
五年前,当我还在上一家公司的时候,一位同事脾气比较暴躁,而我因为是个“书呆子”,特别温和,对于很多在别人看来天大的事,我都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因此,我的脾气特别好。
当时,我的领导还对我说:“清涛,你这种人,以后是要长寿的。”
我大言不惭地说:“我这是已经达到一定境界了。”
当然,我并没有刻意去追求什么境界,更没有打算长寿,我只不过是想安安静静地做一个书呆子罢了。
很多人都瞧不起书呆子,但我们这些书呆子、中文艺之毒太深的人,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不太会为鸡毛蒜皮般的琐屑之事斤斤计较;巧合的是,动辄为鸡毛蒜皮的事大动肝火,恰恰也是那些从来不读书,或者虽然也读书但尚未把脑子读坏的人身上的一个最无趣的缺点。所以,在人生格局方面,书呆子以及被黑惨了的“文艺青年”,要胜出那些“二逼青年”几十万倍。古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医疗卫生条件那么差,但像柏拉图、孔子这些思想家居然都那么长寿,凭的不就是人生格局吗?
没有格局的人,面对一些无趣的事情,比如人际关系中的种种矛盾、与爱人家人之间的冲突,哪怕是屁大点事,他们也喜欢闹大,结果导致自己非常不快乐;但如果涉及一些自由而无用的高贵问题,哪怕是“大题”,他们也只会“小做”,因此根本无法收获乐趣。
相反,有格局的人都是怎么做的呢?
我们把两者完全颠倒过来了:面对那些无趣的事情,纵使是“大题”,我们也给它“小做”;如果是思考一些有意思的问题、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我们就肯定会“小题大做”。文学、思想、艺术、科技上的很多突破,或者是一个小点子变成创业实践,继而颠覆人们的生活方式,往往就是靠“小题大做”来推动的。
要做一个有格局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多追求一些“自由而无用”的东西。艺术是有门槛的,而读书则是让人变得有格局的门槛最低、成本也最低的一种方式。
所以,不要那么鄙视书呆子,赶快向我们学习学习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