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市县融媒体时政新闻报道模式探讨

时间:2024-04-23

文 郑雨萱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改革发展,媒体生态日新月异,融媒体背景之下,传播内容、形式、渠道变得多元化,这对于时政新闻报道而言,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新的机遇。时政新闻的传播内容、形式、语言等都应该做到与时俱进,积极迎合融媒体发展的脚步,跟随融媒体改革发展的进程,提升时政新闻的广泛性、信息性、时效性。在这一趋势之下,市县融媒体当前也对时政新闻报道模式进行探讨、研究,加强时政新闻内容的创新和建设,报道形式的改革和再造,传播语言的优化和重塑。多维度、多层次搭建新闻生产、传播的新格局、新体系,让市县融媒体成为时政新闻的传声筒,成为舆论场的“好声音”。

传统时政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

内容单调枯燥

就时政新闻而言,不变的原则之一就是内容为王。新闻报道的内容主要是以重大的政策走向和社会时事为主,旨在通过新闻报道传播党和国家的方针和政策,反映党委和政府对重大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在传统媒体发展格局之下,时政新闻的生产和传播存在着许多的弊端和不足,往往只局限于特定的内容,缺乏深度和广度。且新闻报道内容缺乏优化整合,往往只关注新闻的表象,而忽视其本质,没有落实对受众态度、舆论热点、焦点的引导,受众群体也难以基于新闻挖掘和解读其内涵价值。长此以往,会给受众留下呆板、空乏、无趣的印象,甚至会削弱时政新闻的公信力和传播力。另外,时政新闻的同质化情况非常严重,内容千篇一律,缺乏亮点,难以吸引眼球,聚焦流量。这不仅仅会抹杀不同新闻媒介的报道特点,同时还会导致资源浪费,削弱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

形式机械、单一

长期以来,受时政新闻报道模式的影响和报道内容、形式、字数上的限制,时政新闻报道机械化、单一化,是时政新闻的痼疾所在。传统的报道模式之下,时政新闻记者在报纸上可发挥的空间并不大,多以豆腐块呈现,电视新闻也往往是以领导画面、会议场景、现场同期声这三个主要要素构成新闻报道,形式枯燥,内容乏味。长期运用这一报道模式,很容易使受众产生审美疲劳。另外,时政新闻在传播过程中大多数局限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没有积极打通新媒体传播渠道,运用新媒体平台实施融合形态报道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传统媒体本身的交互性比较弱,和受众群体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互动,使得时政新闻的传播无法得到拓展和延伸。久而久之,时政新闻市场接受度不高,阅读量偏低,受众群体严重流失。

语言严肃乏味

在融媒体背景之下,人们可以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形式更加丰富,接收海量化的信息成为生活常态。如果时政新闻不能够贴近群众、走进基层,直击新闻的内核、精髓,就难以从情感层面引起民众的共鸣。尤其是时政新闻报道语言风格稳重、严肃,更多的是对大政方针的一种客观、书面的表达,与读者的生活衔接度不高。再加上,大多时政新闻没有对其背后所蕴含的重要观点、反映的具体问题等真正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进行呈现,也导致受众群体关注度不高,对新闻信息的理解不够深刻、全面。

市县融媒体时政新闻报道模式的创新和突破

在市县融媒体改革过程中,时政新闻报道模式创新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传统的媒体发展格局之下,以传统媒介作为新闻传播的主要平台具有局限性,新闻传播效果并不理想,无法引起足够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传统媒体亟待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和平台,实现传播模式的转型升级。当前,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以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为平台载体的媒体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新媒体在整个传播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其传播手段新、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优势,成为融合发展趋势之下新闻传播的新生力量,推进了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而作为主流传播内容的时政新闻,在这一发展趋势之下,应该积极投入融媒体发展大潮,从内容、形式、语言等多个维度着手,进行改革创新,以崭新面孔和权威内容,进一步提高传播影响力,真正展现时政新闻报道的优势和内在魅力。

创新内容

在融媒体背景之下,市县新闻媒体应该以时政新闻传播为己任,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时政新闻贵在时效性,市县融媒体时政新闻报道模式的创新构建,是采编人员共同的责任和使命。可以从内容层面加强创新,使得市县融媒体时政新闻传播凸显极强的生命力。

其一,时政新闻要把握舆情变化,抓住舆论大势。时政新闻所形成的舆论倾向是社会和时事的晴雨表,是受众群体意识形态层面的高度统一,也是社会思潮的公开表露。市县融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以时政新闻内容为导向,把握控制舆情,对于重大典型事件、社会问题、发展趋势等内容报道,要注重与基层民众生活的衔接,通过反馈新现象、新经验,增强与民众的贴近性,这才能够引领社会民众参与到舆论浪潮中,形成舆论合力。

其二,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在创新时政新闻报道的过程中,要切实贯彻落实内容为王的原则。时政新闻内容要切实反映具有创新性、新颖性、开创性的经验和思想,开拓新闻报道新思路,挖掘新闻深刻性,带给受众群体更多的思维启发、智慧启迪。此外,市县新闻媒体采编人员要加强新闻选题的扩展,挖掘事件关注度高、有话题性、有历史高度的内容,更广阔的视角,更深入的思考,提升内容质量和阅读的趣味性。

其三,坚持贴近原则。时政新闻的贴近性主要指的是新闻内容要走进基层,贴近群众生活实际,做群众的传声筒,反映群众的呼声,这样的新闻内容才是受众所喜闻乐见的。所以新闻内容在题材的选择上,可采用小切口、大主题的方法,从细节处入手,反映社会问题,引导受众在阅读过程中加深思考。时政新闻最大的“流量密码”,就是贴近群众,引起共鸣,从而使受众自发阅读、转载,扩大市场占有率,提升传播效果。

