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王秀云
摘 要:本论文主要探讨了博尔赫斯的梦这一主题,并以《等待》这篇作品为例针对博尔赫斯在《等待》中是如何通过三个梦境来呈现主人公在等待死亡过程时的内心恐惧的心理变化,以此来进行阐释博尔赫斯梦的主题形式。
关键词:梦境;恐惧;死亡
博尔赫斯曾说:“小说无非是梦的引导.从而消解了现实与虚构的对立关系”。
博尔赫斯的作品大多都是在反映“世界的混沌性和文学的非现实感”。他最著名的短篇集有《虚构集》和《阿莱夫》;而在这两个短篇集中,就集中汇集了:梦、迷宫、图书馆、虚构等众多主题。同时,他也常采用时间和空间的轮回与停顿、梦境和现实的转换、幻想和真实之间的界限连通、死亡和生命的共时存在、象征和符号的神秘暗示等写作手法;他总是把历史、现实、文学和哲学联系在一起,以此打破他们之间的的界限来模糊它们的边界;把读者带进一个神秘的、梦幻的、虚构的世界里,让读者在真实和虚幻之间来回穿梭并不断地往返其中,以此感受他那具有哲理性意义的文章。
自古以来,梦就被用来表现人生无常,象征世事莫测的;而梦这一主题对于博尔赫斯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成为了他写作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成为了他笔下神秘的象征物;他通过梦境来实现虚幻与现实之间的穿梭功能。如《环形废墟》中的梦创造世界的模型,就是一种虚实的象征,一种幻影;以及在《等待》的梦境中,主人公维拉里屡次梦到被杀的情景,而后来当现实真的来临时他还以为那又是一个一如既往的梦,就在他仿佛又要沉浸在自己的梦里的时候却被杀了。因此,可以看出,在博尔赫斯的作品中他习惯于把虚幻与现实相结合,给读者呈现出众多梦的主题。
因此,在本论文中针对梦这个主题,以《等待》这篇作品为例,来解读一下博尔赫斯是如何通过梦这一主题来表现主人公内心活动的。
《等待》这篇作品,就如题目一样,主要是在讲主人公在等待着一种死亡,等待着一种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来临的死亡,他每天活在恐惧中,不敢与人接触,不敢与人说话,每天都活的小心翼翼,他每天都在黑暗中活着,是一个活在黑暗中的,一个只能与狗交谈的人;是一个在现实中不敢表露自己,需要在现实中掩饰自己的人。因此,博尔赫斯在这篇作品中从很多的细节描写了主人公的恐惧与矛盾心理,并通过梦境来展示出了主人公在等待死亡时的真正想法,以及通过梦境这一虚幻的情景来展示了主人公在等待死亡过程中那内心真实的心理活动,以此,来揭示主人公对死亡时的恐惧及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
第一个梦境是对环境的恐惧;第二个梦境是对恐惧程度的加深,在内心已产生了恐惧,产生了对死亡的恐惧;第三个梦境是当恐惧达到极点时心理上对死亡却能淡然接受。由此,博尔赫斯在《等待》这篇作品中通过主人公的三个梦境所表现出的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也诠释了自己的死亡观。
一、第一个梦境
主人公面对一个环境产生了似梦非梦的真实感受,博尔赫斯之所以想这样通过梦的形式来表达,这和他想用的写作手法有关,就是想通过梦这种形式来表达主人公的真实想法和内心活动。这一梦境体现在作品中的内容是:“人行道对面的一家医院的长围墙;远处一些暖房的玻璃闪闪反射着阳光。那人心想,这些东西(仿佛在梦中见到似的杂乱无章、毫无道理地凑在一起)”①这些描写,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暗含了主人公最初的一种恐惧,对环境的恐惧:“独处的岁月使他知道,在记忆中的每天的日子大多是一模一样的,但没有哪一天,即使在监狱或着医院里,不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②因此,可以看出主人公是对相似环境的恐惧,他从一种环境中逃离出来,而又看到如此相似的环境,心里还是不免生发出恐惧,这也是博尔赫斯通过主人公像在梦里见过一样的描写来表达主人公想要逃离死亡,却被像梦一样的现实所羁绊。因此,通過梦境来传达出主人公内心的恐惧。
二、第二个梦境
