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校考没了,艺考生怎么办?

时间:2024-04-23

文 周婧

被迫换赛道

2021年12月28日这天,艺考生李睿做了一个决定,她打算放弃主攻的编导专业,将艺考方向转为录音艺术。为了恶补录音基础知识,她找到北京的一家培训机构,试听了一个小时的课,结束后,对方管她要2000块钱。李睿感到愤怒,掏了钱,又赶忙买了张飞机票回到家乡大连。

在大连,她报了集训班,补交插班费,10节课收费一万元。在当地这也算贵的,但没有办法,1月中旬至2月初,各大高校即将组织艺术考试,时间迫在眉睫。

李睿之所以仓促转专业,是因为这样一则公告。12月28日下午六点左右,浙江传媒学院发布了2022届艺术类招生简章,除保留播音主持、录音、表演专业的考试,全线取消编导、戏文、摄影等艺术专业校考,改为省统考成绩录取。

当时李睿正在修改她的故事写作,为接下来的考试做准备。消息出来后,她所在培训机构艺考群一下子炸了,四处都是艺考生们的阵阵哀嚎。往年,浙江传媒学院的一个专业招生人数少则三四十人,多则上百人,编导摄制都加起来,就是近千人。

对李睿而言,这是更沉重的打击。她的目标是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是她的最后一道升学防线。现在,她几乎只能用地方艺校保底。

李睿的一个好朋友同为学编导的艺考生,在知道这个消息后放弃了艺考,回到学校补习文化课。“我现在学文化课,还能到560分。”好友说道。

通常来讲,艺考生在走向自己心仪的大学之前都要经历三次大考,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是省考(统考或联考)、校考、高考。其中最受重视的就是校考,这也是各高校自主招生的通道。

取消校考的学校并非只有浙江传媒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都取消了除导演以外的所有专业,北京师范大学数字媒体专业取消了艺考,南京艺术学院取消了编导摄制类的考试。细数下来,考试难度适中的中段志愿院校已经所剩无几。

李睿所在的培训机构在线上组织了一场动员大会,老师们轮流打开摄影头发言:“不要想着复读,只会一年比一年难,同学们拼一把。”

“拼一把”的观点也不是空穴来风。2021年9月24日,教育部官网出台政策,里面详细阐述了关于未来艺考的规划与趋向,包括扩大省考覆盖面,全面提高文化课成绩,到2024年校考全面取消,届时,只有几所顶尖院校有校招资格。

2022年1月初,各大高校还没有开放报名通道,李睿已经开始思考转专业的事了。

李睿有艺术天赋,学过钢琴、二胡,初中阶段就开始自己作词作曲。本以为会走音乐道路,高二上学期疫情居家,她看了许多电影,由此对导演这个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21年暑假,她独自一人来到北京,在一家培训机构进行了20多天的编导专业集训。寒假又来了一次。第三次是高三暑假,这一次是专门为艺考最后冲刺而去的。她有明确的目标,通过艺考上大学,将来成为一名导演。

艺考还未开始,可选择的通道已经收窄,摆在李睿面前的有两条路:第一条是继续走编导专业,只能往最顶尖的院校冲;第二条是回到音乐,回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内,录音专业可报考的院校相对更多些。三本艺校则不在李睿的考虑范围内,她选择了第二条路。这是一招险棋,“最起码我有音乐的底子,最差的结果也能上二本学院。”李睿说。

她马上制定学习计划,大部分院校的录音考试,第一关都是才艺展示和自我介绍,她打算裸考,等通过初试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每天她不得不花更多的精力去补齐录音的相关知识,她需要抽出一个小时练琴,录下才艺展示的内容;四个小时听线上专业课;两个小时用来练耳(拿音乐软件反复听音频);三个小时试唱歌曲,其他时间她还要创作乐曲,睡觉时已经接近凌晨两点。

这些对李睿而言不算什么,她只是为不能走编导这条路而遗憾。这两年她在编导专业学习上已投入大量的精力和金钱,不能在自己理想的道路上继续向前让她有些沮丧。

考了三年,难上岸

过去十几年间,全国艺考报名人数从2002年的3.2万人上升到2020年的117万人,翻了36.6倍。相对普通高考,艺考对文化课分数要求较低,让一些人感到这是一条上大学的捷径。近几年的艺考改革,就是强调从严控制艺术类专业设置,给艺考降温。

校考大面积取消是从2020年开始的,疫情暴发,一大批院校和专业取消校考,需要校考的专业首次采用视频初选、在线考试的方式。两年过去,线下考试仍然没有恢复,现在的艺考模式,依然采用统考+现场复试或是线上初试+现场复试的形式。这种考试模式给考生们带来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2022年1月15日上午9点,中央戏剧学院开启线上第一轮初试。考试持续5天,由考生自由选择其中的某一时间段进行考试。

18日上午9点,郑州考生王莹莹早早来到培训机构,这天她要为中戏的电影导演专业准备考试视频彩排。她穿着白衬衣,外面套了件牛仔服,扎着丸子头。在一间空旷的教室里,架好手机支架,整理好妆容,她开始练习录制视频。

