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王家榜
从儿童故事中对比中泰文化价值观
王家榜
儿童故事既取自于社会现实却又高于社会现实,为什么要高于现实而不等同于现实?这便就是文化的价值观。文化价值观如同一个精明的弓箭手,欲打中把心在瞄准之前一定是要高于靶心,最终才会击中靶心。儿童故事是儿童成长的必备,儿童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文化价值观。中国与泰国的文化价值观异同,能在儿童故事中很大程度地反应出来,譬如中国儒家文化与泰国佛家文化就一直在儿童故事中润物无声般地伴随儿童成长,反之又推进各自文化价值观及中泰文化交流与合作更进一步。
儿童故事;中国;泰国;文化;启示
恩格斯曾讲:“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决定着这一斗争形式,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因此,文化价值观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儿童的价值观可能会影响到国家、民族的未来文化价值观。具体到中泰之间的文化价值观,也是同样的道理。
2014年5月4日,即五四青年节,***总书记与北大师生座谈时把价值观的培育比作“系纽扣”。***认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他将青年时期的价值观养成比喻成“穿衣服扣扣子”,“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虽然这是与青年之间的谈话,但同样适用于儿童,如果儿童的价值观培育从一开始就“扣错了”,那么人生的扣子就会“扣偏”。
因此,每个国家都很重视儿童价值观的培养,从一定程度上讲:儿童故事文化就是儿童价值观培育的基因,这种基因将伴随儿童成长的整个过程,其成长过程反过来又将促进儿童故事的与时俱进,以更加适应新生儿童成长的需要。当然,核心价值观是不变的,变的只是内容,这样更易让儿童慢慢接受融入血液影响人生轨迹。虽然儿童一时不能理解故事中的中心思想,但相关生动的内容还是熟记于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思想的成熟,这些熟记于心的内容就像基因一样时时刻刻决定他们思想、价值观的方向。中国这样的儿童故事很多,如《葫芦娃》、《神笔马良》、《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然泰国也有很多这样的故事,如《入乡随俗》、《勿坑害朋友》、《好人一生平安》、《善有善报》等。
儿童故事中的隐性文化就犹如人类身体的遗传基因一样,人类除了有物理身体以为,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精神。精神价值观的培育离不开文化,文化离不开思想,因此,对于精神来说,文化思想就是其基因。具体到儿童,儿童故事便是培育其文化价值观的载体,故事的中心思想儿童可能不能完全理解,但其内容文化将深植于儿童心海伴随其一生成长,影响一个国家未来价值观的走向,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言:“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正因如此,一国家的儿童故事是什么状态,那么儿童文化价值观就是什么状态,甚至未来的文化价值观状态都可显现。
在一个国家延绵不断的历史长河中,其源远流长延绵不断的文化基因遗传使得一代一代之间的代际相传、薪火相传。当然,每个国家的文化发展都有自身的文化特色,这些自身的特色也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地缘、民族、制度等。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就有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岛国文化与陆路国家文化的不同、东方国家之间的文化不同、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不同等。中国与泰国虽都是东方国家,但在地缘、民族、制度等因素影响下,它们之间的文化价值观也是不同。
对于中泰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很大程度上能在儿童故事中反应出来。如中国儿童故事《神笔马良》开篇是这样描述的:“从前,有个孩子名叫马良。父母早亡,靠他自己打柴、割草过日子……”简短的一段开篇,就阐明了中国儒家文化的价值观:“君子自强不息”的品质。也许儿童看了之后并没有什么反思,也不知道什么是“自强不息”,但至少可以读得出马良是个可怜勤劳的孩子,也能深深打动儿童,要以马良为榜样。再如文中所说的:“马良年纪虽小,却生来是个硬性子。他看透有钱人的坏心肠,任凭财主怎样哄他、吓他,要他画个金元宝,他就是不肯画。”也与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所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相契合。这也是中国儒家文化的魅力,是影响了中国每一代人的精神品质。儿童虽不知孟子的话,但从文中能分清善恶是非。又如泰国儿童故事《善有善报》开篇是这样描述的“从前有个牧羊人,他养了一只牧羊犬。”也许儿童看了并不理解是什么意思,但上升至佛家文化中,就有了更深一层意思:“众生平等”,人与动物可以和谐相处,在自然中生命的地位是平等的。文中再有描述:“他照顾牧羊犬无微不至,下雨天为牧羊犬准备舒适的地方睡觉,一天他的儿子不见了,怎么找也找不到,后来他的邻居看到牧羊犬嘴里衔着东西从家里出去,后来顺着牧羊犬的足迹找到了儿子,看到儿子时的情景是,儿子正吃着牧羊犬送来的馒头并开心地喊叫着。”正是佛家文化中的“因果报应、善待众生”。
