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教学过程中的“口头禅”

时间:2024-05-04

秦小燕+陈搭林

摘 要:“口头禅”是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存在的“小问题”,但其对教学效果却产生着很大的影响。文章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平时资料的积累,论述了“口头禅”在教学过程中的负作用以及如何对待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教学过程;口头禅

我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意自己的教态,因为教态是教师所特有的外在的各种素质的综合体现,是教师在课堂上自身风采的展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许多老师也包括我自己在内,在教态方面存在一个共同的不足之处,那就是“口头禅”的出现,而且自己有所觉察,但时常不知不觉中“一犯再犯 ”。提到“口头禅”可能每个人都明白是什么意思。“口头禅”据《辞海》解释,原指不懂佛教经义而空谈禅理,后来泛指经常挂在嘴上而没有意义的空话。教师的“口头禅”,是教师长期习惯化了的语言,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了无意识行为,但是也反映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态度。也许学生经过一段时间习惯了老师的口头禅,但作为教师不能完全无视这些“没有意义的空话”给教学带来的负面效应。下来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主要谈谈关于教态中口头禅方面的一些问题。

语言是师生间交流的桥梁,教师的情感基本是通过语言表达的。生动的教学语言对学生是一种享受,枯燥乏味的啰嗦则对人是一种折磨。常说“善教者必善言”,不善言者必不善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作为基本功,它首先要求语言流畅、无语病。恰恰在这一点,我们有些教师“功力不足”。或对语言缺乏组织,东一句、西一句,令人费解;或语言贫乏,“哼”、“啊”、“这个”、“那个” 、“反正”不绝于口,令人倒胃口;或说半句话、重复拖沓、词汇贫乏、逻辑混乱、语调平板等毛病。尤其是口头禅的现象特多,有的老师特喜欢在一句话后面加上“对吧”,于是他就“对吧”了一节课,学生在心里也默念“对吧”了一节课,类似的口头禅还有“知道不”“知道吗”等等,甚至有的老师的口头禅词语听起来不顺耳令人反感。这样往往会使一句完整的话变得支离破碎,甚至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學过程中曾有学生跟我闲聊时谈起我的一位同事时说到,班里好几位同学在不同次的课堂上给其做过“对吧”口头禅统计,大概每节课二十次多,也就是说近乎两分钟说一次。我想虽然这些词语在使用方面合乎语法,但由于它高频率的在课堂上出现势必会影响到我们教师的课本身的吸引力,以及学生听课激情,那么大家可以想象这样的课堂会有好的效果吗?

据统计在课堂教学中繁冗多余的语言使用率也比较高,繁冗多余的语言指的是对完成教学目标基本没有任何的意义、并不具备教育性、无意识地、重复性语言,也是指教学中出现的教学同一语句的重复、口头禅和语气词的重复等。经常我们可以感受到的“好吗?”、“知道了吗?”、“懂不懂”……,这是教师的口头禅。还有教学中出现的“就是说”、“也就是”、“这个……”、“那个……”、“好的……”以及教学语言中加入的各种各样的语气词,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气氛,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可以说,课堂教学语言繁冗多余的现象影响着学生学习兴趣,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有比如教师在讲解练习题时常以“懂了吗?”结尾。往往学生没有回应“懂了”。为什么没有回应呢?从学生的角度分析,表面上看他们对教师的这句口头禅已经习以为常,无需回应“我懂了!”仔细分析不回应的原因:真正听懂并理解解题思路的学生懒得回应;一知半解的学生好似听懂又没把握,所以就保持沉默;还有就是完全不知道老师在讲些什么的学生,更没勇气说:“我不懂请老师再讲一遍!”那这句也许没有回应的“懂了吗。”需要说吗,或者该怎么换个说法?作为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学习经验强加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差异,如果把“懂了吗?”换成:“你有什么不同方法?”“把你思路说给某某同学听,看他是否理解?”“你能把解题思路能与老师共同分享吗?”。这样说的话,给学生带来的效果肯定会更好些。

另外教师在课堂评价学生的回答,总是用“好、很好、不错。”来赞赏学生精彩的回答,使用这些语言久了,也许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会不经意带出一个“好”。这种现象的出现,会使这样的赞扬毫无意义,只是教师挂在嘴上而没有意义的空话。但并不是说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使用这些“好、很好、不错”等等一些词语,只是我们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师的表扬、奖励要能引导学生对学习成功进行正确归因。这里的“归因”心理学上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结果的产生原因的知觉或推断。就此我们想到:把单调的评价语言,改成更多地赞赏学生付出的努力,欣赏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比如“回答得很精彩”,“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某某同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等等。教师的专业化的发展需要教师良好的语言素养,课堂中教师的语言艺术更值得我们研究,希望没有意义的“口头禅”能远离教师的教学用语,消失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

以上所谈无外乎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小问题”。而恰恰是这些“小问题”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也反映了我们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些缺陷,在此与大家一起探讨,希望能够使我们教学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郑晓舜,教师实用语言艺术[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

[2]段晓蕾,成功教师语言艺术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9-7 .

[3]张秦中,张江毅.课堂教学中体态语言的运用[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7.

[4]沈力甲,课堂上的非语言行为[J].外国中小学教育, 1984.4.

[5]胡适.胡适文集卷九[M].论句读及文字符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704-70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