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意象图式视角下的一词多义现象分析

时间:2024-05-04

摘 要:一词多义(Polysemy)是一个重要的语义现象。前人已经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在认知领域,隐喻和转喻对一词多义现象的影响较大,本文从意象图式(Image Schema)的角度研究对一词多义现象的影响。

关键词:一词多义; 意象图式;转喻;隐喻

一词多义是一种重要的,影响广泛的语义现象,吸引了大批语言学家,哲学家的目光,d对其进行多角度研究,如隐喻,转喻,范畴化,语义特征等其它认知方面。本文将从意象图式的分析一词多义现象。

一、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指的是具有相关的概念上或历史上多个意义的词。Hein区分了结构,心理,遗传的一词多义现象。从结构上,一词多义现象的定义有三个标准:有两个或多个相关的意义;这些意义只有一种语言形式;语言形式属于同一种形态句法范畴。

从词源学角度来看,一词多义不同于同形异义。也就是说,有共同词源的意义的词是一词多义词。尽管二者有区别,但界限模糊。在字典中,同形异义词是独立的主标题,一词多义则在一个主标题下用数字区分。如bank就是同形异义词,指“银行”或“河岸”。Foot是一词多义,指“腿的末端部分”;“山最低的部分”。又例如,有一种鱼叫fluke,鲸鱼的一种是fluke,意外的好运也是fluke,在字典中它们是不同的词条,因为它们是三个有不同词源,没有语义关联,只是碰巧词性相同的三个词。几乎在所有的语言中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

二、意象图式

Mark Johnson认为,在概念系统中体验会产生意象图式,这种感知经验产生于我们日常与世界的互动和对世界的观察中。也就是说,它们是来自体验的概念。在“意象图式”中,“意象”非常重要:意思是意象图式不是丰富或详细的概念,而是包括重复体验实例产生的模式的概念。意象圖式有很多种,如容器图式,中心-边缘图式,连接图式,路径图式,部分-整体图式循环图式等。

在概念系统中,意象图式有以下几个属性:首先,意象图式在起源上是前概念的。Johnson认为,意象图式,如容器图式直接根植于体验,来自于感觉经验。其次,一种意象图式可以产生更具体的概念。第三,由于其来自于与世界的互动,所以本质上是有意义的。第四,在这种情况下,“模拟”意思是在反映所代表感官体验的概念系统中,意象图式采用了某种形式。第五,通常情况下,意象图式由可以被单独分析的更加复杂的方面组成。比如,容器图式是一个包含内部,边界和外部元素的概念。第六,意象图式和心理意象是不同的。第七,它们是多模态的。第八,由于意象图式来源于正在进行的体验,它们可以从一个意象图式转换到另一个。最后,它们可以发生在相关意象图式群或网里。

意象图式结构是意义结构中的核心,也是基于此意义的推断的形成,具有命题性和想象性。它们可以按照人类的理解隐喻和转喻性地拓展。人们通过这些意象图式结构努力认识,理解,组织和划分他们所了解的世界。意象图式就是我们的感知交互以及给我们经验以连贯和结构的反复出现的动态模式。

三、意象图式和一词多义

意象图式是概念结构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多个维度,因此可以在新环境下被修改,重组,甚至是被创造。而且,每个维度都可能突出,每一个突出的转换会出现意义的转换,从而在一词多义范畴内外实现意义的延伸。

一般来说,意象图式有两种方式诱发一词多义现象。首先,意象图式的内部结构各部分的自然关系产生了许多一词多义词。当我们看到一个容器,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它里面的东西。所以,一个词很容易就会从容器相关到内容相关而获得意义。例如,在中国,“室”意思是“房间”,也可表示“妻子”或“家人”。“房间”就是一个容器,“妻子”和“家人”则是它的部分。当我们把它看作是一个整体,经常就会把它和其组成成员或部分联系起来。其次,意象图式为隐喻投射提供了框架。隐喻把意象图式从一个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一词多义词。例如,汉字“门”(出入口)就是一个路径图式,属于空间域。入口和出口是一条道路的必要之处。当路径图式从空间域映射到社会活动域时,就被用在“门径”,“方法”,或“找窍门”这些短语中。这些用法在语言中规约化后,词就获得了新的词义。

一词多义现象几乎在所有语言中都存在。意象图式以循环模式存储在人脑中,处于抽象结构和特定的具体图式层次之间,以两种方式影响着一词多义。

参考文献:

[1] 林正军.从历时及共时的角度看“一词多义”现象[D].2004.

[2] 杨新平.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理据[D].2007.

[3] 杨忠.英语语言学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 Fromkin. V. et al.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M].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1998.

[5] Heine, Bernd. Cognitive Foundations of Grammar[M].NewYorkan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6] Johnson. The Body in the Mind: 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 Imagination and Reason [M].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作者简介:岳琳(1989–),女,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