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赵 鑫
文化教育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拟亲属称谓语的语用功能
赵鑫
本文通过回顾中国古典名著与现代网络语言在拟亲属称谓语使用方面的差异,发现拟亲属称谓语不能脱离其使用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拟亲属称谓语在特定语境下会产生其特有的语用功能,为称谓语的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
指示语研究是语用学研究的重点,人称指示语更是指示语研究的关键。拟亲属称谓语是汉语中用称呼亲戚的称谓称呼非亲戚,所以拟亲属称谓语具有一定的指示功能。大量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拟亲属称谓语具有人称指示功能和社会指示功能。近几年,其人称指示功能呈现泛化趋势,社会指示功能居于主体。社会指示指的是语言结构中能反映出语言使用者的社会面目和相对社会地位的那些词语和语法范畴(马莹:2003)。通过会话双方使用的称谓,我们可以判断双方的年龄、地位、亲疏等社会信息。汉语与其他语言不同,日本、韩国等国家语言的称谓语在使用中会带有敬称,汉语的语法中却没有一套完整严谨的关于敬语的规定。汉语中称谓语的社会指示功能是通过大量的名词来实现的,因其具有丰富的称谓体系,所以不同语境下,不同称谓的使用,暗含了一种特有的语用功能。学界对于称谓及其社会指示功能的研究已有较长时间。但大多数仍停留在对社会、文化、历史等因素的探讨(马莹:2003)。传统的语言学忽略了社会语境下称谓语系统的语义研究,对于拟亲属称谓语的社会指示功能及语用功能方面研究鲜有涉猎。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剖析拟亲属称谓语在不同社会语境下的语用功能,为今后称谓语的语用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对拟亲属称谓语分为两类:说话人自称、说话人指称听话人。这里,我们分别从中国古代名著和现代网络语境中给予相应示例。
1.说话人自称
说话人自称,即拟亲属称谓语做第一人称指示语使用。通常情况下,古代汉语会使用“谦
词+亲属称谓语中的表示晚辈的称谓”诸如:“小弟”“愚弟”。如例1:
例1 : 贾珍方言道: “ 昨日承冯大爷示路老先生人品学问, 又兼深通医学, 小弟不胜钦敬” 。
(《红楼梦》第10回第123页)
这里,贾珍明显不是文中老先生的亲弟弟,这里采用谦词“小”,表达了自己对老先生的敬仰和钦佩,“弟”字,一方面强调了自己年龄小,另一方面,用血缘关系称谓词,称谓自己,也同时拉近了自己和老先生的社会和心理距离,表达了一种示好和亲切。
而现代网络语言则与古代名著中的拟亲属称谓语明显不同,现代网络语言往往使用“自己名字的一部分+哥/姐”诸如“涛哥”“凤姐”。如例2:
例2:“亲,你好吗?偶是涛哥。”
这里,会话双方中的说话人未必就比听话人年龄大,但是现代网络语言中,说话人往往把自己的年龄抬高,想给人以安全感、依靠感。尤其是在需要说服的场合下,说话人通常愿意把自己比作“一哥”“一姐”,来博取大众的信任感,达到说话目的。
2.说话人指称听话人
说话人指称听话人, 即拟亲属称谓语做第二人称指示语使用。拟亲属称谓指称听话人时, 常使用以下几种方式:
“老+亲属称谓”如: 老伯、老奶奶等。“敬词+亲属称谓”, 如:世兄、仁兄、贤弟等。如例2
例2 : 敬瑭听得知远这说,心下欣然,应道:‘贤弟说的话,使我心下豁然。’
《新编五代史平话·汉史上》
这里,使用“贤”,称赞圣人的“贤”来称谓对方,表示对对方的尊重,这里的“贤弟”,并不是指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弟弟,只是说话人用这一亲属称谓,拉近了和听话人之间的距离,表达了一种友好爱护的语用目的。
而现代网络语言中,“亲爱的”的简称“亲”,称呼对方,这里省去了亲属称谓词中的“哥”或“姐”,采用泛化的“亲”,既避免了年龄称呼的失误,又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和社会距离。“亲”作为一个中性泛化称谓词,避免了因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的不同而造成的社交失误。
通过具体的实例,我们可以看出,汉语的拟亲属称谓语在古代和现代,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也表明语言和时代的进步同步。适合所处时代的语言才能经受历史和时间的考验,没有哪一种语言可以在人类语言历史长河中永垂不朽,它们总是根据时代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但无论经历怎样的变化,拟亲属称谓语总是在特定语境下具有特定的语用功能,有的是出于对被指称人的敬重,有的是减小说话双方的社会地位差距,有的是体现交谈双方的亲疏距离,这些语用效果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又互为补充,服务于实现会话成功的语用目的。
赵鑫(1995—),女,山东烟台人,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本科生,研究方向:语用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 15000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