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摘 要:《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是方方新写实小说的代表,小说中农村青年涂自强的奋斗悲剧触人心弦、引人深思。小说以独特的叙事策略带来了悲剧效果、鲜明的人物塑造引发了对人性的思考,并蕴含着明显的存在主义意味。小说揭示了世间百相,反映了时代症候,表现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存困境和人性枷锁。
关键词:方方;《涂自强的个人悲伤》;生存;人性
方方的中篇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叙述了出身贫寒的涂自强考上大学后勤工俭学,不断努力,但毕业后面对生活变故,不得不陷入生存困境,而至得肺癌离世的故事。小说取材贴近社会现实,引起了读者共鸣,且作者采用了独特的叙事策略,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使悲伤深入到了读者内心深处。
一、独特的叙事策略带来的悲剧效果
在《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中,作者采用零聚焦叙述方式,并以悖谬故事和荒诞结局,使小说产生了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
涂自强考上大学、离村进城、大学毕业、所累成疾,他并没有掌握命运的权利,作者以零聚焦叙述实现了对涂自强命运的掌控,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了涂自强在奋斗中的不自主。“‘零聚焦指无固定视角的全知叙述,它的特点是叙述者说出来的比任何一个人物知道得都多。这通常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的叙述。这类叙述的传统特点是无视角限制。”[1] 作者以此叙述方式,使涂自强的奋斗经历和悲剧人生得以尽情展现。
为了突出小说的悲剧效果,展现涂自强的生存困境,作者在小说中还采用了悖谬故事和荒诞结局。涂自强考上大学,在众人帮助下踏上求学之路,按“大团圆”审美心理倾向,读者容易形成这样的期待视野:不怕吃苦、备尝艰辛的涂自强,应有美好的未来。然而,作者笔锋一转,父亲去世使涂自强错过考研机会,低微薪水、老板逃跑、家中房屋坍塌、患肺癌离世,作者以悖谬故事和荒诞结局颠覆了读者的期待视野。这种悖谬与荒诞使读者情感跌宕起伏,加深了对主人公命运的惋惜之情。
二、鲜明的人物塑造引发的人性思考
在《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中,方方刻画了农村青年涂自强这一典型人物形象,表现了对底层小人物的关注,涂自强的悲伤代表了一类人的悲伤,引发了对人性的思考。
一方面,涂自强肯于吃苦、乐观善良。涂自强一生都在为维持生计备尝艰辛,遭生活变故也没有消沉,直至生命最后依然从容。另一方面,涂自强逆来顺受、委曲求全。与路遥的《人生》相比,涂自强与高加林同为农村青年奋斗失败的典型,却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涂自强能平静温和的接受一切,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冲突和矛盾,也无需不满和抗争,如,谈及爱情时他想,“没有女人就没有吧,这是天定的命运。”[2]
涂自强靠“自强”进行终其一生的奋斗,其悲剧命运一方面因为他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性格弱点,另一方面是现实生活所迫。村长说,“村里只要有一个人当官,就吃不到亏”;[3]工地上的人说,“早点当个大官回来,给咱山里造点福”。[4] 小说中,官权当道的思想留植于人们心中,并在现实中得到了印证:在食堂勤工俭学的女学生随大款离去,赵同学靠家庭背景赴美留学,而没钱没权的涂自强只能靠“自强”改变命运。
在社会现实与个人弱点的双重作用下,涂自强只是“徒”自强,这种反讽手法的运用,写出了涂自强无法逃脱命运的摆弄。涂自强游走挣扎在社会的边缘其命运虽不能代表所有农村青年的命运,但不可否认的是残酷的社会现实和人性弱点给了他无法挣脱的枷锁,让他在困境中无法自拔。
三、明显的的存在主义意味
小说中,涂自强随波逐流,不怒不争,他的悲剧人生以及在他身上所展现的人性弱点,表现了个体的孤独感和非本真的存在状态,蕴含着明显的存在主义意味。方方在创作手记中说道:“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太遥远了。遥远得彼此总是只能朦胧相看。有谁想要知道你的心情和想法呢?反过来,你自己又何曾想要听别人诉说他的一切?所以,人既作为一个独立体存在于世,那就注定了他一世的孤独。”[5]小说中,这种个体生存的孤独,表现为涂自强的孤独无依。
涂自强周围有很多与之相关的人物,在塑造过程中,作者突出涂自强的形象,将其他人物虚化。小说中只有“涂自强”和“采药”有名字,其他人以父亲、母亲、老师、赵同学等指代,这样的人物命名方式,暗含着涂自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呈现在他面前的世界是陌生的,他与世界是不相融的,其人生注定是孤独的。海德格尔认为,“此在的存在整体性即操心,这等于说:先行于自身的-已经在(一世界)中的-作为寓于(世内照面的存在者)的存在。”[6]涂自强存在着,但他没有找到存在的真正意义,孤独在世,终又孤独离世。涂自强孤独在世且“沉沦”于众人之中,丧失了自己的本真生存。看到同学有电脑,涂自强也要买电脑;临毕业,他听赵同学的建议考研。涂自强的人生不再是自己的人生,而是成了别人眼中的人生。
总之,在《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中,作者以独特的叙事策略和鲜明的人物塑造展现了涂自强的生存困境,揭示了现实生活的残酷和人性的弱点,并有着一定的存在主义意味,发人深省,意蕴深远。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3][4]方方:《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3.
[5]方方:《倾诉是心灵的舞蹈》[J].当代作家评论,1997(6).
[6](德)海德格尔著.陈嘉映,王庆节译:《存在与时间》(第4版).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作者简介:刘兆爱,济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