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走进县城看发展朔州市平鲁区:抓住发展“金钥匙” 开启转型新篇章

时间:2024-04-23

文 赵静 韩海鹏

党的十八大以来,朔州市平鲁区牢记***总书记的嘱托,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山西省和朔州市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展现出富有底蕴的人文风貌和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如今,平鲁区蓬勃发展的生动画卷正在徐徐铺开。

转型发展新华章

众所周知,平鲁是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块“试验田”——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就诞生在平鲁。沐浴改革开放的东风,平鲁区立足国家煤炭能源基地的特色定位,不断夯实煤电基础。为加快传统产业内涵集约发展,2021年,平鲁区狠抓煤炭保供、煤矿智能化改造、规范化管理,全年核增产能1050万吨,生产原煤1.06亿吨,完成保供任务425.1万吨,完成率106.2%;智能化矿井占比达到36%,先进产能占比达到87.6%。与此同时,平鲁区还做大做优电力产业,2021年,全区电力总装机达到955.2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比39%,全年发电量195.9亿千瓦时,增长31.1%,总量增幅均为全市第一。

沿着“稳煤强电”的工作思路,平鲁区在不断夯实传统产业基础的同时,深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壮大新兴产业,为经济稳中向好提供了重要支撑。2022年3月14日,朔州低碳硅芯产业园项目成功落户平鲁,在破解“一煤独大”的结构性矛盾和创新不足的素质性矛盾上迈出关键一步。目前,平鲁区按照“稳煤促新”战略部署和“减优绿”的发展要求,正在推进低碳硅芯产业园区“源网荷储氢”一体化项目153万千瓦、平朔复垦区200万千瓦、东南乡镇采煤沉陷区300万千瓦光伏项目建设,预计到“十四五”末,全区绿电装机容量将突破千万千瓦,绿电占比接近70%。此外,平鲁区紧扣全省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依托平鲁资源优势,引进建成海泰光伏组件等转型项目,不断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转型。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平鲁区在改革创新中不断迸发出新活力。2021年,平鲁区大力实施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十大行动,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推动批零住餐等传统服务业提质升级,依托“互联网+服务”等新业态,扩大电商进农村覆盖面,拓展当地名优土特产品营销渠道,全面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与此同时,平鲁区还成功申报全国科普示范区和“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加快创新主体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3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2家。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占比16%,研发经费投入增长30%,均高于省定指标,为平鲁区转型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乡村振兴新画卷

***总书记指出,“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平鲁区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编制完成了“十四五”乡村振兴总体规划,确定了“12345”发展战略,为“三农”发展描绘出了新的蓝图。

严守耕地红线,坚决抓好粮食稳产保供。平鲁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坚决守住95万亩耕地红线,千方百计稳生产、提产量。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优势,加大撂荒地开发治理力度,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复耕,推广生产托管服务减少撂荒,力争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突破60万亩,粮食产量突破2亿斤。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平鲁区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新确定的边缘监测户、脱贫不稳定户,及时纳入动态监测范围,并购买防贫险。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重点抓好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扶贫项目管理、动态监测、小额信贷等工作,做好“三类户”273户757人的重点监测,保障脱贫人口稳定增收,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做精做细特色农业。平鲁区按照全政策链扶持、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思路,以农业项目建设为重点,推动种、养、加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突出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与山西农谷、大同高寒作物研究所合作,推动育种基地建设,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此外,还在西北乡镇探索实施养殖业经营托管服务,持续壮大“八大生态养殖基地”。2021年,平鲁区全年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产值达到18.5亿元,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24个村集体经济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上占比71.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552元,增速全市第二。

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平鲁区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打造长城板块15个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完成农村清洁取暖改造8852户、农村改厕2000座,新改建“四好农村路”57公里。与此同时,平鲁区按照“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工作理念,以“六城联创”为抓手,累计投资20多亿元,大力实施城中村改造、设施提升、城市安居和环境提质四大工程,强力推进美丽宜居城市建设。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平鲁区坚持“以农助旅、依旅兴农”,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对照山西省政府《乡村旅游示范村等级划分与评价》,突出抓好乡村旅游产品设计、策划包装、特色打造等环节,巩固提升总面积20万亩的油菜花、荞麦、向日葵三大休闲观光旅游基地。沿长城1号公路,高标准建设1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精心打造6个特色民宿旅游项目,创建“山西美丽休闲乡村”,打造百里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

绿水青山新家园

“漫卷狂风蚀春色,迷茫黄沙掩城郭”“平地有山皆走石,荒边无树鸟无窝”。40年前,地处塞外黄土高原的平鲁如是荒凉。但党的十八大以来,平鲁区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市委“生态立市、稳煤促新”的战略部署,以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统揽,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交出了一份具有平鲁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答卷。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持续发力。2021年,平鲁区聚焦冬奥会、冬残奥会空气质量保障,全员发动、全力推进清煤禁煤、清洁取暖等八大攻坚行动,建成区供热供气“双盲区”改造基本完成,清洁取暖完成率101%。全年优良天数314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17.8%,PM2.5平均浓度降到32微克/立方米,创有记录以来最好水平。与此同时,还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因地制宜推进工业企业错峰生产,完成了37个涉煤企业深度治理。此外,大力推动能耗双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超额完成万元GDP能耗下降3.8%的目标任务。

