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照相馆主感恩橄榄绿点亮550名英烈回家路

时间:2024-05-04

文/阿友

照相馆主感恩橄榄绿点亮550名英烈回家路

文/阿友

中国人都有个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落叶归根,不管游子漂泊多远,都希望死后能够魂归故土。然而,在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伟大征程中,却有许多英烈永远长眠在异乡。受当时种种条件限制,他们的后代亲朋,在几十年后还不知道该去哪里祭拜忠烈。

想到烈士为国捐躯却孤独长眠,一名唐山的照相馆主,8年如一日,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剿匪战争和抗美援朝中牺牲的烈士寻找家属,足迹遍布16个省市区,踏访150多所烈士陵园,拍摄1万多张烈士墓照片,为550名忠烈找到了回家的路。

崇拜军营加盟寻亲

从小就爱看战争题材连环画崇拜战斗英雄的张红琢,是唐山大地震的一名幸存者。1976年7月28日那场旷世罕见的天灾,让这座百万人口的城市瞬间夷为平地。

那一年,张红琢15岁。大批解放军战士前赴后继、舍生忘死救助遇难伤亡群众的画面深深地铭刻在少年心灵,那抹橄榄绿从此成了少年最感恩的色彩。18岁那年,张红琢报名参军没能如愿,但他对军人仰慕与日俱增。

2007年的一天,刚刚学会上网的张红琢偶然发现“中国寻亲网”,当他浏览到《太原战役阵亡将士登记册》中记载的866名解放军阵亡将士中,竟有28名唐山籍烈士至今没有亲属认领墓地,他的心一下子揪紧了。丰润、乐亭、迁西……烈士籍贯一栏中那些耳熟能详的地名,狠狠地撞击着张红琢的心:“这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忠烈,都是我的老乡啊!绝不能让烈士流血献身,身后再让家人流泪空悲切!”

怎样才能连接起这份被时空分离的亲情?张红琢萌生了为烈士寻找亲人的念头。很快,张红琢联系上了“英烈寻亲发起人”山西老人王艾甫,从此踏上了为烈士找家的漫漫“寻亲路”。

张红琢把从网上下载的所有烈士资料按县区打印成册,开着自己的帕萨特跑到唐山市路北区民政局开了张大红介绍信:兹有我区居民张红琢,到贵处查询你县在太原牺牲的烈士亲属,请接洽为盼。

张红琢确定的第一位寻亲对象,是籍贯一栏为“河北丰润县西关”名叫周有富的烈士。2007年9月的一天,张红琢赶到丰润区(2002年原丰润县撤县并区),在区民政局帮助下查阅存档烈士资料,顺利查到了周有富烈士的基本信息:周有富的家乡是城关公社王庄子大队,安葬地为石家庄。

张红琢非常兴奋,马不停蹄驱车来到已改为丰润区浭阳街道王庄子村的烈士出生地,一路向乡亲们打探,竟然意外寻到了烈士的亲弟弟周义老人。

得知哥哥如今安葬在太原郑村烈士陵园,周义握着张红琢的手“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嚎啕大哭,“我的亲哥哥啊,我们找你找得好苦啊,60多年了,全家一直以为你牺牲在石家庄,10多次去当地烈士陵园都没找到,让我这个黄土埋半截的老头子一辈子都无法安心。没料到你的墓地在太原!老张,我们全家感谢你啊,大恩人!”首次寻亲成功,给了张红琢极大的信心与鼓励。

在张红琢最初设想里,既然名册上有名字、有籍贯,只要按图索骥就搞定了。而且,自己经营一家照相馆每年都有七、八万元收入,有车有闲,唐山就这么大点地方,找几个人应该很容易。可实际运作起来,他才发现这真不是件简单的事。由于烈士籍贯遍布在乐亭、玉田、丰润等7个县区,大多无详细地址,加上几十年来区划和地名变更,张红琢只能开着车在各县区之间来回奔波,到民政局、街道办事处反复核实烈士名录和籍贯,寻访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老战士搜集信息佐证。有时为了找到一位烈士的亲属,他要往一个地方跑10多趟。实在没辙,就在烈士出生地的各大论坛上发寻亲帖子,打报纸、电视台报料热线,借助媒体力量发布寻亲信息,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线索。