通过以上二则儿童故事的对比,我们看出中泰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中国文化价值观侧重于儒家文化,泰国文化价值观侧重于佛家文化。中国与泰国同属于东方文化,但在东方文化内部也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在儿童故事中表现的比较明显,而儿童的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反之,受之某种价值观的影响就促进了某种价值观的载体内容。虽然只是通过两则儿童故事,还不足以定论中泰两国的文化价值观仅仅是儒家与佛家的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但正如以上所述,受之儒家与佛家文化价值观影响的大环境中就必然产生类似儿童作品的差异。
通过中泰儿童故事中文化价值的对比与分析,得出中泰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主要集中在:儒家文化与佛家文化的差异上。但这种差异并不是要说明儒家、佛家文化之间的孰优孰劣,而是通过差异来弥补对方文化的不足,增进理解与包容,让“命运共同体”更加和谐发展,而不是针对文化的不同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度推进及世界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疲软,各国之间的合作也在不断深入,中泰两国的合作也是越来越密切,那么如何才能使中泰两国各项合作顺利开展?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曾指出,“民族彼此之间的理解也像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一样是很少的。每一方面都只能按自己所创造的关于对方的图景去理解对方,具有深入观察的眼力的个人是很少的、少见的。”毋庸置疑,文化交流是必要的,基于文化交流是必要条件,通过中泰文化价值观对比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相互尊重。何为尊重?尊重就是在双方不对等的情况下,双方都主动适应其文化,而不是计较文化的差异而产生分歧。儒家文化提倡的“君子自强不息”与佛家文化提倡的“众生平等”,虽然在文化中有所差异,但如果放在人类的历史文化长河中,都同属人类文化,并无什么差异。因此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对方文化是首要,只有尊重对方文化,对方才可能接受我方文化,才能达成共识。
第二,相互借鉴。在文化交流中,差异并不是核心,而是要通过差异认识到自己的文化还有不足,这才是核心。儒家文化所提倡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与佛家文化所提倡的“因果报应、善待众生”,这里儒家所表达的是“坚定自己的原则”,而佛家所表达的是“慈爱悲悯的心态”,如果儒家文化吸收佛家文化的这种慈爱悲悯的心态来坚定自己的原则,就促进了儒家文化的发展,反之,如果佛家文化吸收儒家文化“坚定自己的原则来怀有慈爱悲悯的心态”,同时也促进了佛家文化的发展。
第三,求同存异。尽管文中所对比分析出来的只是差异,但是同样作为人类文化时,就有了人类文化的共性,也存在相同或相似的文化价值观。中泰文化同属东方文化,拥有东方文化的特质,如儒家文化讲究的“仁爱”,佛家文化讲究的“慈爱”,就是两种文化的相似之处,这种相同或相似并不属于某一种文化,而是属于人类文化的共性,应该求同存异,而不是争论这种文化属于谁。
在中泰文化交流中,相互尊重、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是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三位一体的作用,才能使中泰文化交流顺利开展,使中泰之间的合作更加顺利。
注释:[1][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M].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308页.
课题名称:从儿童故事中对比中泰文化价值观,编号:14WSQ03,负责人:王家榜。
(作者单位:云南省文山学院外国语学院663000)
王家榜,1988.10,男,安徽合肥人,文山学院硕士研究生助教,东南亚政治文化发展及国际政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