系统推进生态修复治理,率先开展全域环境综合治理提升三年行动。平鲁区优化结构布局,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不仅让城乡沐浴在生机勃勃中,更腾出了空间进行生态重塑。通过深化“四水同治”,完成小流域治理1.65万亩、水源工程30处。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出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与此同时,持续推进“三区一地”生态修复治理,开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16个村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治理,加快推动水土保持治理。

扎实推进全域绿化,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平鲁区全面落实“林长制”,大力推进生态修复、改造提升、补植补色、产业拓展,全力推动总投资2.6亿元的永定河源头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截至目前,全区林地面积达到125万亩,林木蓄积量100万立方米,林木绿化率达到3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10.4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6%,公园绿地面积38.07公顷,人均公园绿地7.24平方米。

如今的平鲁区,山峁沟壑,郁郁葱葱、苍松滴翠、鸟鸣林间;林坡草地,芳草葳蕤、遍野染绿、雉兔乍起;后安煤矿生产中作为废水的矿井水经过处理后,实现了矿井水100%回收利用;在治理过的采煤沉陷区,形成了一块块梯田……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平鲁区在践行绿色生态发展主动实践中的生动案例。

一区两城新布局

聚焦城乡统筹发展,平鲁区聚力建设“一区两城”,即以低碳硅芯产业园区建设为龙头,牵引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面提质升级,加快建设井坪新城和凤凰古城。

全力打造开发区升级版。平鲁区持续推进开发区提档升级,突出抓好低碳硅芯产业园建设,加速推进总投资35.97亿元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2025年首期硅芯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到2028年园区硅芯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带动开发区成为全国转型发展示范区、“双碳”战略践行区、科技创新引领区。

全力建设井坪新城。平鲁区加快推进总投资5.6亿元的胜利路北延、文昌街道路改造工程,贯通中心城区和北坪片区,实现南北城互通互融;积极推动呼朔高铁、通用机场、平鲁经河曲至陕西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力争右平高速连接线年内建成通车,提升城市吸附力、承载力。开工建设总投资4.4亿元的污水处理、市政管网、换热站、公交站牌、路标指示牌提质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堡子沟人防易地建设工程,完成总投资7398万元的雨污分流改造项目。持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开工建设总投资1.15亿元的东环路、紫晨广场、南山公园以及街巷道路绿化照明改造工程,完成总投资1.7亿元的北坪、东应寺、李林街片区环境整治工程,完成总投资1165万元的城墙整治工程。

全力打造凤凰古城。平鲁区大力推进凤凰古城提档升级,打造凤凰城边戍文化旅游景区。依托长城品牌,突出农旅融合,在长城沿线建设6万亩花海经济及2万亩燕荞麦项目基地,谋划布局休闲旅游、乡村康养等新业态。发挥凤凰古城样板示范作用,通过沿长城一号旅游路,将凤凰古城、明海湖、乌龙洞、尉迟故里串联形成一条线,带动西北乡镇文旅产业与乡村振兴高效融合。

普惠民生新福祉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意,改善民生是促进社会和谐之要。平鲁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倾力打造“普惠型”民生目标,全力增进民生福祉,强力推进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各项民生事业取得新成效。

2021年,平鲁区持续加大惠民力度,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1.2%。城镇新增就业376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19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9%以内;积极推进全民参保登记,强化基金征缴和发放,使得城乡居民保障实现应保尽保;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深化“区管校聘”改革,加强与山大附中交流合作,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使得中小学生回流804人,高考一本达线人数124人,同比翻了一番;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平鲁区以区医院为龙头,对乡镇和社区卫生机构进行了全面整合,组建了医疗集团,构建了城乡一体化医疗卫生新体制;大力提升城市品质,稳步推进总投资13.7亿元的12个城市更新项目,堡子沟、古城、溪泉沟3个片区拆迁改造完成80%,纬一路顺利通车,完成总投资5800万元的引朔供水工程,彻底解决了水资源短缺问题;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保持了“零输入、零感染”;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此外,平鲁区在国防、双拥、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民族宗教、人防、地震、气象、档案、地方志、红十字等各项事业上都取得了新成绩。

党建引领新风尚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一直以来,平鲁区坚持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一号工程”,以强有力举措提升基层党建质量、增强基层发展动能,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深入推进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中,平鲁区聚焦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制定了《平鲁区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初次评定工作方案》,通过确定基础星级、增减年度星级,树立鲜明导向、完善制度机制,有力地激发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平鲁区按照“全员、精准、有效”的要求,坚持“三个抓好”,创新培训模式,着力推动区乡村三级干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同步提升,为专项行动落地落实奠定了坚实基础。抓好“统筹”,构建一体化培训体系。整合区委党校和13个乡镇(街道)党校教学和实训资源,形成区乡两级“五个一体化”的教育培训体系。抓好“分层”,组织全覆盖集中轮训。坚持分层分类,构建完整培训链条,进一步拓宽培训的深度和广度。目前已完成集中培训1000余人次。乡镇干部培训,目前已培训1300余人次。乡村干部培训,目前已培训3000余人次。抓好“精准”,开展靶向式专题培训。已举办乡村振兴、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网格化管理、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村级集体资产“清化收”、村级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等专题培训班,有力推动了专项行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见行见效。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平鲁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站在新的起点,平鲁区将以追梦者的心态、奔跑者的姿态、奋斗者的状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开创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