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张伟娇
摘 要: 纵贯历史,面具文化穿插在各种文化中,而在契丹族中面具变得尤为重要,为死者佩戴面具不但成了一种风俗,还有了明显的等级之分,并且制作也是非常精良。契丹面具给人一种神秘感,本文就它的渊源和作用做简单认识。
关键词:面具; 萨满教;佛教;崇拜
给死者佩戴面具的风俗是是一种横遍全球,纵贯古今的一种文化现象,世界各地都有为死者戴面具的习俗。
契丹面具在墓葬中的涌现是有一定的社会和历史根源。我国的面具文化也是源远流长,上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下经青铜,早期铁器,汉唐,宋元,明清时代,一直到今天,辽代的面具只是面具历史链条中的一环。然而历史进展到辽代,金属面具成了墓葬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显得无比重要,上至老人下至儿童均有佩戴,且在辽墓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辽代的面具制作精良,上有人的五官,基本都是较安详的表情,人死后戴在人脸上。辽面具就目前发现基本出自帝王贵族墓中,按墓主人身份等级分为金、银、鎏金、铜等面具,分成人和儿童面具。下面就其来源和功能做简单的认识。
就我国来说,面具文化的开始算是在新石器时代,比如大汶口文化中就有用陶器覆面的现象,还有玉石掩面的良渚文化,商代墓中,西安老牛坡商代墓出土的兽面形面具,就是出土于墓主人头部,所以可能是用于覆盖死者面部的。看来在死者脸上覆盖面之习在古代是屡有发现,所以辽代契丹面具的出现也不足为奇,它是古代文化传承的表现。至于它的产生背景和起源一般学者都把它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习俗而产生的萨满教信仰联系在一起。
在北方主要在长城以北地区发现的新石器到青铜时代的岩画上面有上万幅的面具岩画,而从这些面具的分布地方、造型来看,这些千奇百怪的面具是各种各样自然神的外化形式。巫师的造神,媚神和拜神活动,这些以面具为载体的神灵形象,是远古各种神的综合体。其中有太阳神,天神,水神、祖先神,鹿神等等。如面具形式所表现的太阳神,是由太阳神的射线和人面合在一起组成的。作为神灵载体的面具,是供人祭拜的对象。面具岩画,反映了最早最远古先民的自然崇拜,天体崇拜和鬼神崇拜。所以墓葬中面具的出现就不是偶然了,它是我国古代人们对巫术信仰等的结果,即使不完全是,也是有一定的渊源的。
面具文化主要出现在北方,还跟北方草原狩猎生产有一定的关系,面具是原始伪装狩猎的工具。在内蒙古新石器时代岩画中,就有头戴兽冠,张弓搭箭的猎人,其冠做兽头形、竖耳、长嘴张开,为典型兽冠面具。另据古籍中也有记载头戴面具捕猎的情形。随着萨满教万物有灵性说,于是狩猎巫术出现了以面具遮面,以防野兽报复的内容,这应该是面具的最初遮蔽功能。
辽代中,佛教是其国教,中期以后达到极盛,《契丹国志》记载:“北妇以黄物涂面如金,谓之‘佛妆”。这是佛教影响在契丹人生活中的表现。为祭祀祖先,契丹皇帝大量塑造雕像已故先君及后妃的“御容”像。《辽史·礼志》载:“及帝崩……帝及后妃皆铸金像焉”。又《辽史·地理志》载:仪坤州“建启圣院,中为仪宁殿,太祖天皇帝、应天地皇后银像在焉”。从形式上来看,佛教对造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辽代金属面具,目前以陈国公主与驸马的两件金面具级别最高。据辽史相关记载,在公主下嫁时,曾送予送终之具,这两具面具的表情作双目圆睁状,可能是在墓主人生时制作,即公主下嫁时的陪嫁。而辽代出土的大多数面具,双目微闭,神态安详,有的略作微笑。造型特征与辽代的佛像极其相似,这又为辽代的面具造型技术来源提供了一线索。面具与佛像造型相似的巧合不能排除二者亲密关系的可能性。
那么佩戴面具究竟有什么作用呢?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戴面具的习俗与契丹族固有的萨满教信仰有关,戴网络与面具者为契丹贵族中一部分具有特殊职业和信仰的人。因为巫师从事的是一种神职工作,所以生前施法术定有一套特殊的法衣、法帽和法器,死后也也就会有一套特殊的葬具。从考古来看金属面具并非普通人所享用的,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和阶层,巫师萨满自然是首先考虑的对象,面具作为巫师的一种特殊法器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的,在巫师死后作为一种葬具而陪葬。
据统计,辽代的面具在墓中出现在辽代的中后期,也就是辽代经济、政治、军事等力量增强之后,也就是在辽代统治范围扩大,在契丹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又接受中原文化的一些思想而反映在墓葬习俗上的表现,其功能和汉人一样具有存亡者之灵气的意味,为死者戴面具达到保护灵魂的目的。
前面已经提到面具和佛教的关系,所以本人也有一种新看法,既然自古就有升仙思想的存在且经久不衰,而佛教中也讲究转世轮回说,且佛教在辽代是非常兴盛的,契丹族建国后又大量学习汉文化,尤其效仿唐的一些传统习俗,比如著名的辽三彩是受唐三彩的影响,在辽代大量烧制使用,契丹族颇喜欢金银器,日常生活中常见使用,这也是受了唐人的影响。所以受汉人的影响,辽代墓室内有大量壁画,壁画有一些类似唐代壁画墓中的升仙图画内容,而给死者佩戴面具在辽墓中出现也可能是契丹族另外一种升仙思想的表现形式,寄托了死者死后的美好愿望和生者为死者的祝福思想。
综上来看,契丹族墓葬中的面具是当时复杂的社会条件和其民族固有信仰的产物,同时面具也是留给我们的一具珍贵艺术品和那个时代的标志。
参考文献:
[1]盖山林.契丹面具功能新认识[J].北方文物,1995(1).
[2]郭淑云.北方丧葬面具与萨满教灵魂观念[J].北方文物,2005(1)
[3]张力,张艳秋.辽代契丹族金属面具与网络试析[J].内蒙古文物考古,2005(2).
[4]刘未.辽代契丹墓葬研究[J].考古学报,2009(0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