比起查访的艰辛,更让张红琢委屈尴尬的是一些人为的冷漠无视。有一次,他刚刚找到一位烈士亲属,激动兴奋之中,就顺路去另一个县查找烈士资料。赶到当地民政局时,已是中午时分了。在小吃店吃了碗面条,张红琢在车里耐心等着。下午进了办公室,张红琢表明自己的来意,希望调阅一下当地烈士英名录信息。没想到,竟被负责人一口粗暴回绝。张红琢赶紧掏出介绍信,谄着笑脸说:“大姐,这是咱区里开的介绍信,我是志愿无偿寻找烈士亲属的。”“志愿寻亲无利可图,天下竟有这样的好人?”对方根本不买账,直接把他轰了出去。

张红琢憋屈极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可一转念,小小挫折比起烈士们“回家”不值一提,认准的路一定坚持走下去!

有时,为获取第一手信息还要斗智斗勇。有一次,张红琢只身来到一个烈士陵园,任凭他磨破嘴皮,陵园管理员都以“领导不让进”为由拒绝他入园拍照。张红琢决定采用偷袭战术。第二天他凌晨3点出发,4点抵达陵园。陵园外墙有3米高,张红琢蹭破了手腕,顾不及包扎翻墙进园,一口气拍完100多位烈士墓碑文,凯旋而归。

迟到团圆感动天地

寻亲需要大量的信息验证,涉及历史、军事、地理等专业知识,只有小学文化的张红琢只得从书店、网上搜罗恶补。他从当地新华书店买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河北革命风云录》、《冀东革命人物》等大部头研读,还花高价搜罗到唐山乃至外省20多个地区的地志、县志、地名志攻读。并在乡政府当公务员的女儿帮助下,学习电脑操作技术。现在,他的电脑网页收藏夹里收集的全是和寻亲有关的网页链接。

每走访过一个烈士陵园,张红琢都要先拍摄下所有墓碑照片,回到家就建一个文件夹,里面是所有墓碑照片和墓志铭记载信息。然后再根据碑文记载的部队番号或籍贯,到籍贯地寻找核对。无数个深夜,张红琢都在电脑前进行碑文资料与烈士英名录核对,这个枯燥繁杂的苦活容不得半点误差,长期以来张红琢用眼过度,落下了遇风流泪的眼疾。

而对没有具体部队番号,或没有登记详细籍贯,或因笔误有差错的,张红琢还要反复对比,确定烈士家乡。等一切都正确后,张红琢就在各大论坛发布信息。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两年多时间里,张红琢全把28位牺牲在太原的唐山籍烈士全部找到了亲人。

小胜不收兵。张红琢开始把为烈士寻亲的视野扩大到全国范围,好几次驱车上千公里前往太原、兰州等地。看着丈夫一天到晚为了别人的事忙得不亦乐乎,妻子生气地说:“这些烧钱的活应该是政府的事,你瞎掺乎个啥?女儿都给你添两个外孙了,家里忙得团团转,你要这个家就给我和女儿点温暖。”

52岁的许国泰是张红琢铁哥们,他也不理解“走火入魔”的哥们儿:2013年的清明节,许国泰好奇地跟张红琢一起去“寻亲”,那次,他还特地邀上张红琢妻子李令军同行。在冷寂肃穆的长春市革命烈士陵园里,68岁的西安老人周汉文颤巍巍拿出家乡特产白柿饼,奉上故乡一掬黄土,一杯烈酒,再用录音机播放起家乡声震长空的秦腔,老人和儿子尹青江长跪不起放声恸哭,那哭声撕心裂肺穿越时空,苍天亦悲戚动容。而眼前烈士墓里安葬的,正是他从未谋面的烈士父亲周德友。和亲生父亲的相会,老人等了68年。

“虽然父亲从没见过爷爷长啥样,但万分庆幸的是,他还能在有生之年实现夙愿亲自祭拜爷爷。这么多年,我们付出太大了,为了寻找爷爷安葬地,父亲执拗地将我们兄妹四人全送往爷爷昔日部队所在地吉林长春读大学,希望能寻找到爷爷的蛛丝马迹。正是张红琢发布在网上关于爷爷的信息,让我们一家三代人实现了团聚。所以张老师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人,我们家代代都会铭记恩人的大名!”尹青江全家的团聚,感染了老张妻子与许国泰。他们理解了,原来激励张红琢一直走下去的,就是烈士忠魂“回家”的震撼。