19日下午4点,王莹莹正式开始考试。她的电脑前摆放着两部手机,一部主机位拍摄考试内容,一部辅机位拍摄考试环境。接近5点时她完成考试,在上传视频时,她发现辅机位视频反复上传失败。下午6点整,中戏关闭考试系统,“考试失败”四个字在电脑屏幕上跳出来。那天,“中戏初试系统故障”登上微博热搜,近千名考生受到影响。

为了这场考试王莹莹足足准备了三年。

2020年她第一次参加艺考,遭遇疫情。直到4月,中戏才出台新的艺考政策,她最喜欢的演出与制作专业取消考试,只剩下制片和影视编导两门专业。她描述那场考试,“糟糕透了”。

2021年,王莹莹第二次冲击中戏,这一次她在视频上做足了准备。硬件设施上,为了使光线看起来更柔和,她购买了两盏打光灯,另外还准备了两台手机。

在妆容方面,尽管学校要求素颜,但大多数考生都会化淡妆,穿着也有讲究,据说“中戏的老师喜欢看起来乖一点的学生,南艺的广编专业更喜欢你穿得学生气一点,但考导演可能就需要穿得更有个性。”她准备了七八套衣服,有衬衣、毛衣裙,还有为才艺展示准备的舞蹈裙。

考试前她租了一间民宿用来布置考场环境。一般来说,挑选的民宿要中式复古风或小清新风格,视频的背景可以是一束植物或是一幅风景画,“老师看到后会增加印象分,觉得你有艺术气质”。这些民宿住一晚在200元左右,艺考期间,她前前后后住了一个月。

相比前一年,王莹莹在专业上打磨得更为成熟,但她很快意识到艺考既需要实力,也需要一点运气。2021年,中戏的一个专业报考人数达4000余人,初试过关率仅有2%。王莹莹没能成为幸运儿。她所在的培训机构,仅有一个人过了初试,当她知晓过关的女生是一个对编导丝毫不了解的播音生之后,积累的情绪突然爆发:“挺离谱的,难道是她们更上镜一点,在视频里更好看一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2021届的艺考生确实更为艰难。各大高校除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大部分专业恢复校考外,上海戏剧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的校考专业数量进一步缩减,中央戏剧学院的传媒类校考仅剩戏剧影视导演与电影导演(原影视编导)专业。取消校考的专业或采取省统考成绩加上文化课成绩由高到低录取,或直接取高考文化课成绩。

王莹莹是河南人,她意识到,对于河南这样的高考大省,如果不进行艺术生校考,也就意味着文化生和艺考生之间没有区分,文化生也可以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艺术类院校。不仅如此,艺术类院校正逐年提升文化课成绩。

王莹莹的一个朋友2021年参加北京电影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校考,虽然专业课合格,但由于文化课分数没能过线,无缘北电。后来通过努力,这位朋友凭借纯文化课的分数考上了中戏的戏文专业。朋友劝她,“去拼文化分吧”。王莹莹难受极了,她花了太多时间精力在专业课上,文化课早就力不从心,2021年高考成绩下来,比前一年还低了40分。

考生们路在哪里?

2月20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业开始第一轮初试,100多道文史哲综合考题,平均一道题的答题时间为38秒。考试前几天,陈冬和他的艺考朋友们围在一起猜题、出试卷,反复背诵知识点到凌晨。考试结束后,他感到疲惫,其中有的题不在他的准备范围内,但他并不懊恼,“考完了就过去了”。据北京电影学院官网显示,今年艺考报名人数约28500人,而它的招生计划只有600余人。

2020年他第一次报考北电,拿到了导演专业的合格证,专业排名第23名。北电招收18个人,专业排名前18人里有4个人文化课分数没过线,于是名次开始顺延到第22位。最终,他离进入北电只差了1名。这次的排名给了他很大的成就感,他觉得自己有艺术天赋,于是选择了复读。

2021年暑假,他去合肥拍一个纪录片作为自己的艺术实践。在拍摄过程中,因为某一技术问题,他几次与团队发生冲突,拍摄一度进行不下去。这次经历让他开始问自己,拍摄电影到底是为了什么?他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更多思考。陈冬说,尽管这条路很苦,但他的人生好像因为学艺术这件事开始走向了一个更清晰的方向。

3月末,2022届艺考已进入尾声,考生们一边抓紧最后的艺考,一边开始全力以赴备战文化课。

李睿在2月底回到学校一手抓文化课一手抓专业课。数学是李睿头疼的科目,为了准备艺考,她错过了学校第一轮复习,妈妈帮她找了老师一对一辅导,每晚9点后的两个小时,她需要攻克数学,从基础题开始学起。

王莹莹还在准备其他学校的校考,3月初,中戏的初试成绩在网上公布,王莹莹最终无缘中戏。距离高考不过100多天,她说自己没有难过的时间,能做的只有努力复习,好好备考。

艺考改革逐年,推进,也考验着考生们的综合能力。可以预见的是,持续数年的千人、万人参加艺考校考的热潮将渐渐平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