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民生新闻报道中“温度”的力量

时间:2024-04-23

文 李丽

在各类新闻报道中,民生新闻主要关注的是老百姓身边的事,因此民生新闻报道必须具有“温度”,能够真实反映民众的民生需求,以此提升新闻的可读性,同时也提高民生新闻报道的质量。

民生新闻报道中“温度”的概述

民生新闻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民生新闻应当是有“温度”的新闻。有“温度”的民生新闻是指民生新闻具有人文关怀,同时也能够展现人性的光辉。民生新闻的“温度”可以从内容选取、报道方式以及报道思想等多方面体现,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时投入情感,强调新闻中的人间真情,以此形成爱心“温度”,并且将这种爱心“温度”在社会上传递,以此在社会上弘扬正能量。

有“温度”的民生新闻必须尊重新闻客观性

新闻的客观性是新闻报道中永恒的话题,新闻必须始终坚持以事实为根据,在报道新闻时不能够添加任何个人情感,因为个人情感和新闻的客观性之间并不相同。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民生新闻开始突破了新闻客观性的底线,在民生新闻报道中掺杂了许多主观因素。民生新闻的报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含从新闻的产生到最后编辑等各个流程,每一个过程都需要人参与,每一个过程都可能会掺杂情感。例如,民生新闻本身就包含善恶曲直,这是一种客观的存在,而民生新闻的从业人员都是有情感的人,在面对新闻事实时不可能没有任何感知,在报道过程之中也很难不掺杂情感因素。

有“温度”的民生新闻满足情感需求

第一,有情感的民生新闻工作者会造就文化。有“温度”的民生新闻可以架起读者与记者之间的桥梁,实现两者之间的灵魂沟通。对于民生记者而言,有“温度”的民生新闻源自于自身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同时也源自于自身的个人价值判断。拥有社会责任感的民生新闻记者会严格约束自身的一言一行,会始终坚持新闻报道的道德底线,并深刻认识到自身的报道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在参与新闻采访时,民生新闻工作者投入了饱满的热情,尤其是在新闻现场采访当事人时,由于其身临其境以及接触了大量一手资料,会使民生新闻记者对于整个民生事件有最真实的感悟,同时也会有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而这种情感是最真诚也最为可贵的,也是最有“温度”的,是民生新闻记者的真情流露。民生新闻记者将有“温度”的内容呈现给广大观众,以此确保民生新闻的“温度”。

第二,良好的社会舆论需要有“温度”的民生新闻。由于民生新闻的报道非常广泛,而且贴近民众的日常生活,备受老百姓的关注,也是当前各类新闻报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类型。舆论引导是媒体的重要职责,良好的舆论氛围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正确的舆论导向可以弘扬社会主旋律。有“温度”的民生新闻由于其报道的内容积极向上,同时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报道内容又贴近民众的生活实际,具有强大的正面引导效应。社会舆论需要有“温度”的民生新闻引导,以此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同时不断提高社会的凝聚力,展现当代社会发展的精神面貌。

民生新闻报道中缺乏“温度”的表现及原因

民生新闻报道中缺乏“温度”的具体表现

第一,选材角度不科学。由于媒体竞争的加剧,民生新闻报道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愈发激烈,由于民生新闻覆盖面较广,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受民众的关注度也非常高,而为了争夺这一部分群体,一些民生新闻在选题方面出现了误区,关注了一些极端或者刺激的民生新闻,希望以此吸引观众的眼球。例如,一些民生新闻选择了犯罪类的题材,一些民生新闻选择了各种各样的意外事故。这些新闻题材可以作为民生新闻的报道题材,但是这些新闻内容大部分都是社会的负面新闻,存在较强的警示效应,而通过新闻媒体平台的无限放大,很可能会给整个社会带来负面的能量,这与有“温度”的民生新闻应给社会带来正能量的理念相违背。与此同时,一些民生新闻甚至以炫富作为新闻的主题,这类报道没有任何社会意义,也无法满足有“温度”报道的要求,同时也会对正确的价值观产生不良的影响。为此,有“温度”的民生新闻在选材方面一定要注意导向,其新闻出发点必须坚持对社会负责,不可哗众取宠,更不能胡乱炒作。

第二,对新闻事件当事人进行再次伤害。在民生新闻的报道中,一些报道过分追求真实性,将新闻事件原原本本地反映在社交媒体上,这不仅没有使当事人感受到来自于社会的温暖,甚至可能会给他们的正常生活带来许多不便之处,使当事人遭受新闻报道的二次伤害,甚至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网络暴力。例如,一些民生新闻涉及到当事人的隐私,将当事人的家庭问题甚至是生理问题公之于众,严重影响当事人的正常生活,构成再次伤害。再次伤害主要是指新闻事件已经给当事人带来了一次伤害,而新闻媒体不负责任的采访又给当事人带来一次伤害,这种伤害不仅会侵害其合法权益,很可能也会伤害当事人的情感,破坏新闻的公信力,也违背了新闻的价值取向。

第三,利用讽刺挖苦的报道方式。在报道民生新闻之时,新闻记者应当尊重客观事实,同时还需要抱着负责任的态度营造有“温度”的新闻,在新闻稿件上体现人文关怀,尤其是在报道一些悲剧新闻时需要慎之又慎,充分完善新闻语言的构架,以此体现新闻的社会责任感。但是,一些民生新闻报道常采用挖苦和讽刺的调侃方式,企图以此来吸引读者的关注,这种畸形的新闻报道理念失去了基本的人情味,甚至可能会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