感染亲朋风雨同舟

许国泰自此加入了张红琢的寻亲阵营,妻子李令军也不再反对。俩人现在每年都要陪张红琢出去几次,每次历时两周左右。路上两个中年汉子轮流开车,每次最少跑3000公里,跑到5000公里也是常事。每一次长途跋涉,都是严峻考验,尤其是遇上极端恶劣天气或路况不佳,更是要冒生命危险。尽管张红琢很注意行车安全,却也难保不出纰漏。有一次他们下行匝道驶上一个高速收费站出口,不料车内导航指引错误,他们发现路况不对后,打好转向灯正要掉头时,后面突然有一辆重卡紧贴车窗呼啸飞驰擦过,当时3个人都被吓瘫了,老半天没吭声。

2014年的3月20日,张红琢日夜风雨兼程,赶到鸭绿江边的辽宁宽甸县革命烈士陵园。刚刚下过大雪的辽东地区最低气温零下20摄氏度,滴水成冰。为迅速拍完烈士墓碑资料返程,张红琢的鼻涕都被冻成冰块,他不顾陵园大门紧锁,越过栏杆跳进陵园,一口气拍完几百个墓碑。拍完后,出了汗又冻成冰的帽子都无法从头上取下,手指头也被冻僵无法弯曲。原来,这个陵园万余烈士是在朝鲜战场身负重伤后,转到国内救治无效就地安葬的,因此不少亲属都误以为亲人忠骨埋在朝鲜。这次,铁哥们许国泰派上大用场:得知老张核对墓碑照片时需要东北的革命烈士英名录,行前他就嘱咐家住沈阳的女儿女婿去当地图书馆检索复印了两麻袋资料,还跑遍周边各县复印了县志。

每次跋山涉水走访烈士陵园,张红琢谢绝各方招待,连一口热水都是自备。这一点,丹东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副所长孙虹非常感慨。不久前张红琢千里迢迢来到陵园时,正赶上食堂开饭,张红琢挣脱孙大力的双手夺门而逃。

每年有很多家属来丹东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查找烈士,如果亲属没找到,孙虹就把张红琢推荐给对方,人家就问具体怎么收费啊?他为什么管这事啊?每到这时候,孙虹都会把胸脯拍得“咚咚”响:“请放一万个心,老张人品没得说,这人我敢拿自己人格担保!”有的家属奔波50多年没能找到烈士葬在哪里,张红琢寻找一个月就圆了梦。河北的一个家属拿来一万块感谢费,跪在老张办公室坚持让他收下,却被婉拒了,“我要收了,哪对得起烈士啊,再说一收钱我的所有付出就变色失去意义了。”

从2007年开始,如今54岁的张红琢已累计行程8万多公里,足迹遍布16个省市区,踏访150多所烈士陵园,拍摄1万多张烈士墓照片。8年来,经他校正后的700多名烈士安葬地的信息被发往全国23个省份,让550位烈士寻到亲人找到了家。现在,张红琢整理校对的烈士名录里,仍有737位烈士等待回家。

张红琢8年自费为烈士寻亲,时常有人问起花费,他总不以为然:“与千万烈士气壮山河的壮举相比,我这点小小付出天经地义不值一提。耗费的就是开车油钱和过路过桥费,吃的是路边摊果腹就行,住的是小旅店,几十块一晚,用不了几个钱,也没时间算过。可能别人无法体会,我每天都能接到十几个全国来电,有答谢的有求助的,尤其是听到风烛残年的老人求助声音时,我立即产生一种紧迫感使命感,老人们日子不多了,如果没能帮他们找到亲人安葬地,将是我终生遗憾。我现在最迫切的希望是,能够感召更多的志愿者加盟,这样一旦需要烈士资料的时候他们能就近查阅,我也不用跑那么远去查资料,只要在电脑前校对下就妥了。果真如此,寻亲效果将会大幅提高。”

采访完老张,他告诉记者,4月22日,他要去昆明踏访一座烈士陵园,预计一周时间。老张喜欢在路上的感觉,他说人各有各的活法,有人喜欢游山玩水飙歌畅饮打牌挣钱数到手软,他最喜欢夜灯下翻翻烈士寻亲统计名单,这就是他这个小人物追求的幸福。只要身体允许,他会一直为烈士们找下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