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张晓梅
故乡的秋月夜
张晓梅
我念想里,故乡的月亮很洁净,像一汪泉水滋润着我多年的思乡情。
每年的这个季节,故乡满山遍野都被秋香包裹得严严实实,每一方天空,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秋的味道。当暮色来临,队长收工的号子一响,婆娘们就会相互招呼着奔向地头,提起歇息时挖满野菜的篮子,不顾身后男人们的指指点点,嘻嘻哈哈说着女人间的那些荤话,匆匆忙忙向家的方向赶。
“快吃,快吃,今晚要剥玉米皮。”妈催促着我们吃饭,说今晚的玉米棒子是东山上的,个头大,玉米皮好,让我和妹妹吃完饭一起去帮着剥,多剥一些晒干了好编玉米皮小辫,卖了钱给我们买花衣服。我知道妈编的玉米辫闲时会钉成地毯卖,那样价钱高,忙时就只能卖编好的玉米皮辫儿。
“妈,有没有花生吃?”妹不关心花衣服,从去摘花生那晚起,她就记住了香喷喷的花生,说见天都想吃。
“吃,吃,就知道吃。你们复收的花生还在平房上呢。明儿给你们煮一些。”
妈的话勾起了我肚子里的馋虫,前些日子月夜去大队场院摘花生的情景一股脑跑到了眼前。
那天,妈下工回来就说晚上队里要摘花生,挣工分。我们不关心工分,听到花生,我和妹妹就开始咽唾沫,满脑子都是白白胖胖的鲜花生。吃了两口妈做好的饭,我和妹妹就拎着马扎披着月光跑出了家门,妈在身后喊着:“慢点,别摔着。”
花生堆大小不一样,因此工分也不一样。我和妹占了一堆15分的,一堆10分的,给妈占了一堆20分的。我们刚坐下,妈扛着一根粗木棍气喘吁吁赶来了,看着娇滴滴的月光下晃动着的高矮不一的人群,说幸亏你们来的早,要不占不到好位置了。我小声问妈,今晚咋这么多人。一向说话大嗓门的妈压低了声音,道:“为了肚子里的馋虫。”我疑惑地看向周围,那些白日里在村子里闹腾不断的孩子们此时有一个算一个,像温顺的小猫,乖乖地待在父母身边,背对着月亮低着头,小嘴发出“吧唧、吧唧”声。呵呵,我想我懂了。
“不许吃花生,谁再吃就扣工分!”一直在忙碌的队长发现了吃花生现象,围着场院气呼呼大声呵斥着。“噗”“噗”,大人们将带有花生的蔓高高举起,狠劲摔在篮子、木棍、板凳腿上,此起彼伏的声音掩盖了孩子们小嘴的吧唧声。第二天,队里发出通知,夜间谁也不许带孩子去摘花生,谁家带去秋后就不分花生给谁家。原来,白天扬场时,队长发现了埋在花生堆里的秘密。嘿嘿,那些白花花的皮里也有我和妹妹的杰作。那晚我们吃的肚子圆鼓鼓,跟圆圆的月亮有一拼呢。妈说她也吃了。在那个物质匮乏年月谁能抵挡住香喷喷的花生诱惑呢?现在,就是一堆花生摆在你面前,你又能吃多少?
我和妹不允许再去场院摘花生。可是,我和妹都想吃那香喷喷的鲜花生啊。妈看着我们馋嘴的样子,说,你们放学后去地里复收吧。我和妹去了,在大队收过的地里很难复收到花生,寥寥无几的几粒花生只能香香嘴而已。
有一天,我去同桌英子家玩,看到她家院子里晾晒了一堆花生,我问英子这是哪来的,英子说我放学去地里捡的。我问哪块地有,我也去捡。她捂着肚子笑蹲在地上,说你傻啊,到哪能捡这么多,过来我告诉你。英子趴在我耳边小声告诉我,她妈妈衣服里缝了两个大布袋,每晚去大队摘花生时都会趁着月色带回满满两袋子花生。
回到家,我也让妈在衣服里缝制大口袋,好在夜里摘花生时向家里装花生给我和妹妹吃。妈听后,剜了我一眼,说:“小孩家家的谁告诉你这些的?吃也吃过了,还往家拿。知不知道这是偷?你们给我听好了,就是再馋也不能偷。想吃就自己去地里复收。不能学这样的坏毛病。”我说天黑拿点没看见的。妈说,谁说没看见的?天上的月亮就是眼睛,能看见所有做坏事的人。妈接着跟我说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我懵懵懂懂地点着头,却不明白什么意思,上了初中才知道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后来,这句话成了我人生的座右铭,让我受益匪浅。