民生新闻报道中缺乏“温度”的原因

第一,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而降低了民生新闻的“温度”。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新闻媒体已经采用了市场化的运作模式,需要在市场竞争中自谋生路。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之下,民生新闻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新闻质量。与此同时,这也将民生新闻推到了经济重压之下。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一些民生新闻开始转变新闻报道的理念。在民生新闻报道中出现了许多低级趣味的报道内容,并没有真正与读者进行心灵上的交流,也没有真正关注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的真正需求,甚至有部分记者随大流,在竞争中迷失自我,丧失了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致使有“温度”的民生新闻数量越来越少,各种各样低俗媚俗的民生新闻报道越来越多。

第二,新闻记者自身缺乏责任感。在市场环境之下,一些民生类节目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希望可以在市场上取得轰动性的效果,以此博取大众的眼球。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之下,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思想进入了民生新闻的创作之中,致使一些民生新闻充斥着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气息。与此同时,我国民生新闻记者经济收入与新闻报道的数量密切相关,这种分配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媒体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但是如果不加以有效规制,很可能会致使民生新闻记者不择手段,为了提高自身的报道数量而制作缺乏“温度”的新闻,放弃了对于职业道德的坚守。

第三,法治体系建设滞后。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民众的价值观念也变得多元,出现了一些思想滑坡的情形,而一些民生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也出现了滑坡。在约束民生新闻从业者时,除了有中国记者协会所颁布的职业道德准则之外,我国缺乏来自于政府部门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撑。正因如此,民生新闻从业人员的行为很难受到约束,这使许多从业者突破了道德的底线,报道了许多缺乏“温度”的新闻。

如何做有“温度”的民生新闻

第一,不断提高新闻线索的鉴别能力。在报道民生新闻时,新闻线索鉴别是新闻工作的开始环节,好的新闻线索可以使民生新闻记者创作出高水平的新闻报道,使新闻更加具有“温度”。但是,在大千世界中每天都会发生无数民生事件,每天也会有无数的民生新闻线索,因此如何辨别有价值的民生新闻线索至关重要。民生新闻记者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坚持根据时代主流选取自身的新闻报道方向,将时代精神融入到民生新闻报道之中,以此确保民生新闻的价值理念正确,同时也能够贴近社会的诉求,贴近民众的生活。在新闻报道之时,民生新闻记者应当坚持将积极真实的内容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通过内容给读者带来精神力量和人格的力量,使读者在读完新闻之后拥有正义感,同时也能体现出人间自有真情在,为整个社会营造正能量。在创作有“温度”的新闻之时,为了使读者从心灵上感到震撼,民生新闻记者还需要辨别各类不同的新闻线索,因此新闻记者必须沉下心去认真感悟每一个新闻事件,发现看似平淡无奇的新闻事件背后所孕育的价值,着重挖掘具有“温度”的故事情节,使民生新闻可以震撼人心,同时也可以传递出人间真情,向民众推送有“温度”的新闻报道。

第二,拉近报道距离。为了制作有“温度”的民生新闻,民生新闻报道必须做到真实感人,必须让广大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因为只有真实才能够真正吸引广大观众的眼球。在民生新闻报道中,从业人员与新闻事件之间的距离将会直接决定着整个新闻报道的深度,同时也会影响到整个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要想真正制作出有“温度”的民生新闻,新闻记者必须深入基层,深入民众的生活之中,与当事人进行坦诚的沟通与交流,通过零距离的接触新闻事件,将整个新闻事件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同时借助媒体使读者与新闻事件的当事人之间形成情感共鸣。在这一过程之中,从业人员需要把握新闻报道的距离,不能够一味地追求贴近性,以防止对当事人造成再次伤害,同时也使很多新闻观众感到不适。在新闻报道中,新闻语言是最基本的元素,其肩负着传递新闻“温度”的特殊使命。我国汉语博大精深,各种各样的新闻描写手法数不胜数,各种各样的情感表达方式更是数不胜数,同一个事物很可能有数十种不同的表达模式,同一句话断句不同很可能意思就大相径庭。为此民生新闻记者需要深入挖掘新闻事件的核心,同时也需要深刻体会新闻事件本身的内涵,用平实的言语去触动读者的心灵,以此实现灵魂上的共鸣,最终使民生新闻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第三,坚持职业道德操守。民生新闻的从业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必须始终怀有坚定的新闻记者理想信念,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同时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民众对于自身的真实需求,需要放弃蝇头小利,看到民生新闻报道的时代使命,以此营造有“温度”的民生新闻。为此,民生新闻记者必须拥有一颗为百姓服务之心,要坚持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用百姓的视野报道新闻。如果在面临利益与有“温度”新闻的冲突之时,民生新闻记者必须坚持自身的道德价值底线向社会宣传真善美的价值观念,向社会营造正能量。为此,民生新闻记者需要告诫自己,自身的一言一行对于整个社会风气都可能会带来影响,因此在新闻报道时必须慎之又慎,坚决向社会推送积极向上的新闻内容,坚决抵制各种媚俗的价值观念,为社会输送更多有“温度”的文章。

第四,不断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鼓励更多有“温度”的民生新闻报道,同时也为了防止民生新闻记者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我国还需要强化法律法规建设,通过制度约束民生新闻从业人员的行为。本文设想,我国可以构建一套完善的新闻法律法规体系,通过该项体系指导民生新闻从业人员规范自身的各项行为,了解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以此从源头上杜绝虚假报道,为社会输送更多有“温度”的民生新闻。与此同时,我国政府还需要严厉打击各种各样的违规行为,尤其是重点打击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生新闻,让更多有“温度”的民生新闻展现在读者面前,以此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综上所述,为了可以做出有“温度”的民生新闻,新闻记者需要不断提高新闻线索的鉴别能力,同时还需要拉近报道的距离,坚持自身的职业道德操守底线,同时我国还需要不断强化法律法规的建设,以此不断提高民生新闻的“温度”,为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