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探究当前初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

时间:2024-05-04

黄寒冬

摘 要:当前初中化学教学受制于中考,仍存在着诸如随意性大、教师作用国语淡化等诸多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程序,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应对之策

中考就是禁锢学生的牢笼,将学生变成了被各种知识奴役的奴隶。学习过程中学生毫无积极性与主动性可言,根本不可能从真正意义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所造就的多是高分低能的畸形儿。新课标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的解放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走上自觉发展之路,进而形成创新意识。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以初中化学为例,由于教师没有吃透新课标、懒于探究等等问题,导致了化学教学质量没有明显提高的现象。所以,我们初中化学教师必须认真审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类似问题,积极探寻应对之策。下面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初中化学教学现状

1.教学组织随意性大。一些教师导入新课时间太长,如教学氧气,有的老师从飞禽走兽讲到海底世界的各种生物都需要氧气,本来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问题,可是他们硬是花了十多分钟,这就造成了突破教学重点的时间不足,只好草草收兵,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当然就不理想了。

2.教师作用过于淡化。有些教师爱走极端,他们认为,新课标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淡化教师的作用。结果,课堂上,几乎都是学生在自主探究,教师的点拨、引导等作用很少体现。学生的活动大多停留在简单的动嘴、动手层次上,真正的思维活动少之又少,导致“学而不思”,极少数学生虽有思维活动,但也“愤而不启,悱而不发”,学习效果当然不佳。

3.教学程序机械。有的教师套用别人的模式,墨守成规,不思改变,何时提问、何时学生讨论、何时总结,一成不变,没有创造性,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教学环节,表面看课堂上热闹非凡,实际上学生仍然是“学而不思”。

4.杜绝无效提问,促进学生思维。还有些教师一提问就是“是不是啊”“对不对啊”这样的无效问,如:“制取二氧化碳是还原反应,是不是啊?”这能深入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吗?这只能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促使课堂教学低质低效。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必须杜绝教师的无效提问。

二、改解存在问题的策略

要克服上述问题,要求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深入学习新课标,吃透其精神,并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理念、提升业务素养,在此基础上做到以下两点:

1.精心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高效课堂源自于优秀的教学设计。优秀的教学设计源自于众人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这就要求我们要进行集体备课,集众人之智设计出优秀的、高效的教学环节。有效的集体备课需做到:一,集中备课,即化学教师在一起备课,先由主备教师系统的介绍教学思路,主要围绕理解教材、领悟大纲、确定目标、突出重难点、选择教法、设计教学程序等方面进行;第二步集体讨论;最后,备课组长整合研讨成果,形成较科学的教学设计。二,主备教师按照集体备课后形成的方案实施教学,化学教师集体听课。三,进行教学评价,从执教教师的教学理念、具体的教学行为、学生课堂表现以及教学效果等几方面进行评析。四,优化教案,在评教的基础上,主备教师进行反思,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优化原来的教学设计,去粗取精,进而形成较为完美的教学设计。

2.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不当是造成课堂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如,无效问太多,教学程序机械等。要提高教学效果,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提出并探究问题,这样学生的聪明才智才会被激活,进而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如,教学“鉴别食盐和纯碱”一节,我介绍了食盐与纯碱的性质之后,给出探究指导: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出一个可以鉴别食盐与纯碱的实验方案。学生就积极投入到探究中去,并在探究中动脑动手,经过讨论,设计出鉴别方案:⑴观察法:分别在不同的容器中放如少许白色粉末,如果过几天后发生潮解,就是食盐,否则就是纯碱。⑵尝味法:用舌尖舔尝白色粉末,咸味的是食盐,涩味的是纯碱。⑶触摸法:用手捏,手感滑腻的是纯碱。⑷实验鉴别法:在试管中分别放置少许样品,然后倒入一些稀硫酸,如果有氣泡产生,就是纯碱,否则就是食盐……。这样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点拨下,就完成了知识探究。(2)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要确保学生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就必须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体现团队的力量,高效解决问题,掌握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搞好小组学习的引导和监管工作。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共同提高。如,探究“哪里来的煤气?”这一问题,先以多媒体营造问题情境:一个深冬的北方农村,白雪皑皑,小女孩:“爸爸,下雪啦,很冷,我想烤火。”爸爸向火盆放入一些木炭并引燃,木炭燃得很旺,爸爸打开窗户,小女孩:“爸爸,不要开窗!”爸爸:“孩子,如果不打开窗户,会煤气中毒的!”小女孩:“哪儿来的煤气呀?”教师导出问题:在密闭的容器中:①3gC与1gO2,②3gC与2gO2,③3gC与6gO2,如果它们充分反应了,那么生成是什么物质呢?指导小组讨论交流:运用学过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生成CO2时,m(C):m(O2)=3:8,生成CO时,m(C):m(O2)=3:4,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来回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点拨。经过讨论交流,学生探究出了正确结论。这样,学生不仅体验了成功的乐趣,还因此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总而言之,要提高课堂初中化学教学质量,面向全体学生是根本,还要考量课堂上有多少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达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因此,课堂上,我们不能仅仅只关心部分尖子学生,还必须多多关注多数中等生、潜能生。在设计问题时,要有分层观念,如果中等生或潜能生有表现的欲望,就应及时给予他们机会,必要时要“助他一臂之力”:旁敲侧击,引导他们理清表达思路,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在小组合作探究时,在科学搭配的同时,还应让优生多多帮助潜能生,否则,潜能生就会成为“看客”,我们巡回检查时,要多加关注潜能生,及时给予必要引导与点拨,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梁扬眉:《化学教学浅谈,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5.

[2]殷玉波:《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南昌教育学院报》,2015.

[3]钟家武:《论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考试(教研)》,201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