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儒家教育思想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启示

时间:2024-05-04

洪芳

提起儒家,也许是受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以及十年文革时期对儒家特别是孔子的大肆批判的影响(如五四时期的“打倒孔家店”,文革时期的“批林批孔”),很多人都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厌烦、排斥乃至有意无意的疏远。然而,历史的车轮是滚滚向前的,谁也不能阻止有着蓬勃生命力和真理性事物的发展和进步,而儒家的发展也同样如此。在经历了长期的肯定和倍受瞩目,又经历了近代以来的否定批判和倍受冷落之后,历史的车轮进入到改革开放的春天;而儒家的思想在经历了如此长期、复杂和坎坷的遭遇后,也迎来了她生命中的第二个春天;她正在逐步地为新时代的人们所了解、熟悉和关注。

儒家教育思想总结概括下来主要有四点即:教化天下,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以仁为本。

一、 教化天下——对教育的高度重视

孔子创办了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规模数多、成效显著、影响深远的私学;编著了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全面而系统的教科书“六经”;他认为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首要条件,是培养治国人才之路,是开发民智的重要手段。他这种重视教育的光辉思想,深深地影响着后世,从而形成了我国重视教育的深厚传统。从儒家思想来看,学习是由“学—思—行”或者“格物—致知—正心”组成,学习不仅仅是阅读、听讲和思索,还是进一步的道德实践,这样的教育观念体现出强烈的实践精神、人文倾向和社会整体意识。儒家思想对教育的重视还表现在教育学生的立志上。儒家自孔子开始,就主张治学首先须立志。孔子把治学过程概括为立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时习、笃行七个步骤,其中,他把立志排在了治学的首位,足见他对治学过程中立志问题的重视程度。

高等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改革与发展历来都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所以高校培养学生,须先立志,不仅学生立志,高校本身更要立志,如何培养学生,树立何种人才培养观,这都是高校需要自我反省和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二、因材施教——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者,十分注意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周游列国,接触社会的现实斗争,教育内容许多都来自社会实践,与封闭型的教育完全不同。其灵活多样的教方法主要有对话式、座谈讲座式、借景生情式、评判式、现场教学式、引而不发式、旁敲侧击式等。孔子经常鼓励学生提问题,并给出自己的看法,在教学过程中气氛活跃、融洽、自然,效果非常显著。

在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儒家学者强调要培养兴趣、好学乐学;要注重自觉、自动、自得。这些观点与当今高校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在治学中的自觉主动的精神不谋而合。只有学习者对所学内容感到了极大的兴趣,才能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才能积极地去思考,进而理解、消化并吸收。

对于现代高等教育,当然不可能照搬孔子的教学方法,但它对如何克服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呆板性,寓教育于生动活泼的多样形式中,无疑是大有裨益的。特别是如何克服注入式,填鸭式教育方式,既提倡刻苦读书,又鼓励学生脱离书本去想象,去创造,使之富于创造性,更可从孔子等儒家学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中受益。

三、有教无类——正确处理教与学、师与生之间的关系

孔子的学生中各种阶层的人都有,所以他主张有教无类。这一思想可以用于改善师生关系,改善高校对生源的看法。儒家思想家们意识到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方活动的结果,只有充分发挥双方的积极性,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孔子一方面强调教师要乐教、善教,要“诲人不倦”;另一方面又强调学生要乐学、善学,要“敏而好学”。就教师而言,为了教好,必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就学生而言,主要任务是学习,但也可以帮助教师,提倡“当仁不让于师”,肯定“后生可畏”。在教育史上,有人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甚至主张师云亦云,束缚或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有的特别重视学生的学,对学生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从而陷入儿童中心主义的泥坑。对这一问题如何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以解决,儒家的思想和经验或许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儒家思想告诉我们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地位,强调教师主导地位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的主动性等问题。此外,对于高等教育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的的高校间歧视学生问题,也可以用教无类思想的教化作用,以此作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指导高校的各项改革和发展。

四、以仁为本——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细想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以仁为本”的思想就是“以人为本”,即主张人与人之间应当互爱,应当时时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在高校管理中,要坚持从人出发,以人为本,把充分发挥人的智能和才华,实现管理目标,作为管理目标的终极。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来了解人,关心人,信任人,依靠人,凝聚人,真正调动每位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引发他们献身教育的积极行为。

儒家的教育思想对于现代高等教育的意义在我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后的提取利用和扩展延伸,用其精华思想来指导我们当代高校的管理与改革,这才是儒家教育思想对于现代高等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吴云鹏.儒家传统文化对高校学分制管理的负影响[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2).

[2]张力奎.阎光才;影响我国高教政策实施的传统文化因素[J].江苏高教,1997(04).

[3]李轶芳.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透视[J].大学教育科学,2003(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