关于第二个梦境,主人公内心产生的对死亡的恐惧程度进一步加深,在生活的现实中他努力想让自己表现的很淡定,很勇敢,面对死亡也想很坦然,但是,他的内心却还是很恐惧,“他认为地狱里的苦难不是不可能或过分的,他没想到但丁已把他打进最后一层地狱……他总是做一个背景相同,但细节各异的梦,维拉里和另外两个人握着手枪闯进他的房间,或者在他从电影院里出来时袭击他,或者在阴暗的天井里等他,或者是那些人重新袭击他,他不得不把他们打死。在梦快结束时,他从床头柜的抽屉里掏出手枪(他确实在抽屉里放了一把手枪)朝那些人发射。”③这是博尔赫斯再一次通过梦境来传递主人公内心的恐惧和真正激烈的内心活动,对死亡的恐惧,同时,在这里博尔赫斯也进行了注释说明,这同样也说明了,主人公并不是真的心甘情愿的在等待死亡,他也恐惧死亡,他也想要反抗。他想到了,种种可能性,想到了与仇人相见的种种场景,这也是博尔赫斯设置的主人公的第二个梦境所要呈现出的心理的恐惧与主人公内心的真实想法面对死亡时想要挣扎与反抗。
三、第三个梦境
第三个梦境也是作品的最后结尾,给读者呈现出了《等待》的结局和主人公的命运,一种死亡的来临,一种真正死亡的来临。此时,主人公的心理恐惧已达到极点,面对死亡反而失去了恐惧,以至于主人公已分不清是梦境还是现实,“陌生人的在场(不是开门的声响)惊醒了他,在幽暗的房间里,他们显得很高大,面目在幽暗中却模糊得出奇(在噩梦中一直比现在清晰)……他做了个手势,让他们稍候,然后朝墙壁翻过身,仿佛想重新入睡。他这样做,是为了引起杀他人的怜悯,还是因为承受一件可怕的事要比没玩没了地想象它,等候它轻松一些,或者——这个可能性也许更大——设想那些杀手只是梦中的景象,正如他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多次见到过的那样?”④作品中博尔赫斯通过梦境想要给读者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悲伤,一种极致的死亡恐惧,但此时,博尔赫斯则通过主人公的这一梦境把死亡描述的很轻松,就如题目一样好像做足了准备等待接受一样,就如作品里所描述的对于死亡主人公在梦里无数次的在想像它来临时的场面,而当真正来临时主人公的表现确是淡然的接受死亡,即使他已经分不清哪是梦哪是现实。最后博尔赫斯写到:“他正这样恍恍惚惚时,枪声抹掉了他”。所以通过博尔赫斯的描写,就连主人公一直等待的死亡也是在主人公分不清是梦还是现实的情况下到来的。因此,最后主人公也是在梦的恍惚中被结束了生命。
总之,博尔赫斯在整篇文章中都是在用梦境向读者呈现一种从等待到死亡真正来临的过程,通过三个梦境不同程度的表现,传达了主人公内心对死亡恐惧的心理变化;通过梦境的虚幻向读者展现现实的真实,看似是那么的离奇与虚幻,但却与现实紧紧相连;在虚幻中呈现出现实的存在,让读者真正在虚幻与现实中穿梭。
在《等待》这部作品中,对死亡的思索,也是构成博尔赫斯文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看来,死亡是人类无法逃避的命运,世界是纷乱复杂的,每个人都需要淡然接受死亡。因此,博尔赫斯笔下的迷宫、梦境等众多主题意象都设置为人类生存处境的寓言。其实,死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人类生存的过程实质就是一次次的死亡和恐惧的体验过程,面对死亡和恐惧之时,就需有尊严的在精神上战胜,以此淡然接受。
注释:
①②③④博尔赫斯:《阿莱夫》,(王永年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121,123,124-125,125.
参考文献:
[1]张笑伟.《关于博尔赫斯小说观念的几点思考》[J].四川: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07-20.
[2]高文慧.《博尔赫斯的死亡哲学》[J].德州:德州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2004-01.
[3]刘静.《论博尔赫斯作品中梦幻的自我》[J].浙江: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04.
[4]韦燕.《论博尔赫斯的文学观》[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06-3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