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的研究

时间:2024-05-04

吴小明

一、教学内容衔接上的障碍及对策

1.数的概念的扩张

学生在小学学的只有非负有理数,而初一第一节课引入负数,数的概念扩充为全体有理数。并且运算关系也由原来的四则运算引入了乘方、幂的运算。由于负数的引入出现了相反数、绝对对值等概念,数的运算出现了符号法则。成为学生学习的又一难点。如何让学生很自然地把有理数的运算与非负有理数的运算统一起来,是教学中必须着力解决的。

对策:一是要在算术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理清正负数的概念,真正理解负数的意义。可以用向前和向后,收入和支出来边理解边计算。

例如(-5)+7=? ,可理解成向后退5步,再向前进7步来计算,或把收入记为正数,支出记为负数来训练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回应适应负数中的运算了。

二是要加强对符号法则的教学。对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容易错误的计算,要反复加强巩固练习,使学生尽快掌握并熟练地运用。

例如:(-3)+(-5)=? 3-(-3)=? (-5)-(-8)=?

(-3)×(-4)×(-5)=? -(-3)+3=?

2.“数”与“式”的过渡

小学主要是学习具体的数,而到了初一接触到的是用字母表示数,由“数”到“式”的过渡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飞跃,但其实数和式都是数学的符号,都有固定的计算方式。

对策:教学中必须设法使学生真正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及目的,知道用字母表示数最本质的东西。在具体的教学中,一方面引导学生掌握好用字母表示数和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

例如:A同学的体重为40公斤,B同学的体重为38公斤,C同学……,在这里我们可以把A同学的体重记为a公斤, B同学的体重记为b公斤,在学生接受了用符号代替数了以后,我们再类比简单的加法40+38和a+b,学生就发现只是符号不同,运算都是加法,没什么难的。

另一方面要注意挖掘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联系,如对整式与整数、分式与分数、有理式与有理数、等式与方程、不等式与方程等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区别,在知识间架起衔接的桥梁,从而搞好知识间的过渡。

3.算术方法解应用题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过渡

这两种方法有联系,但是有区别,从思路上讲算术方法解题往往要用上逆向思维,在表述上列方程的表述更加工整有条例。小学的时候学生对于方程只是初步接触,只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方程,因此数学实际问题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用算术方法来解决,学生对方程的掌握程度不够,一般只用算术的方法来解应用题,并在一些简单的应用题上觉得顺手方便,对于复杂的应用题可能很多学生就束手无策。而初中学习了方程的解答,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用方程来解决起来会相对容易的多。但是有算术方法到方程的过渡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学生一时很难转变过来。

对策:让学生感到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的优越性,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要领。用算术方法与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也就是它们的基本关系式不变,但它们的思维方法各异。

二、学习状况分析及对策

1.现状分析

当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之际,也正是他们由儿童阶段向少年阶段过渡的开始,在他们心里上有努力前进的愿望,然而他们毕竟还是儿童,自制力差、贪玩、无目标是他们的特点,他们需要老师的鼓励,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

(1)在学习能力方面,他们的记忆力较强,但理解力较差,习惯于具体思维而不习惯于抽象思维,不善于独立思考,对老师有依赖心理,解题常要给个样子。

(2)在学习方法方面 ,小学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小学数学课里新课份量少;让学生动口动手、巩固练习的时间较多;学生的主要精力用于记忆运算法则与提高运算能力;不少学生忽视运用概念、性质来指导运算,学生只满足于做对答案,而不苛求a于解题过程的合理性、逻辑性、多样性。

2.对策

(1) 兴趣上的衔接与培养。初中的学习对初一新生来说具有新鲜感,在心理上普遍存在着一种上进的愿望,教师应抓住这个契机,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上还开学第一堂课很重要。我让学生谈谈怎样才能玩好游戏?如果游戏总过不了关是什么原因?你会怎么办?会立刻放弃吗?会坚持到成功吗?数学其实也是一种游戏,是数、运算、图形、思维的游戏,只是这个游戏很复杂,有好多的规则,要想“玩”好它可比电脑游戏难多了。除了遵守必要的游戏规则外,也有策略、战术,其中重要的一项得有永不服输的精神,遇到困难时要拿出玩电脑游戏的劲头来克服它、战胜它。学生当时真的是热情高涨,当然在后面的学习中还要不断得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的强化。

(2) 学法上的衔接与改进。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般局限于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完成作业。初中数学教师则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培养。如学生不会预习,可以先教他们预习都应该预习什么什么?怎样预习?遇到问题了怎么办等等;学生不愿复习,教师应当指导他们有计划地安排时间并加强督促;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让他们去研讨。要逐步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教法上的衔接与更新。教学方法上,小学讲得比较细致,方法规定得比较固定,课堂时间多因此练习次数比较多。而中学数学由于内容多,进度相应的较快,课上练习受时间的制约不可能像小学那样充分,中差生学习起来很吃力,这也是学生不易适应之处。因此講课前要布置学生预习,有个准备,另外有时要有意放慢进度,概念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深入浅出地讲。在做课堂练习的同时教师可以对有困难的学生加强指导,练习要严格统一书写格式,使有章可循。同时针对初一学生的注意力尚不能长时间集中,不适应单一的教学法的特点,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起始的25 分钟,方法上要先学后教讲练结合。

俗话说的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教学的竞技场上,教师只有深入了解不同学段的不同要求,才能打好教学这场攻坚战。为此作为我们应该深入研读《数学课程标准》,比较中小学数学的异同,注重相同领域的教学内容在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把握各学段之间联系的紧密性、合理性。作为初一的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多注意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指导、带领学生顺利由小学数学学习过渡到中学数学学习,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高涨,逐渐摆脱依赖性,增强自觉性,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