其四,做到内容兼容。在传统媒体发展趋势之下,形成有限时间、空间、作者、受众的发展格局。而媒体融合发展打破了传播壁垒,形成无限时间、空间、生产者、受众的融媒体发展格局。时政新闻区别于其他新闻内容,在一定意义上具有权威性和排他性,因此,不应该局限于传统传播渠道,而是要加强内容的兼容性,选择适合报道的新媒体平台,借助网络技术、手段,根据平台特性,受众偏好,创作多元化新闻产品,增加曝光度,扩大受众面。

创新形式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更新迭代,各行各业之间呈现出激烈交锋状态,如果不及时改革创新,势必会在改革浪潮中逐渐落后。市县融媒体时政新闻报道模式也应该积极创新,为其注入新鲜的血液,才能够在激烈的媒体融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当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支撑,媒体格局和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图解、动图、视频、H5等全媒体技术在时政新闻报道中的具体运用,助推了时政新闻报道形式的变革。时政新闻报道不应该固守单一机械的形式,而是应该跟进最新的媒体传播技术,加强探索、实践,开辟新路径,使得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在新的情况下达到有机的统一。

其一,构建传播矩阵,多平台发声。在舆论场中,时政新闻本身肩负着重要的舆论导向责任和使命。而当前在融媒体发展趋势之下,各种声音竞相发出,时政新闻仅凭传统传播渠道发声,优势并不显著。为了使得时政新闻重新占领舆论高地,成为主流,应该立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加强时政新闻报道形式的创新,重新构建时政新闻的传播矩阵。首先,时政新闻要抢占舆论先机,成为良好的舆论风向标,市县新闻主体应该构建多维度的传播矩阵,依托于多个媒介传播平台,率先发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市县时政新闻主体加强内部提升,运用最为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对社会时事,对重大主题活动的新闻敏感度,加强前期策划,精心提炼,并在事件发生过程中主动及时跟进,在多平台进行推送,提高新闻宣传的主观能动性,牢牢把握住宣传的主导权。其次,打造媒体传播矩阵,多渠道实现信息畅通交流。媒体的融合发展,模糊了媒介界限,攻破了媒介发展壁垒,这使得媒体信息资源能够共享,媒体资源价值能够实现最大化。基于此,在媒体融合的趋势之下,时政新闻传播的覆盖面、影响力、传播力也会大大提升。比如当前可以基于两微一端、网站、短视频等全媒体传播平台,加强信息聚合,增进流量引导,提升发送频次,使得时政新闻实现良好的传播功效。

其二,做好交互,提升黏性。传统媒体主要是单向的传播,是一对多的传播形式。但是这样的传播模式难以实现和受众群体之间的良性互动,无法切实反馈民众的声音和诉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交网络更加多元、丰富。基于此,交互传播成为时政新闻报道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在融媒体背景之下,为每个受众群体发声提供了条件,人人都是传声筒。时政新闻报道也应该牢牢地抓住融媒体交互传播这一区别于传统媒体的特征,创新时政新闻的报道方式,构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交互传播格局,增强新闻和受众群体之间的黏性,提升交互性,让民众可以在各大媒体平台积极发声,产生互动。

其三,运用先进技术,优化报道形式。在融媒体背景之下,市县时政新闻报道模式的创新构建,要着重对其报道形式进行改革。一定程度而言,形式改革的有效性直接关乎报道的效率、质量以及新闻传播的功效。基于全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从时政新闻报道的传播形式上进行改革创新,凸显其新颖性、开放性、趣味性,形成时政新闻报道新形式。

创新语言

在市县融媒体时政新闻报道模式的创新改革过程中,新闻工作者要重视从时政新闻报道语言着手,在行文风格中脱离八股语言,活泼有力、切中肯綮、化繁为简,形成接地气的报道风格,这样才能够使得时政新闻报道更有温度、深度、广度,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首先,时政新闻报道基于真实性的基础,尽可能采用亲民、接地气的语言表达方式,同时还应该做到与时俱进,适当灵活运用网络热词表达主旨思想,增加口语化表达,提升趣味性。以受众群体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新闻报道,这样才能够提高受众群体的接受度、认可度,并逐步总结提炼出具有媒体自身特色、调性的融媒体报道风格。

其次,由于当前民众处于海量信息浪潮中,碎片化的信息内容充斥着他们的多重感官。如果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读者的眼球,获得更高的关注度,时政新闻在报道的过程中要对以往的语言习惯、语言风格进行调整。传统的新闻时政报道,语言比较严肃规范,相对生硬,相对官方,同时也包括了很多生僻字长短句的使用。不同受众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欠缺活泼性、通俗性的时政报道内容很容易陷入到说空话、说大话、说套话的漩涡中,拉大了受众与新闻之间的距离。所以当前时政新闻应该根据事件本身,有针对性地策划对应的风格,运用符合平台受众阅读习惯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增强表现力和吸引力,使得报道更加生动形象。

在媒体融合的时代大背景下,时政新闻报道模式的创新是市县新闻媒体当前持续关注和探索的重要课题。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可以从内容、形式、语言这三个主要维度入手。在内容上,应该尽可能地贴近群众生活实际,反映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形式上,可以借助先进融媒体技术手段,增强新闻传播形式的多样性,打造传播矩阵,多平台、多渠道发声,拓展传播的影响力和社会面,增强受众黏性。在语言上,加强时政新闻报道的趣味性和故事性,增强受众对时政新闻的接受度和参与感,由此实现时政新闻报道的突破和创新,继而在不断的实践运用当中逐步改进完善,形成独树一帜的时政新闻报道风格,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