我不再纠缠着妈缝口袋,中午吃饭时问清妈今天大队把哪块地的花生拉回了场院,下午放学后我和妹妹就直奔哪块地里复收。好多次我和妹都是披着月色回家的。一连半个月下来,我和妹复收了十几斤花生呢。看着我们的劳动果实,妈的眼睛笑没了,街坊邻居都夸我们是能干的好孩子。呵呵,大人的夸赞比吃香喷喷的花生都受用。
“磨叽,跟你爸一样磨叽脾气。去草屋拿上篮子走。”妈的数落声打断了我的回忆。
“妈,今晚点不点大汽灯?”妹又想起大队开会时点的汽灯,说大队部的汽灯比家里的煤油灯亮上千倍,在汽灯下学习感觉一定不一样。
“费油点汽灯干什么,没看到天上挂着大月亮吗?快穿上衣服走,去晚了占不到好位置,还得费事把皮向外拿。”
我们去得还是有些晚,墙院里一堆一堆的玉米棒子前已经聚集了不少人。靠近场院边的玉米堆没有了位置,我们只好踮着脚走向里边。
“今晚不记工分,剥的玉米皮归自己,明天一大早来拉走。”队长宏亮的声音在一群叽叽喳喳闹玩的孩子声音中有些轻飘飘,但,却一字不落进到人们竖起的耳朵里。于是,大人们的手更加快捷,“咔嚓、咔嚓”声不绝于耳。
妈围着玉米棒子堆起的小山转了几圈,安排我和妹妹各自占了一堆,说她剥完了帮我们。从月夜摘花生那晚起,我就喜欢上了在月亮下干活,那时的我不知道是喜欢月亮多一些还是喜欢秋香多一些,只知道在月下闻秋香的感觉很惬意。手中剥开的玉米棒子散发出的味道甜丝丝,抬头瞅瞅玉盘一样的大月亮,心有些小小激动,想月宫里有玉米吗?嫦娥是不是也能闻到这玉米的香味?多年后,我知道了自己的幼稚。长大的我身处城市高楼大厦的包围,雾霾、沙尘暴让我看不清月亮的样子,因此,对故乡的秋月夜尤为思念,思念的还有明月下那些弥漫着泥土味道的趣事。
“又磨叽什么?快剥。”妈的话语穿过月色,在隔着的一堆玉米棒子的地方敦促着我。一边的妹妹剥了几个后,嚷着要去找小朋友玩,妈嘟囔了一句什么我没听清,秒秒钟的功夫,妹已经融进了小朋友的嬉闹里,融进了明亮的月光里。嘿嘿,孩子们没有了一丁点摘花生那个月夜的安分模样,恢复了爱闹的天性。场院里人声鼎沸,大人们开心谈说着今年的好收成。月亮下的秋夜,弥漫着孩童天真无邪的笑声;弥漫着人们手剥玉米皮的窸窸窣窣声;弥漫着玉米的清香味道。田野里不知名的虫儿吟唱着秋之绝恋,这一切让故乡的秋月夜越发迷人。
不一会,疯闹的妹妹被妈喊了回来,小小的她一趟一趟穿梭在月下,将我和妈剥下的玉米皮用篮子拿到场院边收割后的玉米地里,直到她累的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哭,口里喊着:“俺不干了,俺要回家吃花生。”我忙起身去抱她,哄她说一会就回家吃花生。妹那年六岁。现在六岁的孩子会做什么?跟他们说摘花生、剥玉米皮他们会像听天书一样感觉好奇呢。
那晚,我和妈剥了一板车玉米皮。也就是那晚,我更加喜欢上了月亮,我知道了月亮是农民心中一盏省油的灯,也是照亮农民丰收喜悦的明镜。
几年前回到老家,突发奇想去寻觅夜晚摘花生、剥玉米皮的大队场院,没想到,偌大的场院不见了踪影。妈说那里早被村里的后生们盖上了养鸡场。哦,城市在长大,乡村也在长大,故乡的人们顺应经济发展需要,把赖以生存的土地建成了工厂、养鸡场、养猪场、蔬菜大棚。田野里仅剩的一点秋香被搬到自家院子里的水泥地、宽敞的平房、院门口的道路上。那些童年的乐趣,那些月下的故事,只能去记忆的长河里打捞了。
人到中年,依然怀念故乡的秋月夜,故乡的秋月夜有着太多令人回味的往事。
今天,我再一次徘徊在故乡的秋夜里,嗅着偶尔飘来的淡淡秋香,看着养猪场外路灯映着的一排排盖着草帘的蔬菜大棚,心,滋生出些许惆怅。故乡的明月你在哪?你还记得那个月下偷吃花生、剥玉米皮的小姑娘吗?一阵凉意袭来,我打了个寒颤,我知道,昨日不可复制,就像人生不可复制一样。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