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西洪水神话对比

时间:2024-05-04

林映凡

语言研究

中西洪水神话对比

林映凡

洪水神话是世界性的关于宇宙毁灭和人类再生的神话,它伴随人类文明几千年,早已融入人们生活方方面面。世界各地广泛流传多种版本的洪水神话。本文将两希洪水神话与中国的洪水神话并置分析,从中探讨中西洪水神话的差异。

地球在冰川纪末期曾经爆发全球性洪水。洪水伴随着世界气候重组、恐龙灭绝,刻画在人们心中。它成为远古记忆并流传在世界各民族的神话、传说之中,成为一个世界性母题。本文以希伯来、希腊洪水神话,以及中国的“女娲补天”“鲧禹治水”为例,分析中西方洪水神话的差异。

希伯来“诺亚方舟”是传播最广的洪水神话。它记录在《创世纪》第6章到第9章,成为西方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神话背景是人类始祖亚当、夏娃因偷吃禁果被逐出伊甸园之后。此时人类因辛苦劳作充满怨念。上帝见此,决定用洪水毁灭世界,只留下诺亚一家。之后整个世界洪水滔天,人类和各种生物重新开始繁衍。在希腊洪水神话中,人类到了青铜末期不再敬畏神明。主神宙斯的权威受到阿耳卡狄亚国国王的挑衅,于是联合海神波塞冬用洪水淹没了人类世界。除了丢卡利翁和皮拉夫妇外,人类被洪水吞噬。

中国洪水神话也载于书中为人知晓。《淮南子·览冥训》中,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而“鲧禹治水”记载于《淮南子·本经训》:“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

中西方洪水神话各自侧重点不同,表达思想也不同。本文试从人神关系,水的地位,个人与集体三个方面来讨论其中的差异。

一、神本主义·人神合一

在西方洪水神话中,神是一切关系的主宰,人类对神的惩罚毫无招架之力。两希神话中诺亚一家,丢卡立翁夫妇得以幸存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对主神充满敬畏与服从。神和人之间的关系是紧张的,神本主义的。

而中国的“女娲补天”、“鲧禹治水”中,人神关系更为和谐。首先,洪水原因并非神惩戒人类。其次,人类面对洪水是独特的“治理”态度。“鲧禹治水”中,皇帝派遣神仙助其治水。且大禹走遍九州,勘测丈量土地,最后率领民众成功地“凿龙门、劈伊阙、导黄河、治淮水”。这里体现的是人神合一的思想。

二、 “善水”·“恶水”

希伯来中,人类先祖偷食禁果违背上帝,犯下原罪,之后又没有潜心悔改。在如何消灭所思所想所做皆“恶”的人类时,上帝选择了洪水。所以在这里,水成为“恶”的对立面,成为毁灭罪恶和不洁的“圣水”或“善水”。而与代表着洗去罪恶的

“善水”相反,“女娲补天”治理洪水,则是为了解救无甚罪恶的人类,这一神话中的水是给人类带来灾难的“淫水”,象征着“恶”。

三、个体本位·集体本位

西方神权至上决定生杀,而中国由英雄人物治理。西方洪水神话中,描述的重点是神发洪水毁灭世界,温顺的极少数得以幸存。而无论诺亚一家还是丢卡立翁夫妇,在知道即将发动洪水后,都没有告诫他人,而是偷偷准备。从中我们看到的是主神一怒,伏尸百万。得以幸存的人类也努力自保,不顾邻里,这里体现的是个体本位。而中国的神话,并非为了惩戒人类发动洪水。这里更多强调的是治理,牺牲自我造福百姓。大禹治水故事中,禹“亲自操槁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庄子·天下篇》)。为了治水,禹年已30,仍未娶妻,后因怕太迟于礼不合,便在涂山娶女娇为妻,结婚后只在家呆了四天,复又出门治水。《史记·夏本记》言“禹居外十三年,过家不敢入”。中国洪水神话体现的是集体本位。

就洪水结局来说,西方灾后万物消亡,十分凄凉。而中国灾后境况的描写则充满美好、光明。《淮南子·览冥训》中叙述女娲恢复宇宙秩序后“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当此之时,禽兽蝮蛇无不匿爪牙,藏其螯毒,无有攫噬之心。”而大禹治水,驱逐了水怪共工及其重臣相柳氏,使人类社会恢复了正常秩序,天地人重归和谐。

将西方两希神话与中国流传最广的两则洪水神话共同分析,进行比较,以期在比较的视野中探究中国华夏族洪水神话,揭示其与其他民族的不同。通过分析认为西方神话多为神的主宰,人类显得渺小而被动,而中国神话更多体现出天神合一,集体本位等思想,相较于西方“人情味”更浓。

林映凡(1990—),女,汉族,重庆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